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行书(九)

 百了无恨 2016-03-10

文徵明《杂咏诗卷》_文征明行书书法自作诗十首赏析

《行书杂咏诗卷》,明代,文徵明,纸本墨笔,手卷,纵25厘米,横258厘米,2015保利秋拍8165万元成交
 
文徵明《杂咏诗卷》_文征明行书书法自作诗十首赏析
明文徵明《溪山深秀图卷》3996x374像素高清大图
 
《杂咏诗卷》为文徵明五十七岁致仕后所书,录自作诗十首,计670字。诗作分别是:春日同诸友人游西山、二月望与次明道复泛舟出江村桥抵上沙遵陆邂、郭西闲泛、郭西闲泛、春日游支硎天平诸山、春日舟行、游洞庭将归赋此、宿王氏别业、夏日饮以可池亭、停云馆燕坐有怀、停云馆燕坐有怀、习隐。
 
《杂咏诗卷》曾于清内府《石渠宝笈初编》着录,贮于养心殿鉴藏。按石渠“凡例”规定,上等书画加钤“乾隆鉴赏”,钤六玺且记载详明。可见乾隆对其展玩摩挲,宝爱有加。2015年12月7日,北京保利十周年秋拍“中国古代书画夜场”中,文徵明《杂咏诗卷》以2800万起拍后竞争激烈,经过激烈竞拍,最终以7100万的价格落槌,含佣金成交价为8165万。
 
文徵明行书《杂咏诗卷》之一

文徵明行书《杂咏诗卷》之《春日同诸友人游西山》:
不教尘负踏青游,出郭聊为一笑谋。新水已堪浮艇子,好山无赖上眉头。风撩鬓影春衫薄,树罨溪阴翠幄稠。一坞桃花偏入意,江村桥畔小连留。
 
文徵明行书《杂咏诗卷》之二

文徵明行书《杂咏诗卷》之《二月望与次明道复泛舟出江村桥抵上沙遵陆邂》:
舟行欲尽有人家,记得横桥自上沙。南望风烟随鸟没,西来墟落带山斜。暖催新绿初归柳,水映酣红忽见花。残酒未醒春困剧,汲溪聊试雨前茶。
 
文徵明行书《杂咏诗卷》之《郭西闲泛》:
雨足新蒲长碧芽,野塘十里抱村斜。青春语燕窥游舫,白日流云漾浅沙。湖上修眉远山色,风前薄面小桃花。老翁负汲归何处,深树鸡鸣有隐家。
 
文徵明行书《杂咏诗卷》之三
 
文徵明行书《杂咏诗卷》之《春日游支硎天平诸山》:
麦陇风微燕子斜,雨晴云日丽江沙。遥寻支遁烟中寺,初见天平道上花。过眼溪山劳应接;方春草树发光华。夕阳半岭归舆急,惭愧城中自有家。
 
文徵明行书《杂咏诗卷》之《春日舟行》:
日出吴山敛雾苍,平桡十里下横塘。弄春草色偏宜远,绕竹溪流不觉长。一坞人烟自花柳,千畦麦菜间青黄。不因出郭供人事,负却风光二月强。
 
 文徵明行书《杂咏诗卷》之《游洞庭将归赋此》:
城中遥指一螺苍,到此依然自一乡。晓鼓隔溪渔作市,秋风吹枳橘连墙。名山更倚湖增胜,清赏刚临月有光。正尔会心空又去,不如僧住竹间房。
 
文徵明行书《杂咏诗卷》之《宿王氏别业》:
背郭通村小筑居,任心还往乐何如。山中旧业千头竹,水面新租十亩鱼。未遂隐谋聊避俗,不忘壮志有藏书。披衾曾借西斋榻,回首题诗十载余。
 
文徵明行书《杂咏诗卷》之五

文徵明行书《杂咏诗卷》之《夏日饮以可池亭》:
笔床书卷绕壶觞,到此欣然百事忘。自笑频来非俗客,只愁难却是清忙。池塘听雨烦心净,轩槛迎风醉面凉。绿树缭垣啼鸟寂,更从何处觅江乡。
 
文徵明行书《杂咏诗卷》之《停云馆燕坐有怀》:
山馆无人午篆残,便闲终日不簪冠。时凭茗碗驱沉困,剩有书编适燕欢。悠悠漠漠黄梅生,湿润纤纤白苎试。轻单碧梧小砌阴,如许不得君来共倚阑。
 
文徵明行书《杂咏诗卷》之六

文徵明行书《杂咏诗卷》之《习隐》:
扫地焚香习燕清,萧然一室谢将迎。坐移白日花间影,睡起春禽竹外声。心远不妨人境寂,道深殊觉世缘轻。却怜不及濂溪子,能任窗前草自生。
 
尾跋:久雨新霁,情思爽然,焚香煮茶,亦人间快事也。有粉笺一卷,素洁可爱。援笔漫录杂咏,值丽卿至,即与持去,不足供展阅耳。徵明。钤印:文徵明印、征仲、停云、惟庚寅吾以降、玉兰堂题识:久雨新霁,情思爽然,焚香煮茶,亦人间快事也。鉴藏印:留余堂记、四明朱氏收藏图书记、乾隆御览之宝、乾隆御赏之宝、石渠宝笈、养心殿鉴藏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乾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协中赏玩。

文徵明《滕王阁序》_文征明行书滕王阁序真迹高清大图全文赏析


 
                              文徵明《滕王阁序》行书书法完整全文19476x2000高清大图

王勃《滕王阁序》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文徵明《滕王阁序》行书书法(第一段)高清大图
文徵明《滕王阁序》行书书法(第一段)高清大图
 
