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天真·和谐·少女之美 ——文本再读之《边城》 《边城》翠翠的形象:野性天真和谐少女之美。 (一) 1、 翠翠正坐在门外大石上用棕叶编蚱蜢、蜈蚣玩,见黄狗正在太 阳下睡着,忽然醒来便发疯似的乱跑,过了河又回来,就问它骂它:“狗、狗,你做什么!不许这样子!” 旁批:翠翠的玩具是自己编的,材料是就地取材的棕叶,形象是山间水边田塍常见的昆虫蚱蜢、蜈蚣,翠翠的伙伴是黄狗,翠翠的“绣榻”是石头。万物有情,万物有灵,翠翠就在这一片青山绿水中长大,她何尝不是一只昆虫、一阵风或者一片树叶。 2、 她于是也绕屋跑着,并且同黄狗一块儿渡过了小溪,站在小山 头听了许久,让那点迷人的鼓声,把自己带到一个过去的节日里去…… 旁批:“绕屋跑”寂寞的岁月和时光的象征;“和黄狗一块儿渡过了小溪”,“小溪”是翠翠熟悉的生命场,清澈的涟漪流向不可知的地方,连接着另一个溪外的世界。 “迷人的鼓声”,“端午”那个青春热烈的节日正是湘西女孩翠翠爱情苏醒的时刻,节日的选择独具匠心,不仅民俗色彩浓厚,和主人公的命运紧紧相连,互相印照。 3、 翠翠抿着嘴一句话不说,心中充满了不可言说的快乐。 旁批:“抿着嘴”画尽了小儿女的情态;“不可言说”生命中最 大的快乐与痛苦都是不可言说的。简单的词语却如此精当。 4、 祖父还不来,翠翠便稍稍有点儿着了慌。 旁批:“稍稍”一词用得好,翠翠跟随爷爷到城里过节,在喧闹 中,不会太着慌,爷爷不回来,些许的不安,用“稍稍”变现得十分精准。另,翠翠是山野少女,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入的大家闺秀,她不怕风不怕雨,不怕山不怕水,对“城”和“人”还是有几分不适和不安的。 5、 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假若爷爷死了?” 旁批:由热闹想到孤寂,由乐转悲是人们的共感,而由极美想到死亡,又是翠翠已经长大,开始思索人生的一个绝好细节。 6、“你是谁人?” “我是翠翠。” “翠翠又是谁?” “是碧溪岨撑渡船的孙女。” “这里又没有人过渡,你在这儿做什么?” “我等我爷爷。我等他来好回家去。” “等他来他可不会来,你爷爷一定到城里军营里喝了酒,醉倒后被人抬回去了!” “他不会,他答应来找我,他一定会来的。” “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你,好不好?” …… …… “你个悖时砍脑壳的!” “怎么,你那么小小的还会骂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 “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 旁批:当傩送问:“你是谁人?”翠翠的回答:“我是翠翠。”翠翠的回答真是一派天真天籁。“我是翠翠”有着多少笃定和自信,小的时候,我们不都曾经是这个样子嘛,坚信我们就是“我们自己”的。 “翠翠又是谁?”翠翠看似十分清晰的回答,其实我们包括年长于她的傩送是听不懂的,于是傩送又继续追问。 “碧溪岨撑渡船的孙女”这又是翠翠式的话语,她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孩子的世界里,她以为她的“碧溪岨”会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傩送骗翠翠说:“你爷爷一定到城里军营里喝了酒。”于是翠翠就有了过激的反应:“他不会,他答应来找我,就一定会来的。” 翠翠有着小孩的执拗和坚信,她极容易相信:相信爷爷一定会守诺,相信傩送“哄骗”她的话是认真的。 而“大鱼来咬了你”和“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是湘西水乡泽国少男少女的带有独特地域风情的语言。 翠翠“小”得可以被大鱼咬,多谐趣的想象。 更精彩的是翠翠的回答“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翠翠认同了被“鱼咬”的假设,强调的只是“不关你的事”,真是太“蛮横”了太“任性”了。 7、“二老他怎么知道我在河边?” 翠翠带了点儿惊讶,轻轻地问:“二老是谁?” 旁批:有人说“问号”最多的是孩子,翠翠一连串的疑问真是楚楚动人。 8、翠翠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地随了那火把走去。 旁批:“吃惊”与“害羞”相伴相生,翠翠被打开了另一扇心门,她破天荒地学会了沉默,这是翠翠的成长和心之路程。 9、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旁批:翠翠的娇与憨,真真是写活了,和爷爷小小的使性太丝丝入扣了。 10、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都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 旁批:“沉默”是一个人从童年迈向少年青年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是作者用重墨书写。 11、“爷爷,那人去年送我回家,他拿了火把走路时,真像个山上的喽罗!” 