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幸福来敲门,父母要学会这几点

 乐康居 2022-05-08 发布于海南省

2012年6月28日,第66届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的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决议认为,幸福是人类的生活目标和行动的终极动机。

表明了幸福对于个体、社会、乃至全人类的重要性。


  • 70后会觉得,有吃有喝,养活孩子,一家老小在一起,物质充足就是幸福;
  • 80后觉得有亲朋好友,受人尊重被认可,有社会地位就是幸福;
  • 90后的孩子会说,精神充足,有期待的有意义有自己奋斗的目标和事情,就是幸福。
图片
来源:pixabay

  • 疫情期间,相隔万里的朋友见到面是一种幸福;
  • 支援前线的医护回到家是一种幸福;
  • 大年夜隔离小区里此起彼伏的加油是一种幸福;

每个人对待幸福的观点和看法不同,每个人感知到幸福的事情不同。
所以什么是幸福、怎么样获取幸福等等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都不能一概而论。
但我们能够确定的是,获得幸福是一种能力。
拥有这种能力的人,不会局限于自身的处境和所拥有的东西,能收获到长久稳定的健康快乐!
 

图片
幸福≠永远开心
——正确实现幸福
幸福究竟是什么样的?很多人难以给出答案。
但如果要让某人评估什么人最幸福,那他大概率会列举出身边看起来最快乐的人。幸福,逐渐在人的理解中,和快乐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这使得人渴望让自己保持在获得幸福的状态。由此,有人总结出一条规律:保持幸福,就是保持快乐。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图片
来源:pixabay

有一些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幸福,所以选择让孩子快乐玩耍,孩子不认真学习也没关系,考试考砸了也没关系,没有未来的规划也没关系。

久而久之,孩子会发现自己即便是每天都在“快乐”,但却是空洞的,没有成就的,经不起任何挫折的。他们并没有能够感受到幸福。

“幸福=永远开心”,实际上是人给自己设定的伪命题。

人不是因为感到快乐才获得幸福,快乐反而是收获幸福之后的珍贵礼物。
 
 
图片
不让挫败感泛化
——形成乐观的归因思维
我们都听过那个故事:同样的半杯水,悲观的人因为失去半杯水而伤心,乐观的人因为还剩余半杯水而开心。
不可否认的是,乐观的归因在获取幸福这条道路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乐观会使得人认为自己能够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
 
有的人却觉得“乐观”像是成功学、毒鸡汤。
从归因的角度上说,乐观最大的特点不是“积极”,而是“具体”。
乐观主义者在解释挫折的时候,会更多地将原因与具体的事件、具体的时间结合在一起。
换而言之,乐观的人觉得失败的仅仅是这一次经历,而不是自己这一整个人,也不会觉得失败是永恒的。
这非常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和学习。
 
因为某一次失败的经历,而觉得自己非常糟糕,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是一种“负面情绪的泛化”。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

负面情绪的泛化是一个人非常常见的心理现象。有时候不知不觉间,心里的想法就会从“我没做好这件事”变成“我是一个差劲的人”。

因此我们需要觉察自己心理状态的转变,尽可能在负面情绪没有扩散之前完成归因,时刻保持相信自己的态度,勇敢跨越一时的失败。
 
幸福不是人生没有挫折,而是认为挫折只是生命中的其中一种经历。
 
 
图片
加强自己与社会的联系
——拥有更长久稳定的幸福感
就如同文章开头所说,关于幸福,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

有的人立志追求诸如物质财富、感官刺激和权力等外在事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个人带来快乐体验,认为这是幸福。
有的人希望自己为人友善、个体和他人、环境和谐共处,将个人的关怀与整体联系在一起协同并进,认为这是幸福。
图片
 来源:pixabay

在心理学上,前者属于自我增强价值观,后者属于自我超越价值观。
虽然二者都能够让人产生幸福的体验,但自我超越价值观更能让人拥有持久平稳的幸福感。
 
物质带来的幸福感不稳定性强,体现在追求过程中容易带来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快乐和痛苦交替出现,这非常可能导致身心健康问题。
 
而如果超越物质,把自己与他人和社会和谐地联结在一起。即便付出一定的代价,甚至无法获得外界的认可,个体也能够依靠内在力量应对所经历的一切,由此体验到更为持久的幸福感。

就像是疫情背景下,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和医护工作人员挺身而出。他们克服自身和环境的困难,为需要帮助的大众服务。
这样的情景之下,他们实现了人生价值和意义,达成了社会性和道德的完善。最终收获了远比他们个体自身能够实现的多得多的幸福感。
 
更持久的幸福来源于个体和环境的和谐统一、共同幸福。
 
 
学会这样的能力,让幸福主动前来敲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