                                  文徵明《滕王阁序》行书书法(第二段)高清大图
 
文徵明《滕王阁序》行书书法(第三段)高清大图
文徵明《滕王阁序》行书书法(第三段)高清大图
 
 
文徵明《滕王阁序》行书书法(第四段)高清大图
文徵明《滕王阁序》行书书法(第四段)高清大图
《滕王阁序》释文
这里以往是汉代的豫章郡城,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瓯越。物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之间。因为大地有灵气,所以英杰辈出,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大洲像雾一般涌起,博学的人才,像繁星一样地活跃。城池坐落在夷夏交界的地方,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英俊之才。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特地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所作文章的气势像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兵器库里,藏有像紫电剑、青霜剑这样锋利的宝剑。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时当九月,季秋时节。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滕王阁前的沙洲,发现了滕王所修的滕王阁。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
 
推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野鸭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鸣声到衡阳之浦为止。
 
放眼远望,胸襟刚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像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像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贤主、嘉宾)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辽阔,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知道了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西望长安,东指绍兴,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
 
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能了解时机,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车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我羡慕宗悫那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侥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想当初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已不知哪里去了,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文徵明《滕王阁序》行书书法(第五段)高清大图
文徵明《滕王阁序》行书书法(第五段)高清大图

文徵明《滕王阁序》行书书法(第六段)高清大图
文徵明《滕王阁序》行书书法(第六段)高清大图

文徵明《滕王阁序》行书书法(第七段)高清大图
文徵明《滕王阁序》行书书法(第七段)高清大图

文徵明《滕王阁序》行书书法(第八段)高清大图
文徵明《滕王阁序》行书书法(第八段)高清大图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书法全卷高清赏析

《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明代/1541年,文征明,手卷,纸本,纵32.7厘米,横1463.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行书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39800x1000像素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书39800x1000像素高清大图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01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01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02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02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03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03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04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04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05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05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06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06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07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07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08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09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09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10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10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11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11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12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12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13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13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14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14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15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15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16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16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17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17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18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18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19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19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20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20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21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21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22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22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23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23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24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24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25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25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26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26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27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27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28
文徵明《过庭复语十节卷/途次遇达官长者》行草书法长卷局部高清大图28

文徵明《西苑诗卷》_文征明行书西苑诗十首全卷高清大图赏析

《行书西苑诗十首》,明代/1554年,文征明,手卷,纸本,纵28.4厘米,横447.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西苑诗卷》_文征明西苑诗十首行书书法全卷高清大图赏析
文徵明《西苑诗卷/西苑诗十首》行书书法全卷22394x1500高清大图
 
《西苑诗十首》为文徵明行草书的代表作之一,原件为藏经纸,乌丝栏,《西苑诗》是文徵明 56岁在京任翰林院待诏时所作,共七律10首,描述宫城西以太液池为中心的御苑(即今中南海和北海)景色。此卷书于嘉靖甲寅(1554年)六月十日,距成诗时隔 30年,是年文徵明已85岁。此卷行草书用笔苍劲流畅,风姿端整秀雅,是其晚年杰作之一。卷后有清王澍题跋,并有“庆邸鉴赏书画之章”等藏印多方。 

文徵明行书书法作品《西苑诗》第一首高清大图

文徵明行书《西苑诗》释文一:
万岁山在子城东北盖大内之镇山也,其上林木阴翳,尤多珍果,一名百果园。 日出灵山花雾消,分明员峤戴金鳌。东来复道浮云迥,北极(角么)稜王气高。 仙仗乘春观物化,寝园常岁荐樱桃。青林翠葆深于沐,总是天家雨露膏。 
 
文徵明行书书法作品《西苑诗》第二首高清大图

文徵明行书《西苑诗》释文二:
太液池在子城西北乾明门外,周凡数里,环以林木,跨以石梁璚华岛在其中。 泱漭沧池混太清,芙蓉十里锦云平。曾闻乐府歌黄(告鸟),还见秋风动石鲸。 玉蝀连卷垂碧落,银山飘渺自寰瀛。从知凤辇经游地,凫雁徊翔总不惊。
 
文徵明行书书法作品《西苑诗》第三首高清大图

文徵明行书《西苑诗》释文三:
璚华岛在太液池中,上有广寒殿,相传辽太后游息之所。 海上三山涌翠鬟,天宫遥在碧云端,古来漫说瑶台迥,人世宁知玉宇寒。 落日芙蓉烟袅袅,秋风桂树露漙漙。胜游寂寞前朝事,谁见吹萧驾彩鸾。 
 
文徵明行书书法作品《西苑诗》第四首高清大图

文徵明行书《西苑诗》释文四:
承光殿在太液池上,围以(雍瓦)城,殿构园转如盖,一名园殿,中有古(木舌)甚奇。 小苑平临太液池,金铺约户锁双(虫离)。云中帝座飞华盖,城上钩陈绕翠旗。 紫气曾回双凤辇,青松犹有万年枝。从来清跸深严地,开尽碧桃人未知。

文徵明行书书法作品《西苑诗》第五首高清大图

文徵明行书《西苑诗》释文五:
龙舟浦在璚华岛东北,有水殿,中泊御舟。 别殿阴阴水窦连,汉家帝子有楼船。兰桡桂楫曾千里,锦缆牙樯忆往年。 汾水秋风空落日,隋堤杨柳漫青烟,今皇别有同民乐,不遣青龙漾碧川。 
 
文徵明行书书法作品《西苑诗》第六首高清大图

文徵明行书《西苑诗》释文六:
芭蕉园在太液池东,崇台复殿,古木珍石参错其中,又有小山曲水。 小山盘析翠含岈,松桧阴阴辇路斜。草长兰亭迷曲水,雨深桃洞自飘花。 紫云依旧围黄屋,青鸟还应识翠华。知是史臣焚香第,文光隐隐结红霞。
 
文徵明行书书法作品《西苑诗》第七首高清大图

文徵明行书《西苑诗》释文七:
南台在太液之南,上有昭和殿,下有水田村舍,先朝尝于此阅稼。 
青林逶迤转逥塘,南去高台对苑墙。暖日旌旗春欲动,熏风殿阁昼生凉。 
别开水榭亲鱼鸟,下见平田熟稻粱。天子一游还一豫,居然清禁有江乡。 
 