旁批:围绕了二老傩送的端午节“香而美”,少女的情怀总是诗,但是翠翠没有也不能直接谈及“二老”,从外围下手,谈起和“二老”相关的人和事,作者写得真是绵密绵长。 12、“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 旁批:翠翠所有的心思都在二老傩送身上,却又只能顾左右而言他。 13、翠翠着了恼,把火炬向路两旁乱晃着,向前怏怏地走去了。 旁批:翠翠的恼,是多情却被无情恼。“乱晃”看出了她的淘气与可爱。“怏怏”是心理,这是无处诉说的情窦。 14、“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 旁批:翠翠不稀罕的不是“那是鸭子”,而是不稀罕送“鸭子”的人,可谓一石二鸟。 15、“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青浪滩呢?” 旁批:翠翠心心念念的都是傩送,“青浪滩”是二老正在过端午节的地方。 16、祖孙二人便沉默地一直走还家中。 旁批:这是第三次写“沉默”,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17、“爷爷,看喽罗上山了啊!” 旁批:不仅是翠翠年纪小眼睛尖,更重要的是她十分关注和傩送有关的一切人和事。 18、翠翠还正想起两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哪…… 旁批:“一切的事情”的核心仍然是那个傩送。 19、提起旧事,翠翠嗤嗤地笑了。 旁批:“嗤嗤地笑了”,藏在心底的爱情让乡野中的少女翠翠笑得生动,笑得有滋有味。 20、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 旁批:红颜和白发的关乎生命、关乎青春爱情和死亡的对话。 21、翠翠却傍花轿站定,去欣赏每一个人的脸色与花轿上的流苏。 旁批:小小少女翠翠对爱情婚姻幸福的向往从此可略见一斑。 22、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 旁批:唢呐是野性自由奔放,是喜中的悲凉。“翠翠和黄狗躺在大岩石上看云”,首尾呼应,相映成趣,又和而不同,开篇是翠翠编草质的昆虫,结尾是“翠翠和黄狗”看云。 翠翠生活的边城是桃花源式的边城,纯真善良,一片天籁。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写旁批眉批。 (二) 《边城》表现了环境之幽,人情之美,人性之善。 翠翠的人物形象也可以和李清照的《点绛唇》、屈原的《山鬼》、《红楼梦》的宝黛对话、《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比较阅读: 1.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山鬼 屈原 若有人兮山之阿, 被薜荔兮带女罗。 既含睇兮又宜笑, 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 辛夷车兮结桂旗。 《红楼梦》第十九回宝黛对话: 宝玉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黛玉道:“瓢之漂水奈何?” 宝玉道:“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 黛玉道:“水止珠沉,奈何?” 宝玉道:“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 黛玉道:“禅心第一戒是不打诳语的。” 宝玉道:“有如三宝。”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对话: 罗密欧:姑娘,凭着这一轮皎洁的月亮,它的银光涂染着这些果树的梢端,我发誓。 朱丽叶:啊!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每个月都有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会像它一样无常。 罗密欧:那么我指着什么起誓呢? 朱丽叶:不用起誓吧;或者要你愿意的话,就凭着你优美的自身起誓,那是我所崇拜的偶像,我一定会相信你的。 罗密欧:要是我的出自深心的爱情—— 朱丽叶:好,别起誓啦。我虽然喜欢你,却不喜欢今天晚上的密约;它太仓卒、太轻率、太出意外了,正像一闪电光,等不及人家开一声口,已经消隐了下去。 与山鬼、李清照笔下的贵族少女、林黛玉、朱丽叶相比,同是少女形象,却是千姿百态、个性分明。 翠翠有山鬼的自然之美,有李清照笔下那个贵族少女的娇憨,有黛玉的痴情,朱丽叶的率真,又分明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是南宋时期的大家闺秀,矜持中难掩的青春,跳脱而灵动。 林黛玉和宝玉的对话真可谓“庭院深深深几许”,没有宝黛那样的学识修养是万难听得懂的爱情的隐语。 朱丽叶是热烈的奔放的丝毫没有礼法的拘束,是盛放的牡丹。 翠翠是山野间的女孩,一切都自然而然,没有雕饰,一派天真浪漫,就像她的名字:野性天真,绿色纯天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