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挽救艺术品的拍卖思维

 昵称31465165 2016-03-10

挽救艺术品的拍卖思维

作 者:刘九洲

嘉德四季之前,所有拍卖行的特征是一样的,他们只卖自己认得的东西,不认识的东西不卖。

当时拍卖行的拍品具有一致性,南北差不多,内外也差不多。到了嘉德四季,这种规律被打破了,开始卖拍卖行不清楚的东西。嘉德把这件事做得很大气:既然拍卖行搞不清,就让市场来说了算吧!

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相当于原来只有进士才有资格写文章,拍卖行当考官。现在突然说,门槛不要了,进士在春秋天写文章,非进士一年四季都可以写文章。文章好不好,世人说了算。于是,无数被深藏了数百年的古代书画开始露面。

艺术留存的实物,胜于艺术文献,如果依靠文献,很多实物就会看不懂。以往拍卖行不让这些看不懂的艺术品出现在拍场,嘉德四季突然说,可以试试看嘛。大量艺术品被无选择、无差异地抛向市场,一个“完全信息完全竞争”的交易市场出现了。

挽救艺术品的拍卖思维

当时,开放的信息开始上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也不再是秘笈,在网络时代,很多人用各种途径,获取了不少知识。在嘉德四季之前,他们的知识碰不上与之对应的艺术品,所以也白搭。而在嘉德四季,他们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再加上底价很低,这就变成了一个可以依靠知识进行掠夺的市场。不少藏家第一次用一万元的价格,买到了梦寐以求的藏品,这也是艺术交易史上的第一次。无数的知识,从嘉德四季获得了现实利益。

同时,嘉德四季的交易业绩,又把存在开拍卖行念头的人也鼓动起来,他们发现,即便没有齐白石、张大千的名作,哪怕是小拍,也可以把拍卖行开得很好,也可以赚大钱。于是,从南到北,从香港到日本,涌现出很多家拍卖行,他们把当地最有可能被嘉德四季收走的拍品留在当地拍卖,就这样,数年之间,一些重要艺术品不断露面。

随着拍卖的深入,被艺术史冤屈的大艺术家,从世界各地的小拍卖行开始,重新抬头做人。譬如说董其昌,十年前,大家都看不懂,因此,有著录的董其昌书法立轴,可以在大拍中卖到200万,没有著录的董其昌书法,在小拍中,只有两万元左右,这是一种前所未见的现象。这种现象,被一部分买家发现,数年之中,他们在小拍上瓜分了所有出现的董其昌真迹。而现在,等大家都看懂了,真迹也获得了应该有的价格尊严——即便在最偏远的小拍,董其昌书法立轴也有30万元的基本价格。

并且,非代表风格的作品也开始“重新做人”。以往人们受教科书上代表作的影响,认为一位大艺术家只有这么一个面貌,而嘉德四季告诉大家,事情复杂得很,于是乎,艺术史的维度被展示出来。如果没有大交易量的嘉德四季,现在的境况未必如此。

所有的一切,改变了人们基本的艺术品价格观念,大家认识到,只有艺术品本身的品质才是第一位的。于是,不少大拍开始出现小拍的疯狂劲头。如果万元起价的东西被拍到400万,大家就会说,这是小拍的格局啊!这是以往“无小拍时代”所不敢想象的。一些最重要的买家,开始密切关注小拍,以从中捡漏为快事,这也是一种全新的观念。

无疑,嘉德四季开创了一个崭新时代:拍卖行定价时代被买家定价时代所取代。所以,嘉德四季的贡献,是艺术史方面的,是文化方面的,也是抢救方面的。嘉德四季是文化史的大事,相当于允许人们开始全面考古,而考古的原始材料,依靠拍卖行去挖掘。古往今来,这依然是第一次。

从资本市场来看,嘉德四季是一次艺术品的全面评估,意味着重新全面上市的IPO。所有拍品的价格曲线,由于嘉德四季的存在而开始变得平滑,高价拍品的基础也越来越好,这是市场所乐见的。现在的交易史,是用价格来衡量的,但是未来的交易史,可能会经常说,某件重器,是在某一期的嘉德四季被发现的。

总之,当我们尽情歌颂历史上各种激情时代的艺术创作时,不要忘记了,嘉德四季在中国经济激烈起飞的年代,在社会巨大转型的背景下,给我们带来的无尽狂欢。

而这种狂欢的源头,就是嘉德打开了四季拍卖的水龙头,如果没有这个最大的拍卖品牌打开的水龙头,那么一切可能是另外一个模样。

挽救艺术品的拍卖思维

本文是武英书画第108期推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