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课三教:柯灵的《巷》教学实录一

 江山携手 2016-03-10

总是有徒弟们拎着板凳去听我的课,有的要一连听两节课,很多时候他们会发现同样课在不同的班级上的完全不同,很是诧异,就问“师傅,怎么有这么大的不同。”我会说:“学生不同,文本的解读的角度也自然可以不同。”

这些教学实录大约是2000年的,讲的是柯灵的散文《巷》,一课三种完全不同的课型,其实也有很多粗陋的地方,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课三教:柯灵的《巷》教学实录一

 

导语:有人说中国文化史墙文化,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文化是小巷文化。小巷积淀了儒家的温柔淳厚,道家的潇洒闲逸飘然,禅宗的空灵的大有大无。今天我们借助柯灵的《巷》来涉猎一下这个话题。

师:我们共同回忆下在我国浩若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有哪些诗文将情感维系在这普通的小巷中。

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生:深巷斜辉静,闲门高柳疏。

生:日斜深巷无人迹,时见梨花片片飞。

师:名山五岳,各有其性情气象。在这些扣人心弦的诗文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说说它打动你的原因?

师:我这里有三本工具书:《说文解字》、《辞海》、《新华字典》。哪三位同学可以运用工具书领着同学们追根溯源

师:“巷”字的体态风情万种,巷的文化气象万千,生活中的巷千姿百态,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试着用比喻表达出你对巷的感受。

生:像神经末梢

生:像纵横的水网

生:像无尽的思念

生:像洗尽铅华的老者

生:像历史的见证人

:好的比喻具有审美在创造的作用。作者通过比喻赋予 “巷” 怎样的内涵?试着把所有的比喻句浓缩成为一个简单的博喻句。

生:“巷”, 是飘逸恬静的散文 是,古雅冲淡的图画 是古代深闺里的少女,是人海汹汹的避风塘是人是喧嚣扰攮中的一带洞天幽静,使你的心情如巷尾的古井。作者用典雅的语言,赋予巷一种清幽的意境,把对巷的一往情深表现的淋淋尽致。

师:这个同学谈到语言意境很值的揣摩,我再补充一个话题“哲理”,现在我们来共同来探讨一下。我们针对最能体现这三个特点的34567,自然段来分组讨论。A组研究第一个话题“意境”。B组研究第二个话题“语言”。C组研究第三个话题“哲理”。现在分组讨论三分钟。

师:我们请第一组同学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请代表发言。

生:第三自然段抓住了小巷的深长、曲折、寂寂的特点,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对墙、苔痕、藤萝、竹园、桃花、杏花的细腻描写,极力渲染了幽深的意境,无一处不写深,无一处不写幽,使人如临其境,如听其言,如见其容,如获其神,妙哉、奇哉!

生:{质疑}请问第一组同学,能正面写小巷却没有从正面直接描写,从侧面描写好在哪里?

生:正面描写得到了极致,就要用侧面描写烘托,老师不是讲过吗?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这样的诗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杨贵妃的美就是通过六宫佳人无颜色来表现的。又如希腊神话中的海伦,当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她站在城楼上,当所有的人都发出再打十年也值得的感叹时,海伦的美通过层面描写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对③质疑}:为什么要写修竹森森,天籁细细?

生:竹子是高洁品质的象征。《红楼梦》中林黛玉住的潇湘馆里的湘妃竹就是凤尾潇潇,龙吟细细,正可以用住来写小巷的风骨。

生:竹子很美而斑斓的苔痕却不美、甚至有些丑陋,作者这样写不影响违章优美淡雅的意境吗?

师:初中我们学过一篇文章《陋室铭》其中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苔痕上可写出少有人来,写出那份独有的深静。

教师小结:同学们谈得很好,深得小巷的精髓,还有一个细节,如“们总是紧紧关着”,这一笔也是写小巷的寂静、深幽和神秘。下面我们分享第二组的学习成果。

生:这一点语言的典雅,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运用比喻;第二运用拟人;第三运用四字短语;第四用用典故。

生:能不能具体一点?

生:比喻:你的心情就会如巷尾不波的古井。

拟人: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

生:四字短语的比比皆是,“夕阳景里”、“野草闲花”、“燕子低飞”、“寻觅旧家”;

用典“他可能是现代的乌衣巷·····”。

生:请问第二组同学哪能背《乌衣巷》?这里“用典”的目的是什么?

生(背)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用典目的:“乌衣巷”是古盛今衰的代名词,作者意在曲写小巷的寂寥。

生:语言的品味重在读,我代表我们组的同学来读一下,可以配乐朗读吗?

生:老师,”讳莫如深“是什么意思,我觉得这词放在这儿有些别扭。

师:1解词。2突出巷的神秘、深幽、隐私般的美丽。

小结:语言真是具有“便纵有千般风情,更与何人说”的魅力,同学们谈得不错应多多品读下面我们来分享第三组同学的学习成果。

:全文水到渠成,卒章显志,重锤敲音,一路吟唱到结尾:“爱宁静淡泊。深思默想的,深深地小巷在欢迎您!

师:这是一种结构文章的方式,如同学们曾学过的《岳阳楼记》和《故乡》都在结尾采用了这样的分方式同学们能背下结尾么?

生:齐背 先天下之忧而忧,天下之乐而乐。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

生:这种充满这里的诗很多,第三组同学能背几首这样的事么?

生:①不识庐山真面目,缘身在此山中。

②欲求千里目,上一层楼。

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师:好!今天同学们就柯灵的《巷》进行了三方面的探讨,其实一篇好的散文离不开意境美、语言美、哲理美,在当代文坛,散文曾经沉寂多时,因为它么缺少语言的韵味变成了刻板的说教,要么就变成纯粹的文字游戏,缺乏这里的深度。而今散文再度崛起,因为它抒写灵性,与哲学与美学联姻,终于走出了低谷,迎来了满园芳菲。

古人说:“一日不读书,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请同学们课外多读书。下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