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各功能板块如何布置,取决于整体的定位需求。根据地级市购物中心的总体布局特征,总结布局、动线、建筑、广场等7大设计要素的注意要点。 动线设计于商业物业而言,就好像是人身体内的血管一样重要,上、下、左、右都必须保持畅通,不能有任何堵塞的地方。良好的商业地产动线设计,可以在错综复杂的商业环境中,为客流提供一整套可辨、清晰的脉络。 动线,意指人在室内室外移动的点,连合起来就成为动线。对于商业动线,可以这样简单的理解:由点生线,一个脚印一个点、一串脚印一条线,这就是动线,即商业体中客流的运动轨迹。 单一顾客的行动虽有其随意性,但全体顾客的运动轨迹是有规律可循的。良好的商业地产动线设计,可以在错综复杂的商业环境中,为客流提供一整套可辨、清晰的脉络,可以让顾客在商业体内部停留时间更久,在购物过程中尽可能经过更多有效区域。
一般而言,好的商业动线具有以下三个条件:有效增强商铺可见性;有效增强商铺可达性;具有明显的记忆点。 购物中心动线规划主要包括:联系外部动线系统规划、入口及大堂动线规划、中庭动线规划、楼层水平动线规划、楼层垂直动线规划等五部分。若按照外部动线和内部动线来分,则更加清晰: 外部动线包括:联系外部道路、停车场进出动线、行人动线系统、货/车动线系统。 内部动线包括:中庭动线规划和楼层动线规划。 其中楼层动线包括水平动线和垂直动线。 脉络清晰、宽度适宜;保证人流畅通;保证回路,避免出现死角;主动线与功能区顺畅连接;主动线与出入口、消防通道顺畅连接、主动线与主力店畅通连接。商铺围绕主力店排布;哑铃型布局;停车场多楼层设置;中庭设置良好采光,引导购物者视线向上;化解商业死角;弧形动线设计,可提高可视性和交通组织引导性;景观、功能节点设计,减少心理感受距离,丰富视觉感受;动线角度的处理:钝角优于直角,锐角不要出现。购物中心整体要求较强的展示效果,通常在场地最主要交通节点布置主要展示面或主入口; 购物中心的主界面与公共交通、首层主入口落客点的距离不宜超过50米(地铁系统除外); 购物中心商业背面或结合其他物业的非主要展示面可作为车流与货运的交通接入点; 购物中心商业平面需要尽量完整和规整,不能有过多的不规则平面或尽可能少的核心筒; 购物中心停车位总量和停车区位进入商业设施的便捷性是交通设计的重点; 不在核心商圈里,但有街区型购物中心的综合体项目要控制街铺规模和街铺建筑方式,尽量少设计两层以上建筑,少做内街式、组团式建筑。 地坑为直线带状。直线带状的购物中心,其店头呈现出直线并列,停车场也呈现出线状排列。 其主力店大多位于L形两端中的一端,此种形状也最适合建于位于转角的土地上。 方形购物中心是常见的大摩形式,大型中庭具有超强的聚客能力,通过大气的室内装修、中央空调等打造一个舒适的购物环境,有利延长客户的购物休闲时间。 逐过塑造露天的主题购物广场,将其打造成购物公园的形式,对购物中心内部流量起到了很好的聚集疏散作用。 街区在前,购物中心在后购物中心与街区动线紧密结合,互动性较好,购物中心对街区的带动性较强。 购物中心在前,街区在后采用街区包围购物中心的模式,购物中心前置,展示面强。 建筑的群体组合 对称式、自由式 、综合式 群体组合的统一协调——主从关系 重点与一般、核心与外围;秩序构建:轴线 、向心、对位;统一手法:重复与渐变;对比手法:形体组合的对比、空间的对比 。 曲与直的结合、角度的处理、宽窄的发化、长度的适宜、店铺临面以及回路设置等。 中庭部分设置自动扶梯,紧靠主力店方向,另设置观光电梯,增加观光、趣味性。 沿街广场做为联系外部道路的工作面及项目环境的重要塑造空间,同时也有部分客流和其他人流从此处经过。沿街广场在建筑外墙至道路边线距离不小于10米宽,以提高项目的整体形象。 广场的宽度(D)与周围建筑物的高度(H)之比大于或等于1,而小于2,即1≤D/H<2,会让人有舒适的感觉。 