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到行人为什么还是撞上了?这些思维和技巧帮你避开突然的他们?

 大雄展翅 2016-03-10

 点上方“安全驾驶与开车技巧”关注我,看更多!


 

当你开车在路上行驶时,通过路口或者路边有行人站着“静止不动”,明显是准备过马路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按下喇叭,冲过去?

 

先观察后备刹,然后按按喇叭,无异常后,加油门?

 

还是啥都不做,只是看一下,认为无异常,继续加油门通行?

 

车友们,我们可以试着回想一下自己平时开车时,遇到上面的路况时,一般是怎么操作的?

 

好,我们再来一个动态的场景,

 

假设开车时,从前方胡同里出来一个行人正在向路中间的方向走或者跑,似乎是要横穿马路,此时,这人就在前方,作为驾驶员,我们回想一下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呢?一般是怎么处理呢?

 

急刹车,刹停

 

狂按喇叭,提醒对方看车,同时备刹,观察对方的情况是停还是继续走

 

边按喇叭,边骂SB,刹车减速,观察前方的行人是停还是走

 

还是象征性的按下喇叭,根本不看对方是停还是走,自以为对方会停下,然后加油门通行。

 

现实中,估计上面哪种处理方法都大有人在。

 

当然,现实中,通过上面哪种处理方法最后可能都不会发生事故。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种处理的方法?

 

因为每个人的开车思维和开车习惯都不尽相同,驾照虽然都是一样的考试,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及照本宣科、为考试而考试所死记硬背的所谓标准,现实中被每个人注释了不同的解释。

 

昨天文章结尾处的视频,就再次为我们敲了警钟,这个事故再次诠释了什么叫做正确的阅读路况?什么叫做正确的驾驶思维?什么叫做正确的驾驶习惯?

 

 

这些正确与否直接导致了险情是被提前化解还是被加剧成事故?

有些驾驶员,总是看似一切都尽在掌握,实则遇到特殊的情况或者特别突发的情况时,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我们从上面这起事故视频中,分析下事故车的驾驶员犯了哪些错误呢?如何从根源上避免这起事故?

 

第一:习惯性思维的自认为前方不会出现行人

 

开车最怕什么?

 

最怕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这些坏习惯,虽然平时不会因为这些习惯导致险情或者事故,但是这些不良习惯就像不定时炸弹一样隐藏着,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节点上就会被点燃,发生不可预期的后果。

 

比如

 

前方无人行道或者路口,就自认为随意加速,忽视盲区。

 

过红绿灯路口时,信号灯马上就要变黄灯了,仍然加速冲、冲、冲。

 

直行时从来不看右后视镜。

 

变道时,不打转向灯。

 

..........

 

这起事故中,从视频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事故车辆在第一时间发现行人时,并没有刹车减速的意思,即便看到了行人,直到最后一秒才发现行人已经冲到了自己的车前,最后也没有踩刹车,直接带着行人冲了出去。

 

其实,之所以发生后面一系列的悲剧,根本原因就是根本就没有想到前方会有行人出现,习惯性的以为前方不会有异常,自然没有提前准备,同时也没有仔细观察。

 

我相信如果此处有个人行横道,或者路口,这辆车的驾驶员也许就会提前做准备,也许就会提前减速,自然不会发生今天视频中类似的事故。

 

作为驾驶员,必须明白,开车是个变量,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安全驾驶模式,要想获得安全的前提是,必须正确阅读瞬息万变的路况,必须拥有正确的驾驶思维和驾驶习惯。

 

第二:开车时视线不够远,观察能力弱、联系思维能力弱

 

在上面的第一点中,我就提出过一个观点,开车是一个变量,需要我们不断去观察、去思考、去判断、去选择。

 

观察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做好“观察”这点,一是需要我们开车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现实中因为发微信、搞小动作出事故的案例也是层出不穷;二是需要我们会观察,会思考,视线既要放的足够宽、足够远、又要带着联系的思维观察。

 

再来看看这起事故中,事故车的驾驶员怎么做的呢?

 

需要转弯时,在转弯前,驾驶员看了转弯方向有无异常的行人了吗?

 

这个视频我看了不下20遍了,从事故视频中,如果站在事故车驾驶员的角度,提前观察转弯后的行驶方向的路况,完全可以看到准备驶入的转弯道路上有行人在横穿马路,虽然当转弯时被前方停着的车挡住了,可是作为驾驶员同样不能忽略他们的存在,记得我之前说过一个理论,就是针对这种情况下,要做到“眼盲心不盲”,要练就开车时针对盲区的“透视眼”,发现异常后,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后,再通行,千万不能以为没事,就没事,更不能不管不顾,甚至根本就不提前仔细观察。

 

如果各位车友在开车过程中,总是多次遇到险情,可以先从观察路况做起,慢慢提高自己阅读路况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前化解险情。

 

如果总是一味的图开多快、图路上超了多少辆车为荣,从而以为自己技术多好,就真的本末倒置了。

 

想一下就能明白,有时候,我们能够成功处理险情,不是自己的技术有多好,而是对方的安全意识高、对方懂的让行。

 

正确阅读路况才是正确预判和预处理的先头兵,练好它才是重中之重。

 

第三:转弯速度太快,导致了发现一位行人没有等一下的时候,根本来不及刹车。

 

有人说:开车是为了节省时间,延长生命的长度。

 

这个说法当然对,但是作为驾驶员,必须明白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慢?