文徵明行书书法作品《西苑诗》第八首高清大图

文徵明行书《西苑诗》释文八:
乐成殿在芭蕉园,有石池,池中三亭,架朱梁以通亭左右,小山九,曰九岛,其东别殿凿涧,激水以转(石佳)磨。 南田榖成于此旧治,故曰乐成。 太液东来锦浪平,芙蓉小殿瞰虚明。赤栏蘸影双龙卧,绿水浮渠九岛轻。 漾日金鳞堪引钓,拂天翠柳乱闻莺。激流静看飞轮转,天子无为乐岁成。

文徵明行书书法作品《西苑诗》第九首高清大图

文徵明行书《西苑诗》释文九:
兔园在太液之西,崇山复殿,林木蔽亏,山下凿石龙,激水自地中转出龙吻。 汉王游息有离宫,锁(门达)朱扉逶迤通。别殿春风巢紫凤,小山飞涧架晴虹。 团云芝盖翔林表,喷壑龙泉转地中。简朴由来尧舜事,故应梁苑不相同。 
 
文徵明行书书法作品《西苑诗》第十首高清大图

文徵明行书《西苑诗》释文十:
平台在兔园之北,东临太液西面苑墙,台下为驰道,可以走马。武皇尝于此阅射。 日上宫墙霏紫埃,先皇阅武有层台。下方驰道依城尽,东面飞轩映水开。 云傍绮疏常不散,鸟窥仙仗去还来。金华侍诏头都白,欲赋长杨愧不才。
 
文徵明行书《西苑诗》:拖尾王澍题跋
文徵明行书《西苑诗》:拖尾王澍题跋

文徵明《行书五律诗轴/对酒诗》_文征明五律诗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

《行书五律诗轴》,明代,文征明,立轴,纸本,纵131.5厘米,横63.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行书五律诗轴/对酒诗》_文征明五律诗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
 
《行书五律诗轴》为五律诗一首,诗作题名为《对酒》,见于《甫田集》卷十二。此书从王羲之、赵孟頫笔意中融合变化,笔画平正婉和,清润端方,提按顿挫明晰,使转灵活利落,流露出一种温文儒雅之气。释文:晚得酒中趣,三杯时畅然。难忘是花下,何物胜樽前。世事有千变,人生无百年。还应骑马客,输我北窗眠。徵明。款署“徵明”。钤“文徵明印”白文印、“衡山”朱文印。
 
《行书五律诗轴》写于文徵明61岁时,是其书法较为成熟的作品。其用笔遒逸俊美,流媚多姿,婉转得势,挥洒自然,风格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严谨而姿态生动可喜,尤有晋唐风韵。文徵明又是一位各体兼擅的书法大家,流传于世的佳作十分丰富,其中以小楷尤为世人称道,此外,行草书传世的作品也很多,如《北山移文》、《前后赤壁赋》、《登君山》等。书体大字与小楷风格明显不同,小字清劲遒润,大字有黄庭坚笔意,苍秀雅健,骨韵俱佳。

文徵明《行书雪后早朝诗轴》_文征明雪后早朝七律诗行草书法

《行书雪后早朝诗轴》,明代,文征明,立轴,纸本,纵150.5厘米,横65.4厘米,青岛市博物馆藏

文徵明《行书雪后早朝诗轴》_文征明雪后早朝七律诗行草书法高清大图
 
行草书《雪后早朝诗》书七律诗一首:“月满长安雪未消,分明银海泻秋涛。 光迷万马璚珂乱,势压双龙玉阙高。曙色渐分鳷鹊观,凝寒犹在鹔鹴袍。负薪亦有禠饥者,愿得君王发汉廒。右雪后早朝徵明”。凡五行六十三字。用笔劲健,奔放自如,通篇气息畅通,浑成一体,毫无板滞之感。为文徵明书作中精品。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_文征明楚辞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

《行书离骚经九歌帖/文征明屈原楚辞行书书法》,明代,文征明,册页,纸本水墨,共63帖,藏处不详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01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01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02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02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03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03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04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04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05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05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06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06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07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07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08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08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09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09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10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10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11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11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12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12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13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13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14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14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15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15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16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16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17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17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18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18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19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19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20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20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21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21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22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22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23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23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24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24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25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25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26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26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27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27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28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28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29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29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30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30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31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31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32
文徵明《行书离骚经九歌帖》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32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_文征明黄庭坚笔意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

《石湖烟水诗》,明代,文征明,行书手卷,纸本水墨,纵29.8厘米,横894.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_文征明黄庭坚笔意行书书法高清大图赏析
 
《石湖烟水诗》卷末题款“此旧作时年六十又一”年。这篇行书字大如拳,纯用黄庭坚笔意,风格苍劲,纵逸潇洒,虽然不能和黄庭坚的原作相比,但也有七分神似。下一幅为文征明嘉靖辛丑三月的同一题材作品。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01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01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02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02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03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03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04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04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05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05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06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06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07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07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08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08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09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09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10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10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11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11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12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12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13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13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14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14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15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15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16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16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17
文徵明《石湖烟水诗》行书书法局部高清大图17

文徵明《游虎丘诗帖》_文征明仿学黄庭坚书法行书作品高清大图赏析

文徵明行书游虎丘诗帖》,明代/1512年,文征明,册页,水墨纸本,纵33.5厘米,横335.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游虎丘诗帖》_文征明仿学黄庭坚书法行书作品高清大图赏析
 
