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向教养,养出乐观、不怕难的孩子

 昵称30736448 2016-03-10

文:李宜蓁

正向教养,养出乐观、不怕难的孩子

(Photo by CarbonNYC @ flickr)

台湾北部某小学校园,五年甲班导师请产假,代课老师出很多作业,一位男同学大声抱怨:“喔,作业真的超多的!我已经叫我妈去反应了啦!”另一位女同学则说:“压力是有大一点,不过专心点还是可以做得完。而且我爸说这老师很猛耶!”

如果你是这班的家长,想给孩子什么样的引导?

最近台湾教养热门关键词肯定是“妈宝”,他们被爱很多,但生活力、思考力、问题解决能力跟学习热情却不高。有阵子教养看重“自尊”,父母过多的赞美却让孩子面对挫折更显脆弱。日本父母则担心过分顺从孩子天性,养出“推拖病”小孩,习惯怪罪他人、消极被动,日后难以独立自主。

“软弱儿现象”源自于高压威权环境下长大的父母对爱有高度需求,却不小心矫枉过正,对孩子有求必应,拿掉挫折,误以为“快乐学习”的过程不会有困境,不鼓励坚持,孩子一不开心就放弃。导致软弱儿没有客观的自我理解,面对挑战缺乏勇气坚持,不懂得从失败中反思,学习跟挑战历程都无法完整。

教养观改变:大脑很重要,但心才是脑的领航者

主张认知学习的教养观近来不断受到挑战。研究发现,想要孩子未来成功幸福,重点不在小时候塞进多少知识,而是帮孩子建立自我肯定感,打造一颗正向、勇敢的心。

《亲子天下》与儿童福利联盟文教基金会合作“妈宝”调查发现,没有自信、自我肯定感的孩子,妈宝指数高,遇到困难就习惯找帮手;而受挫时给予鼓励、亲子关系稳固的“正向教养”型父母,容易养出乐观、不怕难的孩子。

畅销书《孩子如何成功》作者保罗.塔夫(Paul Tough)花三年时间跑遍全美,发现孩子要成功,不只是重视知识的学习,关键在于孩子是否具备以下的人格特质:毅力、自制、热忱、感激、好奇心、勇气及自信等。这些人格特质会促使孩子拥有远见、坚持不懈,有确实执行计划的决心。

同时,日本教养杂志《日经 Kids》也摆脱过去大脑科学优先的教养路线,重新主张“心才是大脑的领航者”,建议家长应该首要稳固孩子的心,爱孩子、挫折时给予鼓励,才能让孩子有耐挫力、坚定,未来学习路上才能更稳健。

台北教育大学心理与咨商学系教授、《教出有勇气与行动力的孩子》作者曾端真则认为,不管教养流派如何转变,培养孩子的勇气与行动力,奠定“如何学的能力跟态度”,绝对比学什么更重要。

正向教养,养出乐观、不怕难的孩子

学习力关键:挫折复原力来自满满的安全感

正向、勇敢的心,是乐观自信且有策略的把“学习”这件事做完整,不只是注重学习成果,还要在过程中能够客观的自我认识、找对策迎战、挫折后能调适情绪、失败中汲取养分。而这一长串的能力则需要以乐观、自信跟勇气的软实力来打底。

研究发现,有安全感的孩子愈勇敢,孩子的早期依附关系愈好,日后不管在认知能力、社会能力跟自我调控能力都会比较好。新竹教育大学幼教系助理教授周育如分析,早期依附关系好的孩子,有满满的爱可以预防脑部受压力创伤,面对挫折更有复原力、行为也较有自制力。依附好的孩子更愿意往外探索、独立得更早,反之依附太过黏腻的软弱儿,往外探索得晚、探索量也少。

过去以为先天遗传不可变,后来发现有忧郁症遗传基因的幼鼠被健康母鼠舔舐,几代之后忧郁症基因竟然就脱落了,“原来后天环境可以回头改变基因影响力,而早期依附关系就是启动基因开关的按键,”周育如说。

“孩子的智商也许是注定的,但人格特质永远有机会加以重塑调整,”保罗.塔夫给的提醒很激励人心。

我们都爱孩子,但怎样的爱会让孩子更坚毅、而不会变成妈宝?

