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牡丹江市公益人文大讲堂讲稿(四)

 江山携手 2016-03-10

——牡丹江公益人文大讲堂讲稿董一菲

整理:史世峰

  语言规律积累有很多,比如修辞,比如说诗词中的意象,比如说诗词中的表现手法,这些东西要准确掌握。读的书本有多厚,底蕴就有多厚,花拳绣腿不可以,要有真功夫,文化的积累当然更重要。什么是文化积累?我以一首秦观小令作为例子来说明一下: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这是秦观的《画堂春》,如果没有相关的文化积累,这首小令是读不懂的。诗人流沙河说:中国人就要有中国人的眼睛,就要有中国人的耳朵和中国人的心灵。就是说我们中国古典文学,有我们独特的抒情方式,独特的价值取向,独特的审美标准。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文化熏陶,完成文化的传承。这首小令给不懂中国传统文化的来读,他难以读懂。东西方的文化是不同的,诗的元素自然也不同。美国诗人朗费罗是这样写诗的“不要用忧伤的语调告诉我,人生是春梦一场,人生要奋斗,人生要不断超越”。这是直抒胸臆,谁都会听懂。中国古典诗歌讲求那份象征性、暗示性,那份含蓄、蕴藉。中国古典诗歌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讲究无言之美,讲究诗的意境,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上”。

下面我们看看秦观在《画堂春》里究竟要表达什么情感?深谙中国传统诗歌之道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伤春”诗,是一首怀乡诗。没有经过熏陶感染,没有经过训练,没有经过大量的诗歌鉴赏的阅读含英咀华的人是不可能领略这份古典美的。这就是说要有一个积累和训练的的过程,那怎么办?要有理解,要有鉴赏,要有联想要有想象,总而言之,一句话就像黛玉教香菱学诗一样,背诵他几百首诗你就会懂了。比如《画堂春》“落红”落红的意象,表达的就是伤春的情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黛玉葬花辞将落红写到极致了,这是对春天对青春爱情对一切美好事物匆匆逝去的无奈和伤感;“铺径”,落红为什么要铺径?怎么不是铺在“路”上呢?词媚,词以婉约见长,“径”是小路,它幽深,它幽然,它婉转,它蕴藉,这里体现了中国古典美。“落红铺径水平池”,水为什么这么多呢?水,愁也。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这样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水状写的绵绵无尽的愁情,是浓浓的眷恋。“弄晴小雨霏霏”这里的雨写愁,雨不是落到地上,什么样的雨,?是乍晴乍暖之雨,极有味道极富诗意。什么样的雨?不是瓢泼之雨,那是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人力车夫的大雨,不是秦观的雨,秦观的雨是精致而婉约的,表现的是士大夫情怀,体现的是名士的优雅和风流。因此是小雨,是“霏霏”的小雨。“霏霏”是叠词,情悠悠,意悠悠。若有若无,如梦似幻,言有尽意无穷,有着平平仄仄曲曲折折的美丽。“杏园憔悴杜鹃啼”,状写的书初春之景。杏园是春的载体,二月就是杏月。杏花桃花,是春的使者。多情的柳树也是树中春的使者。菊花,那是九月的花,蒹葭,那是十一月的花,腊梅,那是十二月的花,必须是春天,杏花憔悴,杏花为何憔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人憔悴,在人的眼中杏花也憔悴。“杜鹃啼”,在这个世界上,杜鹃堪称天籁,诗如画,诗本身也具有音乐性,这幅伤心的春景图,用大自然什么音响来匹配呢?用哪一种鸟类的声音来渲染呢?自然数杜鹃,非杜鹃莫属。在传统文化中,杜鹃有最悲情最美丽的传说,有最啼血的哀鸣,可以表达相思入骨,可以表达肝肠寸断。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叫声更是让远在他乡的游子辗转反侧。在这样的春天,在这样的潇湘,客居他乡的游子秦观,当他听到杜鹃叫声“不如归去”,他不可遏制的想起故园,想起曾经的过往,于是这里的声音形象,视觉形象都为一个主题服务,那就是“惜春”,无奈春归。这是词的上阕。

词的下阕“柳外画楼独上”,何为“柳”?谐音留也,《诗经》就开始已经赋予“柳”的这样的文化印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代表离别,“柳外画楼独上”,为什么人一愁就上楼?无论男子,还是女子,古代的人一愁都上楼。因为“远望以当归”啊!南唐后主上楼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清照也是一样“独自守着窗儿”,这里的“窗儿”在楼里。辛弃疾是要把楼的“栏杆拍遍”,岳飞是“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为什么凭栏?要收复中原,回到祖宗世代生活的中原大地,那份情怀,通过什么表达?独上高楼,孤独寂寞也。“凭栏撚花枝”这里的“撚”是一个动词,撚着花枝,无奈又把花放了,这里包含对春逝的感伤与无奈。“无语对斜晖”,日出给人以希望,“斜晖“,就是夕阳,表达一种无奈,一种忧伤,此恨谁知?

中国古代的诗都是一些传统意象的集结,它是极具暗示性、象征性,如果不读懂,不揣摩,就会费解,古代诗词当中更深层次的东西是文化,是民族审美,是价值取向。这需要文化积累。

此外语文积累还有情感体验的积累,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自己人生的情感的积累是唯一的独特的,但同时也是单调的。人生不过百年,我们所能经历情感太有限了。有人说,情感的深浅可以衡量一个人品位的高低。伟大的人物都是拥有大爱之人,都是痴心之人,深情之人。语文能够给我们一个精神的家园,让我们经历我们短暂的人生不可能经历的一切。我们在阅读中,进行情感的积累,体会一切爱恨情仇。让我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大爱,真正的大痛,真正的大悲。我们可以因此收获更丰盈的人生。这是通过自己本来简单的生命经历所不能完成的,不能体验的。比如失去爱人的李商隐,他将爱情诗写得那么迷茫,像午夜的钟声。南唐后主李煜丢掉国家,他的内心悲苦,我们通过他的词可以来体会。“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这种深沉的白描,同样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心。有人说金庸的小说,是浪漫的爱情之旅,有道理,那么这种浪漫的爱情在人世之中,在庸常的生活当中,是体会不到的。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感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