分享

古槐倒掉随想

 五湖四海董庆银 2016-03-10

2016年1月4日,卧龙古槐轰然倒掉,惊闻此噩耗,无数人扼腕叹息、心痛不已。

大名还有许多珍贵历史文化资源亟待保护,撷其部分介绍如下:


狄仁杰祠堂碑

狄仁杰在魏州时间虽短,但做出了巨大贡献,魏州人民给狄公在原大名府城内西北隅建生祠立祠堂碑,以报恩德。后祠堂因乱而废,一说毁于战乱;一说狄仁杰回长安后,其子在魏州为所欲为,祠堂及碑被群众毁之。元和七年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在原址重建祠堂并立祠堂碑。现祠堂属重修,位于大名县孔庄村北部。该碑青石质地,由首、身、座三部分组成,碑体(除座)高4.46m、宽11.46m、厚0.46m。碑首为六龙戏珠圆首,碑额阳篆“大唐狄梁公祠堂之碑”,三行三字排列。碑体阳面楷书碑文,由冯宿撰文,胡澄书丹。碑文记述了狄公任魏州刺吏时的政绩和重修此碑的经过。因碑身淤地之半好久,上部稍风化,有轻微裂痕,碑座淤埋地下完好。此碑为研究武则天时唐史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为河北省级文保单位,1996年政府筹资建亭保护。

由上图可知,距离狄仁杰祠堂碑近在咫尺的地方,竟有一重型车停车场!一旦发生翻车或剐蹭等意外,狄公碑将重赴古槐之路。

若能建设一处石刻文化园,将此碑、名贤祠和正在建设的石刻博物馆统一在一个园区内,不但可以彻底解决文物保护难题,更为大名增加一处较大规模的景区。

 

五女师旧址

五女师是民国时期大名城的三大著名学府之一,与河北省立第七师范、河北省立第十一中学齐名,是冀鲁豫三十余县妇女解放的策源地。1924年春成立,首任校长成培咨,借大名县初级女子小学校(弘济桥小学)办学。1925年5月13日,大名女子初级师范讲习所更名直隶省立第五女子师范学校,并将学校迁至原大名府贡院。1937年日军侵占大名,五女师解散。13年间,该学校培养了千余名女学生,她们为解放妇女、启迪智力、打碎封建枷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五女师建筑一流,可与天津市五大道的民国建筑相媲美,是冀南一带不可多得的建筑群。如能拆除横亘在建筑群中间的厂房,并稍加修缮,即可筹建“冀鲁豫妇女解放的策源地一一大名五女师纪念馆”,做为一处旅游景点对外开放。相信会有五女师毕业的校友纷至沓来,给大名带来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女师旧址建筑群常年疏于修缮,垃圾遍地,部分房瓦塌坠,内件残缺,若不及时保护,将造成不可弥补的缺憾。


兰牧师楼旧址

位于大名县委党校西侧,是美国基督教宣圣会的牧师兰万德居住的别墅楼。此楼是大名起义的指挥所。1947年是中大名县委宣传部办公楼,建国后是大名县招待所,1964年周总理来大名视察,安排的下塌处,但总理不搞特殊,移至普通房间。

古建筑彰显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是城市的年轮。创建文化旅游城,重建、建准很重要,但保护现有古建筑更是既有历史和现实意义、又投入少见效快的大事。

在此呼呼大家行动起来,保护大名的历史文化资源,防止悲剧重演,不要留下新的遗憾。

爱我大名,人人有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