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氏笔记分享】如何应对孩子的敏感期

 梁思琳 2016-03-10

文/Sammi(琇琇妈)

在琇琇7、8个月大时,已经开始慢慢有自己的想法,我对她的关注已经从单纯的吃、睡到了心理层面。有幸参加了一次蒙氏课程培训,短短的几次课,让我从中受益颇多,从一个一无所知、内心有些小小慌乱的新手妈妈,成为了一个稍稍有些育儿知识打底的蒙氏入门级妈妈。


图:sammi和琇琇一起包馄饨

对于孩子敏感期了解的意义,我个人感觉就是当孩子出现某些父母不能理解的行为,例如喜欢盯着观察细小事物,妈妈的鞋子只能妈妈穿其他人不能穿,坚持要参与做家务虽然真的是在帮倒忙,这种情况时,敏感期可以很好地解释孩子的行为,所以父母就可以欣然接受。

文章最后给到0-3岁妈妈的育儿建议,个人感觉非常实用,而且也是我目前常用的,个人实践下来,觉得的确能帮助妈妈教养出有主见、讲理、爱劳动、爱动手的孩子。

一共7期的课程,有2期我当时做了笔记整理,分享给有需要的妈妈。

----------------------------------------------------

这次课程邀请了玛莎老师来客座讲课,玛莎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太太,是前北美蒙特梭利协会的主任,自己育有二女一子。她的课程主题是:什么是孩子的敏感期


【具体解释】

1. 家长在孩子的敏感期需要做的是不要打断孩子。

2. 家长要做的是跟随孩子的步伐,观察什么是吸引她的,为她创造条件让她去做。

3. 在什么的敏感期,学什么会比较容易,比如在语言敏感期,学语言就比较容易,学起来不费力。

4. 如果孩子在某一个时期,对某件事情特别感兴趣,过一段时间后,当他满足了之后,孩子的发展会继续前进。

5. 敏感期会一个接一个,直至24周岁,除了前期的语言,音乐,秩序,绘画等敏感期,后期还会有一些如公平,道德,自己属于世界的一部分等内心活动的敏感期。

 

0-6岁主要的敏感期

1. 语言敏感期 sensitive period for language

0-6岁,是最长的敏感期

家长尽量在孩子刚开始学习语言时,就用正常,清晰的语言和她交流,不要使用宝宝语,不要故意学宝宝说奶声奶气的话。

有些宝宝早上醒过来后自言自语,这是一个好现象,是宝宝在自我练习发音。

一般宝宝在7-8个月的时候会对大人的语言有反应,一开始会发一些元音,然后是在前面加上辅音m,n,d。

14-24个月是命名敏感期,喜欢问What, (6-9岁的孩子,更喜欢问Why), 也是语言的爆发期,父母要耐心地建立每个物品正确的名称和说法。

3岁半-4岁是字型敏感期。

4岁半-5岁是新词汇的敏感期。

3岁半-4岁半是写字敏感期,所以蒙氏教育在3.5岁前会现锻炼孩子手部的灵活度,先是整个手,再到拇指,食指和中指三者的协调,写字也是这三个手指,为今后的书写做准备。

 

2. 秩序敏感期

0-5岁,其中3岁是最明显的,包括物理上的秩序,顺序,位置,还有作息。

当大人知道有什么可能会发生的变化时,最好提前告知孩子,给孩子先解释。

2.5-3岁,是微小物品敏感期,比如观察小蚂蚁搬家,观察很小很小的事物,父母要耐心等待。

 

3. 感观教育敏感期

0-3岁是触觉,听觉,视觉,味觉,嗅觉的探索期

2岁半-6岁完善期

2岁半-3岁半触碰敏感期

 

4. 数学敏感期

4-4岁半,数字敏感期

4-6岁,一般数学敏感期

 

5. 3.5-6岁社会行为敏感期

0-4岁movement动作敏感期

2-6岁音乐敏感期

 

6. 发现敏感期 
sensitive period for spotting

成人做事是为了目的,孩子做事是在享受过程。例如成人洗盘子是为了把盘子洗干净,孩子洗盘子,就是为了洗盘子这件事情。

 

错过了敏感期怎么办?

不用焦虑,之后还是能学得会,只是要花的努力更大一些,时间更久一些。

上述讲的一些敏感期可能发生的时间,会因为每个孩子而有些差别,特别是由于食物中激素的增加,现在的孩子普遍早熟。所以妈妈们可以参考上述的时间,并仔细观察自己孩子的细微变化,来辨别他们到了何种敏感期。


玛莎老师给0-3岁家长的育儿建议

1、有规律的每日作息,特别是固定的入睡时间。

2、参与家庭的活动,比如父母在做事情时,她可以在旁边看。父母不要总是为孩子服务,或者娱乐孩子,可以让孩子成为大家的小帮手,让她参与每日的活动,比如吃饭的时候,为大家摆餐具,小小的动作,却能让孩子真真正正地融入到家庭中。

3、可以说No,最好让孩子知道底线在那里。孩子会做很多事情,去试探家长的底线,试探家里不同成员的底线,这点最好全家都统一。比如“吃饭前不能吃饼干”,孩子可能会问妈妈,得不到允许,会问奶奶,问爷爷,问爸爸等等,家里人最好对这些规则达成一致,不要让孩子钻空子,成为投机主义者。

4、在和孩子说话时,尽量使用正面的词,例如把“不要跑过去”可以换成为“请走过去”,把“不要XX”这个词尽量从我们的话里面去掉,告诉他们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

5、教给孩子简单的因果关系,例如孩子拿东西扔人,父母可以收走东西,告诉她NO, 而不是和她讲“再扔今天晚上就不许看电视”。

6、大原则坚持,小原则放手,有些小事情可以让孩子自己做主,例如每天孩子的穿着问题,可以给她两三个选择,但是一旦她选择了,就请尊重她的选择,如果她的选择和你的喜好不一致,也请尊重孩子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