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带着一个学子对母校的深深眷恋,带着对青春的永远无法言说的感怀,往昔美好情逝不可得的忧伤,挥手与剑桥作别,于是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了灵性,有了浪漫与深情。 现代诗孩子们都读得懂,都喜欢,无须嚼得太细,太细则索然无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们整体感知后,把握风格和意境,设置一个问题:通过这首《再别康桥》你觉得徐志摩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孩子们各抒己见,如:浪漫、含蓄、优雅、诗意、唯美、深情等等。之后便是以写带读:仿写一节诗,通过反复揣摩金柳、青荇、清泉等意象,孩子们在“作诗”的过程中深入体会本诗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尝试着写一个二百字左右的评论,孩子们刚刚开始高中的语文学习,文字还有几分稚拙和青涩,兹录几篇习作。 总觉得《再别康桥》像一杯陈年醇酒,历经岁月沧桑非但没有变质,更觉芬芳无穷,沁人心脾。言有尽而意无穷! 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他心中的诗人天命。 诗歌用了精致的比喻,如夕阳下的金柳,在这种环境中,表现了他对母校深切的爱恋,使诗人独自徘徊在康桥,轻轻的来,又轻轻的去。 就像诗人自己说:“我的眼睛是康桥睁开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胚胎的。”康桥在作者以及读者的心目中永远占有重要的地位。 ——朱昱衡 《再别康桥》具有现代诗的风范,清新、脱俗,并有一些伤感,其诗的整体保持着含蓄、婉约、优雅的诗风。从里到外都彰显了一种忧愁之美。这不仅体现出了作者对于曾经过往的怀念,也透露了作者对于过去种种哀伤,读完这首诗后,我们更加了解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看法,并且更鲜明的体现出了作者徐志摩拥着浪漫的情怀与眷恋过去的内心,我觉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很经典,因为它完全抒发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刘也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徐志摩的诗高贵优雅,而《再别康桥》更是越发闪烁出亘古不变的光彩,深深印在心灵的城堡,或许这正是宋词独特的魅力吧。每当读徐志摩的诗,心里就会激荡起无限伤感,徐志摩是多情的诗人,是细腻的诗人,从他的眼睛看世界,会发现不同的美,柳树的垂条好似夕阳中的新娘,而他为了自己的母校,甘心做一条水草,为了自己的母校,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自己那青春的回忆,满载一船星辉,成为了一名婉约、浪漫的诗人,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朱琳 徐志摩,一个优雅而又浪漫的人。在康桥,碎了一地的眷恋与不舍。 伫立河边,夕阳的余辉映在面颊,柳丝也被镀上了一层金色,一个离开母校的游子痴痴地注视着水面,那泛起的一圈圈涟漪在心头荡漾。凝视着,油油的青荇挤入他眼中,嘴角不觉上扬一丝弧度,“我要是这水草该多好啊!”他喃喃道。不远处,一道彩虹从潭中插入云霄,寄托着所有的眷恋与愿望。 多想寻一支长篙,一只小船,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船头尽情放哥,但这终究是梦想,梦醒了后仍一片寂静。忽闻远处笙箫咽,原是夏虫为送别。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今夜康桥,定会星光璀璨。 ——王世维 “清丽脱俗,浪漫优雅”是我读过这首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后的最大感受,它好似一阵风吹进了我的心里,顿觉清爽超然,这首诗文字清雅秀丽,意境幽謐恬淡,词语美丽而不俗,用温婉含蓄的方式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让读出诗人的浪漫情怀和细腻的内心。诗人即将再次离别剑桥大学,明明眷恋却又绝口不提,只是淡淡渗透,没有眼泪亦没有慷慨陈词,只是像来时一样默默自然的离开,唯余一片云彩裹着他的柔情。 开头与结尾如此淡雅,超然耐人寻味,我读了这首诗仿佛喝了一杯茶,能品出一点点苦涩,又清新满溢,经久不散。 我在以后的作文中应尝试一下这种意境,用景的意境营造一种氛围或心境。 ——宋艺欣 徐志摩,他本就是一个从心底发出浪漫气息的人。 《再别康桥》更是将他的风格演绎到了极致。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去留难舍的纠结跃然纸上,可见其对母校的爱之深、情之切。