正向教养法:4招让孩子爱自己、接纳自己

1.正向的爱让孩子变勇敢

父母会强烈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以及对困境的解读,若孩子知道自己的本性被接纳、努力被看见,才会感到安全、自在,觉得与人交往、寻求协助、学着如何解决问题都很安全,孩子也愿意冒适当的风险改变自己、正向面对错误跟失败,不会太过专注于自己无法控制的事物,更能建立客观的自我评价。

无条件的爱并不代表让孩子为所欲为,而是被接纳的孩子在爱跟支持之下,更愿意自律、把父母师长的话听进去。《脆弱的力量》作者布芮尼.布朗(Brene Brown)建议,接纳的态度尤需应用在“犯错处理”情境上,分开解释“孩子本身”跟“他们的行为”,让他们因“内疚”而非“自卑”的展开自省。

今年高一,在进入台中市私立慈馨儿少之家前就待过其他机构的小雯(化名)说,过去的机构非常严格,她不信任别人、觉得大家都是敌人,情绪常暴走,“现在老师会听我说话,了解我的心情,生气时我会用老师的方法提醒自己不要理对方,跟‘心里的自己’对话,情绪上进步很大。”

2.爱孩子前要先爱自己

布芮尼.布朗说,父母常为了追求教养安全感、回避“我不够好”的脆弱不安,而把教养的重点放在“听懂、执行跟检核”的线性过程,常让亲子关系对峙紧张。

台湾青少年教育协进会常务理事李崇建辅导过许多中辍生跟问题家庭,他引用萨提尔模式说,在家中扮演指责者的爸妈,外表看来强悍、内心却有很深的伤,但爸妈不先爱自己、却用指责的惯性来武装自己,也把这个不好的模式传给孩子。

“我们希望孩子爱自己、接纳自己,我们是否也能做到在他们面前展现脆弱?”布芮尼.布朗说,尤其是刚好被孩子看见自己说话不算话、做错决定等软弱时刻,“那时我们能面对自己、还是骂孩子没大没小来宣泄不安?如果我们要孩子坦白为自己负责,我们做得到吗?”

李崇建提醒,没接受过失败、就不可能接受赢;没有感受过爱的人,也没办法把爱传递出去,因此爸妈要先原谅自己、爱自己,常跟孩子进行深刻的对话。

正向教养,养出乐观、不怕难的孩子

3.改用“空拍式”思考法

齐柏林的空拍影片,让许多人惊呼原来熟悉的台湾长这样,空拍提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宏观角度看自己。当孩子面对学习挑战,除了陪伴鼓励之外,父母可以引导他们做“后设思考”法,就像帮自己的学习历程拍一部空拍影片一样,随时以客观角度监控自己的状态。

王意中心理治疗所所长王意中解释,空拍式的后设思考帮助孩子更能掌握学习与挑战的完整历程,当可控制的成分高、压力降低,实际认知表现会更稳定,完成任务时也更能接近平时的水平。

比方今天的挑战是开车从宜兰经过苏花公路到花莲,负责挑战的是“开车者”,负责后设思考的是“空拍者”。挑战开始,“空拍者”不断提醒“开车者”,“再过三公里要爬陡坡”、“再过两个弯道有个路面施工暂停点”,因此“开车者”可以预期要经历的路况变化,爬坡道快到了得加足马力,路面施工可能要等二十分钟才能放行。

整个过程中,“空拍者”监控“开车者”的状态,帮忙分析前面路况,对路况进行评估比较,找出恰当的解决方法。事前的思考预演可以让挑战者做足准备,事后的回溯也能用整体的概念了解自己学习历程的变化。

4.用高层次称赞

父母陪孩子学习的重点,是陪他们走过完整的读书历程:比如这次段考分量多少、多早开始准备、目前能力如何、排科目先后顺序、下课后时间分配;如果坚持做到如何自我激励、没追上计划怎么调整;考完怎么面对成绩、从中省思检讨。周育如说,这过程看来像在陪孩子学学科,但其实是“学习怎么学”的高认知功能,让孩子不断从往外探索学习中往内求,更深刻认识自己。

“妈宝”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父母在孩子表现好时会称赞,但挫折时却很少或从未给予鼓励。当父母能陪孩子从失败中正向归因,不是“我很笨”而是“这次不够努力”,会决定孩子下次是否积极去回应成败。

周育如提醒,现在父母的赞美都太肤浅表面、不鼓励心智投入。孩子用汤匙吃面条得到很多的“你好棒”,但更应注意的是“你不但愿意自己尝试,而且注意不掉出来,掉出来还会自己整理”。父母应夸赞孩子更深层的技能、心智挑战,更多的坚持跟努力。