《游虎丘诗帖》是一幅仿学黄庭坚书法的作品,只是在笔意中加上比较多的文征明自己的笔意,因而显得温润儒雅,不像黄庭坚的书法那样雄肆夸张。

文徵明《自王英去后帖》_文征明自王英去后帖行书书法赏析

《行书七律诗轴》,明代,文征明,楷书尺牍,纸本水墨,规格不详,故宫博物院藏藏
 
文徵明《自王英去后帖》_文征明自王英去后帖行书书法赏析
 
文徵明《自王英去后帖》_文征明忆昔四首次陈鲁南韵之三行书书法赏析

文徵明《行书七律诗轴》_文征明忆昔四首次陈鲁南韵之三行书

《行书七律诗轴》,明代,文征明,立轴,纸本水墨,纵122厘米,横59.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文徵明《行书七律诗轴》_文征明忆昔四首次陈鲁南韵之三行书书法赏析
 
文徵明《行书七律诗轴》为《忆昔四首次陈鲁南韵》之三,笔风重用笔结体,风格秀劲婉丽。作品在笔风上突出了重用笔结体,具有风格秀劲婉丽的特色。文:扇开青雉两相宜,玉斧分行虎旅随。紫气氤氲浮象魏,彤光缥缈上罘罳。幸依日月瞻龙衮,偶际风云集凤池。零落江湖俦侣散,白头心事许谁知?徵明。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_文征明前赤壁赋并后赤壁赋碑帖行书书法赏析

《行书赤壁赋》,明代/1559年,文征明,碑帖,纸本水墨,纵23.4厘米,横271厘米,藏处不详
文徵明行书书法《赤壁赋》署“嘉靖戊午冬十一月廿日,夜寒不寐,筹灯漫书。纸墨欠佳,笔尤不精,殊不成字、(据著录,下缺19字为“聊遣一时之兴耳,观者其毋哂焉。征明,年八十九。”),按文征明卒于嘉靖三十八年已未(公元1559年)二月二十日。书此册时距其辞世整三个月,在文氏有年款的传世作品中,这是最后一件,尤其显得珍贵,可惜已被剪拼,无法窥见原貌。虽然文征明自以为“笔尤不精,殊不成字” ,其实与现在所见其他各种印本的《赤壁赋》相比都更为精到,作品笔墨“潇洒流落,翰逸神飞” ,可谓已至“人书俱老”的境地。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赤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1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赤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1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赤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2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赤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2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赤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3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赤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3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赤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4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赤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4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赤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5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赤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5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赤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6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赤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6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赤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7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赤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7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赤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8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赤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8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赤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9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赤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9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赤壁赋局部高清大图10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赤壁赋局部高清大图10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赤壁赋局部高清大图11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赤壁赋局部高清大图11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赤壁赋局部高清大图12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赤壁赋局部高清大图12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赤壁赋局部高清大图13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赤壁赋局部高清大图13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后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1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后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1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后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2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后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2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后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3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后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3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后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4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后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4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后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5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后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5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后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6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后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6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后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7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后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7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后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8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之前后壁赋局部高清大图08

文征明《登君山图并行书登君山卷》_文徵明山水书画作品高清大图赏析

《登君山图并行书登君山卷》,明代/1551年,文征明,手卷,纸本水墨,纵27厘米,横229厘米,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文征明《登君山图并行书登君山卷》_文徵明山水书画作品高清全图赏析
 
《登君山图并行书卷》为文徵明82岁时的作品,卷尾有作者行草书跋登君山图:同江阴李令君登君山二首:浮远堂前烂漫游,使君飞盖作遨头。烟消碧落天无际,波涌黄金日正流。禽鸟不知宾客乐,江湖空有庙廊忧。白鸥飞去青山暮,我欲披縰踏钓舟。云白江清水映霞,夕阳栏槛见天涯。乱帆西面浮空下,双岛东来抱阁斜。万顷胸中云梦泽,一痕掌上海安沙。扁舟便拟寻真去,春浅桃源未有花。承示和二岛之作,感荷,拙章不敢自隐,辄往一笑。徵明顿首上禄之选部侍史,小扇拙图引意。四月十三日。
 
文征明《登君山图并行书登君山卷》局部高清大图一
文征明《登君山图并行书登君山卷》局部高清大图一
 
文征明《登君山图并行书登君山卷》局部高清大图二
文征明《登君山图并行书登君山卷》局部高清大图二

文征明《登君山图并行书登君山卷》局部高清大图三
文征明《登君山图并行书登君山卷》局部高清大图三
 
文征明《登君山图并行书登君山卷》局部高清大图四
文征明《登君山图并行书登君山卷》局部高清大图四
 
文征明《登君山图并行书登君山卷》局部高清大图五
文征明《登君山图并行书登君山卷》局部高清大图五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_烟江叠嶂图苏东坡题诗高清图文赏析

苏东坡在朋友王定国处观看了他收藏的王诜的《烟江叠嶂图》后,写下了一首《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诗。全文如下: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_烟江叠嶂图苏东坡题诗
 
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但见两岸苍苍暗,绝壁(何绍基作“谷”)中有百道飞来泉。萦林络石隐复现,下赴谷口为奔川。川平山开林麓断,小桥野店依山前。行人稍渡乔木外,渔舟一叶江吞天,使君何从得此本?点缀毫末分清妍。不知人间何处有此境,径欲往买二顷田。君不见,武昌樊口佳(何绍基作“幽”)绝处,东坡先生留五年。春风摇江天漠漠,暮云卷雨山娟娟。丹枫飜(栖的繁体字)鸦伴水宿,长松落雪惊画(何绍基作“醉”)眠。桃花流水在人世,武陵岂必皆神仙?江山清空我尘土,虽有去路寻无缘。还君此画三叹息,山中故人招我归来篇。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_烟江叠嶂图苏东坡题诗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_烟江叠嶂图苏东坡题诗
 
这首题画诗描写了两处风光,画中之境和作者当时被贬之地黄州的自然之景色,但手法各异。前者从空间着眼,由远及近,自上而下,从山到水,层次感很强,没有抽象叙述,而是形象描写且用语恬淡清雅,使人如临画中。在描绘黄州自然之景色,又以时间为点,依次叙写了春夏秋冬四景,采集点明了四季的特点,极有概括性。而连接两处风光的心理契机,表现了作者皈依自然、隐退山林的意愿。

