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观也是一种能力,在孩子充满竞争和挫折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

 闲云野鹤qpab3u 2020-04-30

如果说「乐观」也是一种能力,你相信吗?

在这个从小就要准备竞争力的时代思维里、在这个处处面对挫折的人生里,即使爸妈最终希望的是「孩子快乐」,却免不了在生活琐事中、学习压力中、人际相处中,孩子与生俱来的乐观,渐渐消失殆尽。但是爸妈的培养可以浇灌孩子的心灵,孩子是否乐观面对一切,都会在从小与爸妈相处之间打下基础。

遇到挫折时,能不能奋力突破,也就靠自己能不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问题了。

唯有不变的乐观,才能引领孩子处于不败之地。

让快乐从“家”里出发

心理学家研究证实:性格开朗、乐观的孩子成年后具有较强的处事能力,敢于直面人生、勇往直前、豁达大度、能与社会愉快地融为一体。

乐观积极的心态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处理事情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必备的要素之一。调查显示,乐观积极的人不仅较为健康,学习成绩较佳,而且婚姻生活较为幸福、事业上也容易获得成功。

或许你是个完美主义者,没问题,但是不要用自己的完美标准来要求孩子。

你真的很希望他每餐饭都能吃得干干净净、不乱掉乱洒;你真的很希望他乖乖地玩,不要把泥巴石子搬进客厅;你真的很希望他总是不哭也不闹;可是,如果所有的一切全都如愿了,你会发现, 他,已经不再是他了。

那个每天洗澡前都要哭闹着跟你斗争半天,进了澡盆又不肯出来的,才是你的小心肝;那个总是喜欢望着天空发呆,喜欢到处闲逛的,才是你的小宝贝,那个总是大喊大叫,东冲西撞的,才是你的小亲亲。放下你挑剔的小刀,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完美的,完美得包含了那么多独特的优点和很有个性的缺点。

爱和鼓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万金油,真心地去爱、去鼓励,你几乎可以收获所有你希望孩子拥有的──快乐、自信、成就感、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自理能力。

每天都和孩子尽情的拥抱吧~

一个人每天至少需要4个拥抱才能生存。

8个拥抱可以让他生活得更好。

而16个拥抱才能让他的生活继续发展。

少做负面评论员

如果爸妈总是在讨论对社会和他人的不满、老师误人子弟、医生草菅人命,不仅会成功地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负面评论家,还会让孩子失去对对人的信任以及安全感。

虽然社会丑恶面也是要知道和面对的,但要教导他更客观地认知。有太阳就会有阴影,存在是必然,但是你可以自己选择是向着阳光还是向着阴暗。请给孩子一个愿意朝向阳光的心态。

好好过每个节

现在过节远远不只是买新衣新鞋的物质概念了,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每个节日都有一种含义和祝福,更是一代代的传承。从为人爸妈的那天开始,我们就进行了最伟大的传承──「血脉」,正是这种血脉相连的情意才给孩子无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即使你不愿意在传统节日上花功夫,至少要建立一些家庭节日,比如每个周末去逛公园,每个月的电影日,每个暑假的旅游,都会给孩子带来快乐的期盼和稳定的安全感。

爸妈总是有办法

图画书《爷爷总是有办法》讲述的是:做裁缝的爷爷为孙子做了一个小被子,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个礼物小了旧了,心灵手巧的爷爷总是能把这块布改成合适的物品,从被子到西服到背心到领带,到一枚扣子。就连爷爷家楼下的老鼠都学会了利用爷爷剪下来的布料做成各种各样东西。最后,孩子扣子丢了,爷爷还能有什么办法呢?啊哈,孩子把它「改」成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父母以身作则对孩子的感染力非常大。期望孩子乐观、开朗,就先得让自己成为一个时常保持开朗个性、对事情保持乐观态度的人;即使面对极大的困难,也不要常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无能为力。孩子长期处于乐观气氛当中,耳濡目染,承袭父母的优点,这是效果最好、最持久、也最彻底的教养法。

找到“快乐”点,从兴趣开始

没有什么比自然更靠近快乐

孩子是属于大自然的,大自然带来的快乐,任何玩具都不能代替。而孩子天生就有亲自然性,你肯定会发现,孩子专门喜欢雨后的小水洼,他对动物有执着的偏爱,更喜欢在泥土里行走,而不是干净的柏油路。

多给孩子接触自然的机会,别做那个把孩子从水洼里拉出来的爸妈,也不要做那个怕弄脏鞋子而阻止孩子走烂泥地的爸妈。

即使是在城市里,大自然的乐趣也随时在身边,,哪怕只是小区里的一小片草地,也能发现蚂蚁、瓢虫、蚯蚓,还能看到草儿在长大、花儿绽放,你们还可以吹一吹蒲公英、种一粒种子,用树叶做个口哨,用草叶扎个稻草人。

你们可以不花一分钱,来尝试很多、很多的游戏,究竟是做一个风车来了解风向,还是拉着一根飘带奔跑来体会风;究竟是把不同颜色水彩倒进水里,还是把不同质地的物品放进水里来了解水的特性;究竟是亲手做树叶标本,还是栽种一粒种子;究竟是搜集各种果实的种子,还是搜集不同形状的石子……这就看你们自己的安排了。

