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变味的“女生节”和“妇女节”说不

 阿里山图书馆 2016-03-10

就在刚刚过去的3月7日,“女生节”在网络上的讨论日嚣尘上。“女生节”、“女神节”、“女王节”、“妇女节”,成为部分商家借势营销的手段,连“高校”也未能幸免,开始消费“女生节”。

“女生节”:高校横幅“大战”掀波澜
7日,华南农业大学校园内悬挂的一些关于“女生节”的横幅,在网上引发舆论讨论。随后,该校发布通告,称有学生社团未经学校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在校园内悬挂庆祝女生节的横幅,部分内容低俗不堪。

     

与此同时,当天下午该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也推一篇名为《这么“污”的女生节横幅,我们坚决SAY NO!》的文章,文章采访了部分学生对于校园内悬挂女生节横幅的看法。一些学生认为本来是为尊重女性而设置的节日,不应该成为男性荷尔蒙释放的借口,一些横幅内容过度娱乐化,表达的意思相对粗俗,不仅对女性造成了骚扰,同时也有损男生的形象、学校的书香风气。在文章的最后,重申了关于《校园内悬挂横幅等有关事项的规定》的通知。

近年来,每到“女生节”,一些高校就掀起了横幅“大战”。“女生节”本是高校校园趣味文化的代表,通过开展高品位、高格调的人文活动,引导女生关注自身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文化内涵、心理健康的活动。

一些横幅结合所学专业,表达对女生的爱慕之情。如“你是我的管理学,读你一生读不完。”“弱冠之年读史正逢君,七尺之躯许国亦许卿。”但一些高校的部分横幅,所表达的不是对女性的尊敬,反倒是带有调侃与戏谑,甚至是带有“性骚扰”的语词。

 

“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还打出这样的横幅是不理性的。”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研究所所长向荣说,看起来是这是社会开放、自由的表现,实际上隐藏着两性关系的分裂。

商家借势营销  是否给女性以尊重?
为了准备“三七女生节”的促销活动,不少商家也是煞费苦心,“女王节”、“女神节”呼之欲出。虽然对于女生而言,这只是换了一种说法,但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丁骋认为,“女神”、“女生”、“妇女”这些不同称谓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实际上也是社会地位的区隔。

“本来妇女就是一个中性词。”向荣说,而当下“女生”就意味着年轻、未婚,在婚姻市场有着较高价值,“妇女”就被当作没有青春活力的对象。  

“无论是‘女生节’,还是‘妇女节’,女生、妇女都应该是被尊重的对象。”丁骋表示,“女生节”校园内悬挂祝福的横幅有利于增加大家对女生的尊重。但打出露骨的、具有挑逗性的横幅时,就没有给女生以尊重。  

“这种在校园内拉横幅,露骨地进行表达实际上已经构成了‘性骚扰’。”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孙文杰律师表示,在学校悬挂恶搞,甚至低俗的标语不仅有损他人的人身权益,也给学校的文化建设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女性要过‘女生节’,往往只是商家借势营销的手段。”向荣说,商家以此为手段,试图获得女性群体的情感认同,从而增加商品的销售量。  

与此同时,为“三八节”正名的呼声也不少。在微博上“反三七过三八”的话题的阅读量接近一亿,话题讨论量也超过六万。有高校社团打出标语称“比起免费早餐,我们更想要平等、自由、独立和被尊重。”  

让节日回归本真意义
对于“女生节”校园横幅“大战”,孙文杰认为,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应当明辨是非,不能一味的追求“娱乐化”,而不顾他人合法权益。“如相关内容涉嫌对他人造成侮辱、言语攻击、性暗示或性骚扰等情况,校方有权力更有责任予以及时制止。另外,公安机关也有权结合事件具体情况,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

虽然如今的许多“节日”,像“妇女节”一样增加了消费意义。但任何商品的宣传语都不能对某个群体进行“污名”,工商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商家营销宣传语的监管。  

“‘女生节’狂欢式地消费,暴露出来的是性别文化的扭曲。”向荣说,在过这些节日的时候,不应该忘记节日文化的意义,否则长此以往,节日将只剩下“驱壳”。

“像微博上关于‘女生节’和‘妇女节’的讨论就很好。”丁骋说,虽然网友的意见不一,但微博提供的自由讨论的公共空间,让大家更加深入地认识这个节日,也有利于唤醒公众对女性平等、自由的关注,这远比一直提倡“买买买”要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