王羲之绝世书法名作《兰亭序》真迹及名家模仿作品

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因王羲之曾任右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书《兰亭集序》等。是东晋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与儿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兰亭序》全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创作背景: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王羲之兰亭序真迹欣赏
王羲之兰亭序真迹欣赏
 
                                                               名家模仿王羲之《兰亭序》佳作1
 
 
名家模仿王羲之《兰亭序》佳作2
名家模仿王羲之《兰亭序》佳作2
 
 
名家模仿王羲之《兰亭序》佳作3
名家模仿王羲之《兰亭序》佳作3
 
 
名家模仿王羲之《兰亭序》佳作4
名家模仿王羲之《兰亭序》佳作4

书圣王羲之遗世佳作,王羲之行书书法对联10幅鉴赏图

一承书圣兰亭风范,
心摹手追,体势俊逸。
 
如清风明月,如轻舞云烟;含蓄健秀,平和自然。
欣赏之,如沐春风,沁心养神。
 
 
书圣王羲之遗世佳作,王羲之行书书法对联10幅鉴赏图1
书圣王羲之遗世佳作,王羲之行书书法对联10幅鉴赏图1

书圣王羲之遗世佳作,王羲之行书书法对联10幅鉴赏图2
书圣王羲之遗世佳作,王羲之行书书法对联10幅鉴赏图2

书圣王羲之遗世佳作,王羲之行书书法对联10幅鉴赏图3
书圣王羲之遗世佳作,王羲之行书书法对联10幅鉴赏图3

书圣王羲之遗世佳作,王羲之行书书法对联10幅鉴赏图4
书圣王羲之遗世佳作,王羲之行书书法对联10幅鉴赏图4
书圣王羲之遗世佳作,王羲之行书书法对联10幅鉴赏图5
书圣王羲之遗世佳作,王羲之行书书法对联10幅鉴赏图5

书圣王羲之遗世佳作,王羲之行书书法对联10幅鉴赏图6
书圣王羲之遗世佳作,王羲之行书书法对联10幅鉴赏图6
书圣王羲之遗世佳作,王羲之行书书法对联10幅鉴赏图7
书圣王羲之遗世佳作,王羲之行书书法对联10幅鉴赏图7

书圣王羲之遗世佳作,王羲之行书书法对联10幅鉴赏图8
书圣王羲之遗世佳作,王羲之行书书法对联10幅鉴赏图8
书圣王羲之遗世佳作,王羲之行书书法对联10幅鉴赏图9
书圣王羲之遗世佳作,王羲之行书书法对联10幅鉴赏图9

书圣王羲之遗世佳作,王羲之行书书法对联10幅鉴赏图10
书圣王羲之遗世佳作,王羲之行书书法对联10幅鉴赏图10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 王羲之兰亭序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 王羲之兰亭序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王羲之兰亭序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王羲之兰亭序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 王羲之兰亭序局部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 王羲之兰亭序局部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无名作品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无名作品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郑板桥作品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郑板桥作品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启功悯农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启功悯农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李鸿章作品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李鸿章作品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岳飞出师表局部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岳飞出师表局部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宋徽宗赵佶瘦金体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宋徽宗赵佶瘦金体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陆游钗头凤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陆游钗头凤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蔡京作品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蔡京作品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纪晓岚手墨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纪晓岚手墨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舒同回乡偶书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舒同回乡偶书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韩偓七言律诗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韩偓七言律诗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矛盾七律到韶山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矛盾七律到韶山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无名作品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无名作品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润生马到成功
名家书法壁纸_名家行书墨迹书法壁纸欣赏之润生马到成功

吴昌硕《行书普宁寺牡丹诗轴》_吴昌硕赞花魁牡丹五言诗行书

《行书普宁寺牡丹诗轴》,清代/近代/1927年,吴昌硕,立轴,纸本墨笔,纵130.2厘米,横40.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吴昌硕《行书普宁寺牡丹诗轴》_吴昌硕赞花魁牡丹五言诗行书全文赏析
 
《行书普宁寺牡丹诗轴》书法古拙遒劲,于法度之外别开生面。用笔时而厚重沉著,时而潇洒飘逸,起笔与横笔多沉实,撇笔多细长,有如其画梅之法。结字多欹侧,但以笔划之粗细保持字形的稳定,无倾倒之势,充分体现了吴氏书法“用笔遒劲,气息深厚”,“结体以上下左右取姿势”的书法特征,并可从中看到许多绘画的用笔特点,面貌独具一格。
 
《普宁寺牡丹诗》释文:风香邻有无,花影佛跏趺。历劫龙吁盋,餐霞凤别梧。石真彊取(诗字点去)柱,诗奈不奇觚。山傥燕支夺,狂歌待老夫。普宁寺牡丹。丁卯凉秋录于癖斯堂。吴昌硕年八十四。
 
本幅书录五言诗一首,末作者自识:“普宁寺牡丹丁卯凉秋录于癖斯堂,吴昌硕年八十四。”下钤“仓硕”印。无藏印。“丁卯”为1927年。普宁寺位于今杭州市余杭区仁和镇东塘普宁村,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936-944年),吴越王钱氏所建。普宁寺屡毁屡兴,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是最后一次重建。寺内原有“玉楼春”牡丹十八墩,相传为于谦手植,至清时花满庭院。今存六大本,花朵特大,白中带紫。据记载,普宁寺牡丹为塘栖二十四景之一,被誉为花中之魁。