在艺术创作中享受快乐

在孩子小的时候,你可以用食用色素给孩子介绍各种颜色,还可以让孩子手上蘸着果酱任意涂抹;给孩子听优美的乐曲,或者亲自唱咏或演奏一曲;给孩子唱好听的儿歌,或者共赏优秀的图画书。

在他大一点之后,鼓励他用更多的美术形式进行创作:撕纸画、折纸、水彩画、泥塑等;跟孩子一起唱唱跳跳,根据孩子的兴趣学习一种乐器;让孩子接触大量的优秀绘本,和孩子一起进行角色表演,鼓励孩子讲故事或说日记。

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艺术家的天份,至少都有艺术家的热情,和卓绝的想象力,只要你没有打消他们的热情或者一再误导。不过,要记住,保持兴趣才是持久之道,可别强迫他学他不喜欢的才艺喔!

面对需要勇气,但不面对就不会有快乐

孩子不小心撞到桌角,很多家长说:「桌子不乖,把宝宝撞痛了,该打!」这好像是一句哄孩子不哭的安慰话,却给孩子一个误导:孩子认为是桌子的错,与自己无关,下次孩子也会做出这种错误的推理,──就是凡事都要怪别人;而一个人总是觉得周遭这个不好,那个糟糕,这个难为他,那个欺侮他的时候,想快乐也很难。

从小培养孩子积极的「自我归因」能力,是培养乐观态度的重要步骤。这是在遭受失败时首先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不逃避的归因方法。

凡事能客观地进行自我归因,凡事主动自己承担责任,认定事情可以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并积极寻求自己可以解决的办法。长大后,便能学会自己承担责任,并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成为把握自己命运的人。

爸妈快乐了,孩子才真的快乐

爸妈需要「后花园」

总是在孩子面前保持乐观的态度,固然很重要,但是感觉很累!明明生活有一堆压力和琐事,却好象对孩子带着假面具生活。有的爸妈在养孩子过程中自己非常受益,因为孩子,自己变得越来越快乐开朗。也有的父母会因为太过违逆自己的内心而觉得牵强。

亲子之间传递的不仅仅是笑容和语言,还有更多来自心灵的「无线电」。如果没法做到,爸妈还得继续「修炼」,但是孩子的成长是瞬息万里的,实在等不及爸妈慢慢完善。

怎样才能做到──爸妈直面自己的内心,还能给孩子营造快乐的生活环境呢?其实人是有很多种角色的。学会从一个角色释放出来,进入另外一种角色,也是轻松减压的方法。所以爸妈要留个「秘密花园」,让自己暂时离开做父母的角色,而有时间去扮演其它的角色,如妻子、丈夫,也可以回到自己父母的身边专门感受一下做儿子和女儿的角色。都有利于再次面对孩子的时候,保持一份好心情。

给自己喘口气

全职妈妈整日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身心疲惫。发火、心情不爽也就成了家常便饭。发火也是给自己减压的一种方式,只是这种解压方式偏向于弥补型,而且会造成负面的情绪和氛围,通常是家里无名战火的导火索。如果能够未雨绸缪而不是亡羊补牢,那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家人都是非常好的一种减压途径。

周期性的休整是对心情和亲子关系最好的保养。

这种张弛适度的方法,不仅适用于快乐亲子关系的维护,也是养孩子的法则。有的妈妈觉得我整天跟孩子说话,可是为何我的孩子的语言能力反而不行呢?这恐怕不是个别现象。有人说那些不善言辞的孩子,「话都被当妈的说光了」也不能说没有道理,因为妈妈没有做到张弛有度,没有给孩子反应和发言的机会,而只顾着自己一个劲儿地说了,最好的语言学习,应该是交流型的,而不是完全给予型的,哪怕在人生之初,孩子的每一声咿咿呀呀都是他的回应。

给自己喘口气的功夫,你会发现很多收获都是在这个空档里产生。

制定规则,让快乐来得更容易

或许你也愿意给孩子自由,但是自己却不能每时每刻都能对孩子自由的后果保持冷静。那么就需要有个折中的办法,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是板上钉钉、一成不变的。否则如果你这次允许了,下次恼火了,还会犯了前后不一致的大忌。而且最主要的是,你的怒火会消耗掉你们的快乐情绪。

比如,你认为孩子在床单上涂鸦这件事不能忍受,虽然第一次发生时,你碍于要给孩子自由发展的情面上,忍下了,但是如果孩子把你心爱的床单当成涂鸦板就一定会招致你大光其火的话,那就为此制定一个你们都能认同的规矩。你可以给孩子指定一个相对宽松的涂鸦范围,但是有些地方是禁区。通常孩子是会遵守规则的。

但是这个规则的前提是公平的,是双方都愿意接受的,假如你把他的涂鸦范围只界定在几张可怜的A4纸上,恐怕战争还得继续,因为孩子会为他的权益斗争到底的。如果你划好了圈,同样也不可以反悔。

快乐,只要你想要,即随手可得,

假如你要得不坚决,会擦肩而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