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血色”是什么颜色

 江山携手 2016-03-10

和孩子们一起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我说“血色罗裙翻酒污”写得真好,映照了琵琶女那一段纸醉金迷、灯红酒绿、长安城中歌舞场上被消磨被追捧虚荣浮华的青春岁月和血泪人生。

是呵,有“曲罢曾叫善才服”的技艺,有“妆成每被秋娘妒”的容颜,于是琵琶女便有了一段云里雾里,“红绡不知数”的往昔,如烟花般的盛放的生命的错觉与人生的错位。

让我们想起茶花女玛格丽特,想起《日出》的陈白露……,小仲马和曹禺用那么多的笔墨塑造的形象,白居易只用一句诗就将她们轻松地笼罩和覆盖了。

“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血色,是什么颜色呵,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颜色倾国倾城,满目斑斓,水色是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是春晃夏碧秋净冬黯,张爱玲曾说:中国文字有颜色、有声音、有美感、有感情。

诗鬼李贺的诗更是出神入化,鬼斧神工,他的诗像极了调色板,而且设色大胆得令人咋舌:他称春草为“寒绿”,称秋花为“冷红”,称太阳为“红镜”,称月亮为“碧华”,称繁星为“银沙”称眉毛为“双绿”称磷火为“冷翠烛”。

李贺的《湘妃》中的“九山静绿泪花红”是李贺以颜色用典故的典型诗句。

九疑山一片绿色,红花点点,如湘君,湘夫人的血泪染红这片春山,充满了悲剧色彩,充满了生命的张力。

李贺用“泪花红”状写那份至情和伤怀。走过秋娘渡与泰娘桥的白居易,懂得女子千种风姿的白居易,她写尽女子的风华百代: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孟棨本事诗》)

“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上阳白发人》)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

如此解风情的诗人,在描写琵琶女肖像的时候却惜墨如金,在616言的长篇叙事诗中,只有“低眉信手续续弹”,“犹抱琵琶半遮面” “血色罗裙翻酒污”等寥寥数句来写琵琶女的肖像,而我以为尤以“血色罗裙翻酒污”最具视觉冲击力,最张扬飞扬,因了“犹抱琵琶半遮面”和“低眉”的含蓄内敛的经典神态的映衬,“血色罗裙”和上面“翻倒”的酒杯飞溅的“酒污”才那样有声有色有“味道”。

琵琶从匈奴传入中原,带有浓郁的异域情调,盛唐的边塞诗人王昌龄用“琵琶起舞换新声”作七言绝句的首句,在琵琶声里所有大漠边关,雪山草原,长河落日的图画就在读者的心中展开了。

我想琵琶是热烈的激情的,有点像重金属乐队和摇滚的效果,才会有《十面埋伏》,它的奔放和不羁像极了大唐,于是“钿头银篦击节碎”银质的“篦子”都在狂欢中击碎,那是怎样的“节拍”呵。

那么“血色罗裙翻酒污”是什么颜色啊?托翁赋予安娜一袭黑裙,《飘》中的郝思佳的绿裙让白瑞德终身眷念,杨沫让林道静着一身白衣黑裙的学生装走进《青春之歌》,雨果让爱思梅达尔这个吉普赛女郎的奔放和她的红裙一起飞扬……

白居易是喜欢红色的,有诗为证: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杭州春望》)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秋雨夜眠》)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夜筝》)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后宫词》)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问刘十九》)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燕子楼》)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惜牡丹花》)

白居易如此大胆地运用红色,而这一次他偏偏要说琵琶女的裙是“血色”。

这节课我只有一个问题问孩子们。

孩子们热烈地回应我:

“红色是猩红,非常刺激地红,写出了欢乐场隐隐的血腥味”

“血色是殷红,殷红是暗红,表现了琵琶女消逝的青春浮华的生命的悲哀”

“血色是绛红,绛红很温情,这里有琵琶女对往昔岁月的觉悟的凝望,因为这段是琵琶女的自述。”

“血色是浅红,因为这是血迹,是血痕,是一抹蚊子血般的记忆。”

“我接着这位同学的同学的说,血色是朱红,因为帝京名属教坊第一部的时光,也许是琵琶女心头永远的朱砂痣。”

“血色是暖暖的红,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血色是冷酷的红,血色的罗裙的转翻过后,便是冷寂的‘弟走从军阿姨死,老大嫁作商人妇。”

“血色是青春的红,琵琶女所有的青春韶光的象征便是那“血色的罗裙?”

“血色是使人想起一种伤口般疼痛的红,是琵琶女一生抹不去的疼,灿烈,汹涌,那持续一生的万事俱备与向往,便暗藏在这一份血色里。”

“血色是桃红色,是红雨色,李贺有诗最是青春日将莫,桃花乱落如红雨,琵琶女美丽的罗裙,是青春将暮落红成阵的三春的桃红色。”

“血色是艳红,香艳之艳,艳俗之红,教坊的倡女,自有她那翻着酒污的艳帜高张。”

“血色是酒红,琵琶女在酒色中销蚀了青春和生命。”

……

……

 “血色是潮红,有一种粘粘的质感,剪不断,理还乱”

“血色是绯红,搅动了整个浪漫,是五陵缠头的颜色。”

“血色是‘红颜’之红,‘红袖’之红,暗示象征了琵琶女的美丽。”

“血色是杏红,那过早开放过早飘零的花的颜色。单衫杏子红,两鬓鸦雏色。”

“血色是紫红,琵琶女在长安城红得发紫。”

“血色是胭脂色,胭脂一向温润香软,胭脂一向风流婉转,出了写琵琶女的古典美,和犹抱琵琶半遮面遥遥相对。

“血色是嫣红,是琵琶女留在时光中的一个笑靥。”

“血色是荷花丹,是映日荷花别样红,曾几何时,琵琶女就像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红莲。”

“血色是万丈的红色,万丈红尘中一个弱女子的辗转流离用这一句尽显了。”

孩子们争论了一堂课,下课铃响了,还意犹未尽,白居易笔下的这个“血色”太有生命力了,在每个孩子每个读者的心里都“生长”了一番。

“血色罗裙是你心中对琵琶女红极一时喧嚣繁华而后归于冷寂的生命的全部理解,比那句“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不知要含蓄内敛有力多少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