吴昌硕《行书五言联》_吴昌硕著名行书书法五言对联高清大图赏析

《行书五言联》,近代/1922年,吴昌硕,对联,纸本墨笔,每联纵130厘米,横32厘米,西泠印社藏

吴昌硕《行书五言联》_吴昌硕著名行书书法五言对联高清大图赏析
 
《行书五言联》释文:风波即大道,尘土有至情。款识:一亭先生崇仰禅宗,潜心精奥,谨以佛祖劝勉警语为座右铭,是可具玄妙独到也。壬戌人日吴昌硕年七十又九。
 
吴昌硕晚年内心多数时间还是平静安定的,他等来了一生中难得的安定富足的生活,艺术上的地位如日中天,还有诗、画等艺事上的好友常常来往交游。也就是在这一年(吴昌硕79岁时),1922年壬戌年的人日,正月初七,他为挚友、虔诚的佛教徒王一亭书写了一副很著名的对联:“风波即大道,尘土有至情。”在款署处吴昌硕写道:“一亭先生崇仰禅宗,潜心精奥,谨以佛祖劝勉警语为座右铭,是可具玄妙独到也。”可见这两句是佛经上的话,是王一亭喜爱的。吴昌硕生平虽不信佛,但中国文化中儒、道、释三家本是相通相融的,加之常与精通释典的沈曾植、笃信佛教的王一亭来往,吴昌硕对佛家也并不陌生。
 
也许也觉得这两句经历痛苦磨难后心灵取得安宁的会心之言是玄妙独到的,这样充满悲天悯人情感的豁达宽广境界是儒家、道家、佛家所共通的,所以写了送给王一亭。其实这句话会引起吴昌硕如此感慨,是因为这一联的前一句,恰勾勒出他坎坷的一生,历尽风波突然见到人生如一条大道在你眼前。而后一句则暗合吴昌硕在一生中感受到的人生中许多至情至性、铭心刻骨的生命体验。吴昌硕曾自比一块落在凡间的补天石头,自对人世间处处的有情尘土护卫深有感触。在晚年,一切皆归尘土、尘埃落定之时,回想当年,吴昌硕写下这副对联,不只是感伤惘然,不只是悲悯苦涩,也有欢喜的回忆。 “风波即大道,尘土有至情”所感慨的正是吴昌硕回眸八十人生一瞬间心头流转过的悲欣交集,

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10幅,比美女还养眼

书圣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10幅  01:其室清幽有初兰少竹,所抱朗畅若流水春山。
书圣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10幅  01:其室清幽有初兰少竹,所抱朗畅若流水春山。

书圣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10幅  02:怀若竹虚临曲水,静同兰静在春风。
书圣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10幅  02:怀若竹虚临曲水,气如兰静在春风。
书圣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10幅  03:亭闲有竹春常在,山静无人水自流。
书圣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10幅  03:亭闲有竹春常在,山静无人水自流。

书圣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10幅  04:述古喻今文无妄作,观天察地人不虚生。
书圣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10幅  04:述古喻今文无妄作,观天察地人不虚生。
书圣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10幅  05:兰有群清竹无一曲,山同人朗水与情长。
书圣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10幅  05:兰有群清竹无一曲,山同人朗水与情长。

书圣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10幅  06: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书圣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10幅  06: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书圣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10幅  07:不生躁妄气,自有清虚天。
书圣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10幅  07:不生躁妄气,自有清虚天。

书圣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10幅  08:莫言今日无知己,自有清风作故人。
书圣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10幅  08:莫言今日无知己,自有清风作故人。
书圣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10幅  09:世间清品如兰极,贤者虚怀与竹同。
书圣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10幅  09:世间清品如兰极,贤者虚怀与竹同。

书圣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10幅  10: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书圣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10幅  10: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张伯英行书_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张伯英行书竖幅作品欣赏

张伯英,(1871—1949):字勺圃,室名远山楼,小来禽馆。江苏铜山人。光绪时进士。辛亥革命後,曾任北洋政府秘书长。富收藏,精鉴赏,工书法。擅魏碑,遒劲清丽,名重其时。


张伯英光绪时进士。少负异才,更承其祖张达,父张溥原,塾师张永传教导,又跟随其外叔祖陈逊齐研习书画,后师从徐南葵,桂中行,冯煦等。他擅古文辞,三十二岁中举。后为桂中行招至彭城馆授业。 1924 年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临时执政府副秘书长。辛亥革命后,曾任北洋政府秘书长。 1926年祺瑞制造了“3.18”惨案,他毅然退出政界,从此开始习字治印的书画金石生涯。其书法,以北碑为宗,植根汉魂而化以苏、黄,笔力凝重。楷书结构紧敛而不拘谨,字体规整端正而有洒脱之致,用笔方圆兼备,宽博雄放,紧凑严密。行书朴质秀逸,古拙自然,有夺人之效应。行草书亦能见其刚劲风骨。深厚功力出之于传统,行之于独创。遂以彭城书体名于当世,为彭城书派接武前贤之盟主。张伯英精于碑帖评鉴,曾仿《四库提要》体例著有《法帖提要》七卷。其中列举了自宋至清帖刻512 种,详细分析论及了各家书法流派的优点与不足,为我国书法碑帖学界权威名著。自谓“平生无他技,惟承家训,辨书帖真伪无所失。”性耿介,重操守,对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贡献颇多,为时人所敬重。殁后,齐白石曾有诗赞之云:“写作妙如神,前生有夙因,空悲先生去,来者复何人。”足见其书法造诣之深。影响及今,后学甚,得其真髓且归纳、综合、升华其特色者,代不乏人。开创了“彭城书派”。

 

 

张伯英行书_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张伯英行书竖幅作品欣赏1

张伯英行书_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张伯英行书竖幅作品欣赏1
张伯英行书_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张伯英行书竖幅作品欣赏2
张伯英行书_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张伯英行书竖幅作品欣赏2
张伯英行书_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张伯英行书竖幅作品欣赏3
张伯英行书_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张伯英行书竖幅作品欣赏3
张伯英行书_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张伯英行书竖幅作品欣赏4
张伯英行书_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张伯英行书竖幅作品欣赏4
张伯英行书_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张伯英行书竖幅作品欣赏5
张伯英行书_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张伯英行书竖幅作品欣赏5

