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纯粹理性批判》先验逻辑 第二编第二卷第一章3

 山水蒙水天需 2016-03-10

但在最初看来必定显得好像很奇怪的是,我思一般得以成立的条件、因而这条件作为不过是我的主体的某种性状,同时又应当对于一切思维者都是有效的;而我们竟能够妄想在一个看起来是经验性的命题上建立起一个无可置疑的和普遍的判断,即是说,一切思维者都似乎具有像自我意识在陈述有关“我”的意见时那样的性状。但个中原因却在于:我们必然要先天地赋予诸物以构成我们惟一得以思维到它们的那些条件的一切属性。既然我对于一个能思的存在者不能通过外部经验、而只有通过自我意识才可以拥有最起码的表象,所以这一类的对象只不过是这个我的意识传给了只有借此才被表象为能思的存在者的另一些物。但是“我思”这个命题在这里只是被看作悬拟的;不是就其有可能包含关于一个存有的知觉而言(笛卡尔的cogtoergo sui,i①拉丁文:我思故我在。——译者),而只是按照其可能性,以便看看从这个如此简单的命题中可能把哪一些属性引申到它的主词上来(不论这…类的对象是否实存着的)。假如给我们的纯粹理性有关一般能思的存在者的知识奠定基础的不只是cogito(我思),假如我们还要求助于对我们思维的活动,及必须由此而获取的、能思的自我的自然规律的观察,那么就会产生LIJI一种经验性的心理学,它将是内感官的一种自然之学(Phvsiologie),它也许能用来解释内感官的现象,但决不能用于揭示这样一些完全不属于可能经验的属性(如“单纯的东西”的属性),也不能无可置疑地告诉我们关于一般能思的存在者的本性方面的事;那么它就不会是什么合理的心理学了。

 

既然“我思”这个命题(作为悬拟的来看)包含有任何一般知性判断的形式,并作为承载者伴随着一切范畴,那么很明显,从它得出的推论就只能包含知性的某种先验的运用,这种运用排除了一切经验的混杂,对于它的进展,按照我们前面所指出的,我们不可能预先已经构成什么有利的概念。所以我们想以一种批判的眼光通过纯粹灵魂学说的一切云谓关系来追踪这一命题,(②以下直到本章结束都是第二版对第一版的改写,德文编者将两版文字在同一页中上下分栏排印,本书则仍采取将第一版原文在第二版的修正文排完后再作为附录用异体字排出的方式处理。——译者)但为了简短起见,我们想把对这些云谓关系的检查放在一个不被打断的关联中来进行。

 

首先,下面的总的评论可以增强我们对这一推论方式的重视。我不是通过单纯的“我思”而认识一个客体的,而只有当我关系到一切思维都在其中的那种意识的统一性而规定一个给予的直观时,我才能认识任何一个对象。因此,我甚至也不是通过我意识到我自己作为思维活动,来认识我自己的,而是当我意识到对我自己的直观是在思维机能方面被规定了的时,才认识我自己的。所以,在思维中自我意识的一切样态( modi)自身还不是有关客体的知性概念(范畴),而只是一些根本不把任何对象、因而也不把自我作为对象提供给思维来认识的机能。客体并不是对进行规定的自我的意识,而只是对可被规定的自我、亦即对我的内直观(只要它的杂多能按照思维中统觉的统一之普遍条什而联结起来)的意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