有内在动机的孩子做事因高度精熟带来乐趣,遇到困难也会比外在动机的孩子更愿意坚持付出努力。因此父母应鼓励并维持孩子的内在动机,并注意不要“扯后腿式”的教养。

好比青春期的女孩因为看了一部影片,激发日后想保护动物的志向,跟妈妈说她想从社区做起、找人一起办活动,不料妈妈却答“很好,大学推甄可以用来加分”。女孩正在进行青少年时期很重要的的高层次、内在酬赏的利他思考,却被拉回外在酬赏的利己思考。

正向教养,养出乐观、不怕难的孩子

生命照相本:温馨的记忆能给孩子生命的能量

温馨美好的童年是孩子很珍贵的生命能量来源。曾端真在著作中提到“生命照相本”的说法:父母要多提供互动温馨的相片,这些画面会存在孩子的生命中永不褪色,孩子因而觉得自己在父母心中是重要的。

她常在亲子会谈后问孩子想跟妈妈说什么,孩子要求都很简单:“带我去吃麦当劳、包水饺给我吃、一起去公园玩”,她深究其中才恍然大悟,原来孩子渴望的是与父母全心全意在一起、看见轻松快乐的父母。但孩子的温馨发球父母经常漏接,回答“那么胖还吃麦当劳”、“包水饺太麻烦了”、“你要写完功课我才带你出去玩”,当下浇孩子冷水。

培养正向勇敢的心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养成过程,不是单一教导、单一事件可以促成,但一定得从“放手”做起。布芮尼.布朗说,父母最脆弱、却也最勇敢的事情,就是让孩子去面对挣扎跟经历逆境,让他们去体验失望、处理冲突、坚持到底。最后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中学习如何相信自己、保有希望,带着正向勇敢的心往前走。

---------------------------------------

真实案例1:航海王营队,了解最害怕也不过如此

八月底,十八个孩子带着他们自己从零开始打造的手工独木舟,从社子岛一路划到淡水河口。一下水,孩子担心“船会不会沉?”有人紧张到边划边吐。经过淡水河基隆河交界,流速、深浅不同,加上乱流、落山风跟一米高侧浪,终于第一艘船翻船。不过“船翻了、孩子心就开了”,原来最害怕的状况就是这样而已。

航海王营队带领人、岭头山庄福音中心主任温志荣说,这群孩子有一半是高关怀青少年,大多数人是被逼来的,态度很无所谓,温志荣先赋予这目标很高的意义,“你们将成为台湾最年轻的、用蒙皮造舟的人”,用团队合作没有压力的方式学习造舟,也要求他们立约为自己负责。孩子们感到被尊重、被重视,渐渐投注心力、甚至赶工到半夜十一点还在造舟,最后孩子感动流泪的结训,找到前所未有的自我肯定感。

真实案例2:长清儿童棋院,从每手棋中学习解决问题

教儿童围棋18年的台北市长清儿童棋院执行长单家平每天陪孩子练习怎么面对挫折,每一手棋都在训练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专注、坚毅跟决断力。

他发现现在有些家长不让孩子有机会错,棋子还在半空中就被拦截,孩子被吃了一个子,妈妈就大怒指责;甚至有位四段的爸爸只让孩子来上课不让他跟同学对弈练习,因为“我直接教他对的就好了!”单家平认为围棋不只是教孩子下棋的能力,而是更新孩子对挫折的理解,从“覆盘”(指将棋局重摆一次,检讨彼此的下法)中客观理解自己的弱点。

真实案例3:家熏妈妈,骑车、游泳、爬山练出勇敢儿

刘家熏小时候有气喘、情绪起伏大,虽然常跟妈妈的朋友一起去爬山,但在山上走不动,挫折一来就拿登山杖敲路大哭。小三时家熏提出想去美国参加星际大战博览会的想法,爸妈顺势帮他订下看展前要完成的三项任务:自行车环岛、泳渡日月潭跟登玉山。没错,那年他才小三。本来不会骑自行车的妈妈钟明芳硬着头皮学,才刚刚跟家熏的哥哥环岛一次,为了跟家熏一起完成任务,再度环岛。

运动细胞本来很差的妈妈每周陪伴家熏骑车、到较深的泳池练游泳、到处去爬山,后来真的完成前两项,登玉山那天刚好台风没去成。钟明芳在三个小孩成长中发现,自己常会怕孩子受伤、不断帮忙打预防针,小孩抱怨同学让他生气,她就急忙安慰“不要这样想嘛”,帮他挡掉很多挫折,“这样其实剥夺他们的翅膀,多点生活体验跟失败也许是好的。”家熏今年初中一年级,情绪稳定非常多,还养成了游泳跟网球的固定运动好习惯。

★版权所有,转载请加注作者及出处,出处为亲子天下微信公众号(微信号:cn-parenti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