王家明行书《将进酒》_书法家王家明行书书法作品欣赏

王家明行书《将进酒》_书法家王家明行书书法作品欣赏
王家明行书《将进酒》_书法家王家明行书书法作品欣赏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解析:《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鑱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行书《将进酒》_李白诗句将进酒行书行草书法作品欣赏

行书《将进酒》_李白诗句将进酒行书行草书法作品欣赏1
行书《将进酒》_李白诗句将进酒行书行草书法作品欣赏1

行书《将进酒》_李白诗句将进酒行书行草书法作品欣赏2
行书《将进酒》_李白诗句将进酒行书行草书法作品欣赏2

行书《将进酒》_李白诗句将进酒行书行草书法作品欣赏3
行书《将进酒》_李白诗句将进酒行书行草书法作品欣赏3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解析:《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鑱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程文哲行书《将进酒》_当代书法家程文哲行书作品欣赏

程文哲行书《将进酒》_当代书法家程文哲行书作品欣赏
程文哲行书《将进酒》_当代书法家程文哲行书作品欣赏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解析:《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鑱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白蕉《行书陶渊明诗手卷》_书画家何法治行书书法作品赏析

白蕉(1907-1969),本姓何,名治法,又名馥,字远香,号旭如,又署复翁、复生、济庐、海曲等,别号有云间居士、束海生、法天者、养鼻先生、不出不入翁、仇纸恩墨废寝忘食人等。上海金山人,能篆刻,精书法,亦擅长画兰,能诗文。白蕉是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帖学方面的杰出代表。他的书法艺术深入晋唐,自出机杼,气息清新,韵味淳厚。诸体之中尤以行草尺牍见称,每于兴至,信手挥洒,天机自动,不见端倪。曾为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委员兼秘书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专职干部。

 

白蕉书法《白蕉行书陶渊明诗手卷》画心尺寸80.5CMX20CM

白蕉书法《白蕉行书陶渊明诗手卷》中国书画家何治法行书作品欣赏
白蕉书法《白蕉行书陶渊明诗手卷》中国书画家何治法行书作品欣赏
 

白蕉书法《白蕉行书陶渊明诗手卷》中国书画家何治法行书作品局部高清1
白蕉书法《白蕉行书陶渊明诗手卷》中国书画家何治法行书作品局部高清1

白蕉书法《白蕉行书陶渊明诗手卷》中国书画家何治法行书作品局部高清2
白蕉书法《白蕉行书陶渊明诗手卷》中国书画家何治法行书作品局部高清2

白蕉书法《白蕉行书陶渊明诗手卷》中国书画家何治法行书作品局部高清3
白蕉书法《白蕉行书陶渊明诗手卷》中国书画家何治法行书作品局部高清3


白蕉书法《白蕉行书陶渊明诗手卷》中国书画家何治法行书作品局部高清4
白蕉书法《白蕉行书陶渊明诗手卷》中国书画家何治法行书作品局部高清4

白蕉书法《白蕉行书陶渊明诗手卷》中国书画家何治法行书作品局部高清5
白蕉书法《白蕉行书陶渊明诗手卷》中国书画家何治法行书作品局部高清5

齐白石《行书诗轴》_齐白石早年仿何绍基行书书法赏析

《行书诗轴》,年份不详,齐白石,纸本墨笔,立轴,纵76厘米,横46厘米,湖南省博物馆藏
 
齐白石《行书诗轴》_齐白石早年仿何绍基行书书法赏析
 
该作品是齐白石早年行书诗轴,书体完全是学同为湖南人的著名书法家何绍基的字体,是研究其早期书风的重要实物资料,极为珍贵。释文:星塘小别感年华,十载飘零到处家。雪后园林归未得,尊前谁与问梅花。秋兰世妹属,兄璜。

黄宾虹《行书临倪瓒山水题款》_黄宾虹晚年行书书法赏析

《行书临倪瓒山水题款》,1953年,黄宾虹,立轴,纸本,规格不详,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宾虹《行书临倪瓒山水题款》_黄宾虹晚年行书书法赏析

释文:一室萧闲无俗情,浦云沙鸟到阶庭。朋来直谅惟三益,心醉离骚与六经。旷世有怀头已白,经年不见眼犹青。抽毫濡墨多幽兴,写出溪崖月满汀。至正十年二月,余以事来荆溪重居寺,喜晤虚碧征君,写此志感。锡山懒真倪瓒。此余临倪迂真迹,忽忽四十年置行箧中,南北奔走。今于零缣败楮堆垛检出。癸巳冬日。宾虹重题。

宋庆龄行书作品_宋庆龄罕见行书书法作品欣赏

 
 宋庆龄行书作品_中华民国国母宋庆龄罕见行书书法作品《细雨有声》欣赏

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享有崇高的威望,并且在书法方面也有着很深的造诣。

陈伯达《行书毛主席诗》_无限风光行书高清大图赏析

《行书毛主席诗》,1965年,陈伯达,水墨纸本,立轴,共两幅,每幅纵175厘米,横87厘米,2015保利秋拍207万元成交
 
陈伯达《行书毛主席诗》_无限风光行书高清大图赏析
 
题识:无限风光。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一九六五年三月录毛泽东同志诗一首,伯达于天津。印文:伯达、仲晦之印。

陈伯达《行书毛主席诗》_无限风光行书高清大图赏析

陈伯达《行书毛主席诗》_无限风光行书高清大图赏析
 
陈伯达(1904-1989年),原名陈建相,字仲顺,福建泉州惠安人。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政治秘书。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后,先后在北平中国大学、延安中共中央党校、马列学院任教,并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军委、中央秘书处、中央政治研究室等机构工作。1969年中共九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1970年,他在庐山会议上被毛泽东点名批判,后被开除党籍。1981年1月,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1989年9月20日逝世,年85岁。