广场面积一般为300—800平方米;广场短边不小于13米、面积不小于169平方米;地下商店通往下沉式广场的疏散出口应与商店内宽度不小于3米的通道连接。 主要用于周末及节假日进行大型活动,面积一般是300-500平方米。 根据商业街的长宽比、层高以及空间概念设计来确定,通常主动线宽为600、450厘米。 辅助主动线解决客流通达性,通常次动线宽为450、300厘米。 开放式统一收银店面或柜台通道:2.5米。 独立经营店面面向中庭的通道:3-4米。 独立经营店面间通道:主通道6-8米、次通道3.5-4.5米。 “购物中心未来的竞争就是停车场的竞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拥有量近几年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促使合理、科学进行购物中心的停车系统成为设计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停车系统设计主要包括停车场的设计、停车出入口的设置、机械停车等方面。 图:上海大悦城平面分析 本案地铁存在两个接驳连通口,分别是这个地铁站的1号口及5号口: 1)1号地铁口与建筑物的接驳较为合理,能直通商场室内,便捷连接室内交通动线,基本实现地铁人流动线与室内交通动线无缝连接。 2)5号地铁口与建筑物的接驳规划存在两大问题:突兀的地铁出口遮挡了人行道路人的视线,影响行人进入建筑物的意欲;建筑物的出入口过小;不能实现与室内交通动线实现无缝对接; 从建筑物的平面及对出的主干道来看,可把建筑物分为“西北侧”及“东南侧”两部分。上海大悦城的人流动线布局初步分析如下: 1)东南侧的交通工具数量明显多于西北侧,削弱了西北侧的人流; 2)东南侧的交通工具便捷程度明显强于西北侧,增强了东南侧商铺的可达性。 另外,在垂直动线的规划上,设置有室内直梯、外围直梯、快捷扶梯、室内扶梯、货梯等。总的来说,在上海大悦城的动线组织中,亮点不少,败笔也不少。分析其优点和不足有助于我们在实际规划中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具有极好的指导作用。 成都国际金融中心于2014年1月开业,是成都最高端、最国际化的购物中心,集购物、娱乐、餐饮、休闲、艺术于一身的一站式消费目的地。 IFS1楼共有5个出入口, 3楼有3个出入口。负1层有1个地铁出入口;负2层1个地铁出入口,并设有专门的落客区,乘客可直接乘车至此。 采用“回”字型动线,围绕中间商铺形成单一动线,简单清晰,形成人流回路,可有效避免商业死角。 内部设有6个中庭,每层至少5部扶梯、3部观光电梯,保障楼层间的通达性;并设有跨层电梯,连接-2F至1F、1F至3F、3F至5F,让客户能快速到达目的地。每一个项目的动线规划都涵盖四大点:外部动线、入口及大堂动线、楼层水平动线、楼层垂直动线。 1)本案的外部动线系统规划包括:联外道路设计、公交线路联结设计、停车场进出动线设计、行人动线系统设计、货车动线系统设计。 2)入口动线设计主要保证主入口鲜明的形象,可视性强,商场logo清晰且随处; 3)入口大堂的动线则充分利用入口大堂空间开阔的优势,既能提升项目的商业人气,同时能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及增加项目的额外收入; 4)另外,在楼层水平动线和垂直动线均根据A、B座特点进行规划。 以上内容分享自和桥机构,由盈石中国官方微信整理推送,感谢订阅,更多精彩请关注INSITE微官网,或登陆微社区平台参与互动。 欢迎搜索关注@盈石中国 官方微博 ▽点击图片,精彩不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