“河畔的金柳”也化成了“夕阳中的新娘”来诉说这哀苦之情,心头早已荡漾出无尽伤感。青荇,灵动的在游鱼中来回穿梭,尽显妖娆与妩媚。但是却无人看出狂欢背后,更多的落寞与孤寂,是水草对柔波的渴望。榆阴小潭,婉若徇虹,撑篙漫溯,载辉放歌……一切的一切,好不浪漫!“但我不能放歌”,也许只有沉寂才是可能配得上此情此景,无声的笙箫,哑言的夏虫,隽永了这一夜的康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诗人将写满眷恋的心载上些许离伤,一齐放入康河中,任由飘荡。于是,天明时,便可微笑离开。 ——门乾成 《再别康桥》全诗以诗人离开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读过《再别康桥》后,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它带给我的美。我觉得可分为多种。从不同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不同的美感。其一,它的意象很美。它主要的意象有云彩、金柳、青荇、柔波、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等平常景物,而选取自然景物,这就给人一种清新感。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着诗人无限欢乐与眷恋之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这正是本诗意象所具有的独特美。其二,在于它外在的韵律美,徐志摩的诗,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优美的音乐般的节奏像涟漪般荡漾开来,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最后,这首诗还有人情美。离别是真情的依恋,默默中充满爱的祝福。总之,这首诗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美。 ——罗雪 浪漫,徐志摩的代名词。 康桥,你不愿离去的,那是一段最优美的梦。 回忆,勾勒出浅浅的相思与离愁。那愁,也只会是浅浅的? 轻轻的你走了,正如你轻轻的来,悠悠岁月几载,绵绵情意三千。那被镀上富丽又妩媚的金色柳条,是一位美艳绝伦的新娘,在水中荡漾着她的艳影,在心中荡漾着也的美丽,那柳阴下,潋滟波光的清泉,有你像彩虹一样绚丽迷人的梦在沉淀。孤独、落寞。是的,你甘心做一条康河里的水草,永远油油的在柔波里招摇。撑一支长篙,寻找你在这河中塑造得淋漓尽致的梦。彩虹一样的,水晶一样的,沉默的夏虫,鸣奏着带着淡淡哀愁的笙箫,在这里,我们无故放歌,只有真正懂你的人才配为你讼歌。 景是美的,人的愁的,但那愁绝不会是浅浅的。别了,那段最美的回忆;别了,那挂在西天的云彩。 ——王国超 徜徉在文学的海洋里,我醉了,读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我已经被他的文笔折服,我醉得更是那样深沉,无怨无悔。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这是徐志摩第三次故地重游,这一诗一句又包含着怎样的感情,对心爱的人的眷恋,对母校的怀念,对帝国主义侵略吕国和军阀统治下的旧中国的卑劣行径深恶痛极,虽没有犀利如匕首枪般的文字,但却感受到了徐志摩的那一份忧伤与悲凉。 在“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我感受到了徐志摩对当下中国社会的无奈,对于爱、美与自由的单纯信仰,使他产生了他为之倾心的社会理想,但现实是残酷的,他只有把康桥作为自己精神的寄托,生命的源泉。 “寻梦”“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利用笙箫来渲染一种别离忧伤的气氛,更深一层的情,写了徐志摩内心不舍离别的情怀。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与文章开头照应,营造出一种静谧朦胧的气氛,给人是一种感伤而不凄婉的美。 《再别康桥》中徐志摩留下的不仅仅只是优雅的文字,更令我着迷的是他对文学执著的追求和他浪漫而又温柔的情怀。 ——张爽 大学时光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可复制的,斗转星移,早已物是人非,徐志摩再次回到母校时,他对母校那浓烈的爱深深感染了我。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对母校,依依惜别,离开了美丽时康桥,心中无限感伤,对康桥的每一处景物,甚至是软泥上的青荇,诗人都如此不舍,在写景中看出他对母校那浓浓的爱,浓入淡出的写法使这首诗独具韵味。 哀而不伤,乐而不淫,使离别的感伤变得含蓄,增添了飘逸的成分。“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而康桥却成了永久的怀念,言止而意无穷。 ——赵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