启功《行书赤壁怀古》_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行书赏析

行书《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1965年,启功,纸本,手卷,纵92.5厘米,横342厘米,2012荣宝斋秋春拍552万成交
 
启功《行书赤壁怀古》_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行书赏析
 
行书《念奴娇·赤壁怀古》为启功1995年所作,尺幅纵92.5厘米,横342厘米,为其罕见的大尺幅书法巨制。纵观此幅作品,总体风格上是属于崇尚唯美主义的“理性派”书风,着眼于书法的造型与结构,偏重于静态的建筑性的美。他的书法是属于写得好看与漂亮一类的,是一种唯美的理性的书风,达到了雅俗共赏、曲高和众的极致。款识:宋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一首,书奉同志雅教。乙亥秋启功。钤印:乙亥、启功八十后作、启功之印、元白、功在禹下。

启功《行书赤壁怀古》_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行书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东坡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何等恢宏的气势,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启功先生用千军万马的气势把这首宋词以书法的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能把这么大尺幅的行书作品笔墨、节奏控制的如此之好的,唯启功也!启功先生以中锋运笔,行笔过程中在纸上留下的痕迹没有任何的交叉,只是在结尾的时候,随着收笔动作取向的不同交叉粘连在一起。这种运行的轨迹在枯笔或飞白的时候,表现得尤为清晰。启功先生采用左右行距稍大于上下字距的章法形式,分行布白中上下字拉开一定的距离,不大不小,正好适合于上下字笔势的起承转合。一行之中字有大小不同的变化,上下字随时或顺势连笔。行与行之间的距离稍大于上下字距,不远不近,既能使行列分明,又容易形成两行字之间的避就、呼应关系,给人以生动活泼、自然成趣的感觉。从整体上看,颇能给人一种月朗星稀、旷远幽静的感觉,但是却让人无时不刻的感受到了启功先生“字能扛鼎”的气势磅礴。

启功《行书赤壁怀古》_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行书赏析
 
行书《念奴娇·赤壁怀古》最成功的地方是启功先生在如此巨大的尺幅上很好的控制了节奏和韵律,仿佛让你随着他抑扬顿挫的笔法回到了宋代,站在大江边上,想着赤壁之战时辉煌磅礴的大战场面。启功的书法,看似简单,但却是功力极深,用笔和结字都恰到好处。他的笔触奇峻苍劲变化多姿,笔墨秀丽大胆具有生动的梦幻氛围,给人以视觉上愉悦的享受,呈现秀美的文人艺术气息,具有的极高的艺术经济价值。

启功《行书赤壁怀古》_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行书赏析
 
启功先生的书法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如饮清茶,如浴甘露。这是人品淡定必然外化为书品淡然的结果,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人们常说“书如其人”,启先生的书法,正如他人品学问一样,秀丽、博雅、才气横溢、风流洒脱。启功先生的作品一向备受市场追捧,2011年秋拍中,多件启功作品以超百万元的价格成交,充分彰显了近年来启功书画作品的市场受欢迎度。2011年匡时秋拍启功《草书琵琶行》手卷以805万的高价成交,而今年恰逢启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此幅启功书法巨制行书《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亮相或许是对启功先生最好的怀念吧!

四川省诗书画院全国书画名家书法作品邀请展之行书作品实拍

四川省诗书画院是我国以研究和创作中国画艺术为主的省级画院。画院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以画院为中心团结了我省老、中、青书画家。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和“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在当今画坛具有一定影响的书画家,同时,也为社会产生了一批能反映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优秀作品。
 
公元九五三年,后蜀孟昶首创《翰林图画院》,开我国历史上正式设立画院之先例。一九八零年邓小平同志来四川时,还倡议建立四川省画院,后来还亲笔题写了《四川省诗书画院》院名。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日,在社 会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省诗书画院终于正式成立。
 
四川省诗书画院先后举办过六十余次画展,其中包括我院院展、联展和为我省部份老、中、青书画家所举办的个人展。通过这些画展,不仅向四川人民展示了我院创作成果;有的还冲出夔门,远渡重洋,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相继在北京、上海、大西北和沿海各大城市和台湾、香港地区以及新加坡、泰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各国展出,并在当地引起较大的反响,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与中央和省委领导同志的关心以及全国美术界朋友的支持分不开,各级领导同志曾多次来我院指导工作。一九九四年四月十五日乔石委员长视察四川工作时,在百忙之中亲临画院,深入到每一个工作室,看望画师和全体工作人员,并欣然题辞鼓励我们的工作。我院建院以来所举办的艺术活动,总是得到了全国画家们和社会各界及国际友人的鼎力相助。
 
四川省诗书画院全国书画名家书法作品邀请展之行书作品实拍1
四川省诗书画院全国书画名家书法作品邀请展之行书作品实拍1

四川省诗书画院全国书画名家书法作品邀请展之行书作品实拍2
四川省诗书画院全国书画名家书法作品邀请展之行书作品实拍2

四川省诗书画院全国书画名家书法作品邀请展之行书作品实拍3
四川省诗书画院全国书画名家书法作品邀请展之行书作品实拍3

四川省诗书画院全国书画名家书法作品邀请展之行书作品实拍4
四川省诗书画院全国书画名家书法作品邀请展之行书作品实拍4

四川省诗书画院全国书画名家书法作品邀请展之行书作品实拍5
四川省诗书画院全国书画名家书法作品邀请展之行书作品实拍5

四川省诗书画院全国书画名家书法作品邀请展之行书作品实拍6
四川省诗书画院全国书画名家书法作品邀请展之行书作品实拍6

四川省诗书画院全国书画名家书法作品邀请展之行书作品实拍7
四川省诗书画院全国书画名家书法作品邀请展之行书作品实拍7

四川省诗书画院全国书画名家书法作品邀请展之行书作品实拍8
四川省诗书画院全国书画名家书法作品邀请展之行书作品实拍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