 

开车追尾效率的同时,安全才是行车之本,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前提。

 

我时常在北京北四环上看到那条标语:“欲速则不达、适速行天下”。

 

作为驾驶员,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不要挑战规则,挑战概率,也就是速度过快,自然没有了反应的时间,这不是技术高低能解决的事情。

 

成熟和有智慧的人都是懂的尊重规则和敬畏规则的。

 

这起事故中,事故车的驾驶员再次给我提了醒,速度太快,遇到突发情况会怎么样?

 

如果事故车的驾驶员在转弯时减速了,即便盲区内突然出现行人,即便行人不让行机动车,作为机动车也可以踩刹车停下,自然不会发生后面的悲剧。

 

谨记: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尊重规则。

 

第四:自以为是,以为后面的行人已经停下,前面的行人也会停下脚步,谁知.........

 

从事故的视频中,可以看出,在事故车转过来后,明显能够看到两位行人,但是为什么没有减速呢?

 

也许是观察了一下,其中一位行人已经停住了脚步,错误的以为前面的行人也会停住脚步,谁知,前面的人错误的以为汽车会停一下,趁汽车到来前跑两步冲过去,两个“我以为”对到了一起,结果造成了事故车根本就没有任何刹车的迹象,顶着行人出去好长的距离..........

 

在此提醒车友们,开车时,要仔细观察准确行人的动向,确定对方明白自己的意图后,再减速通行。

 

自以为是,以为会怎样,如果速度又过快,最终就可能会发生事故。

 

这两个行人的举动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当我们在开车时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自己的驾驶动机一定不要给对方造成错觉,同时对方明白我们驾驶动机和意图后,我们也要明白对方的驾驶动机和意图,这样才能确保安全。

 

比如:当并排等红灯时,绿灯放行后,旁车依然不动,此时你会怎么做?

 

猛加油门往前冲?

 

观察一下,与旁车同步行驶?

 

显然第二种更为安全。

 

再有:当我们两辆车同时并排准备左转时,如果我们排在后边,当前车不左转时,即便对向车道的车速不是太快时,也不要贸然先行左转,因为转弯本身盲区就大,再加上自己和旁边的车辆不同步,很容易给周边的交通参与者造成错觉,事故在错觉中一旦发生,就会是大事故。

 

安全驾驶,为了避免错觉造成险情,既要保证第一时间发现对方,同时也要保证对方第一时间发现自己,同时必须确保双方都明白驾驶动机和驾驶意图。

 

今天分析的事故,其实只是日常驾驶中一个很小的缩影,更大的意义在背后,目的旨在使各位车友能够以点求面,勤“照镜子”,使自己明白哪些需要注意,哪些需要改进,从而提高了安全行车的技术,这样才是最根本的意义所在。

 

     不过像今天事故中,这种随意横穿马路、路边突然加速的行人,确实又可怜又可恨。

 

     看下面视频中这位大哥,横穿马路时似乎根本不看来车方向,实则呢?忽视了左转车道,错误的以为左转车道是对向车道,哎,看反了,看反了,而事故车竟然是一位出租车,靠开车为生的人居然也犯了类似的错误.......


 

 

      这类行人在路上行走时,毫无安全意识所言,总觉得车辆会让自己,总有一种车不敢撞过来的错误心理。殊不知,若此时行人在驾驶员的盲区中,如果正巧驾驶员没有盲区意识,悲剧可能瞬间就发生了。

      作为驾驶员,面对这些行走无常的人,到底要具体哪些安全方面的常识呢?到底要如何预防这类惨剧发生呢?


 

     关于这方面的提醒文章,我没少写,今天再次分享分享,希望车主一定要高度注意,因为于人于己,我们真的伤不起啊


 

      我们一起看看,车辆行驶中,哪些行人需要高度注意?


 

     其一:路口转弯时


 

     当车辆准备转弯前,驾驶员必须把视线放宽、放远,提前观察,仔细观察转弯点处有无行人,或者准备走向转弯点的行人。



     尤其是在路口,左转或者右转时,注意A柱盲区或者转弯口内的行人,他们极有可能站在斑马线上。


   所以,在路口左转或右转时,除了仔细观察,更要提前减速、备刹。注意警惕路上的行人。绝对不能高速转弯,否则来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其二:经过斑马线时

    当斑马线周边有非机动车或者行人时,必须假设行人会冲过来,驾车时提前减速、备刹。

    如果要通过,也要提前鸣笛,确保安全,千万不要以为行人不会冲过来。尤其注意雨雪天气,更要提前刹车。

凡是过斑马线的路段,发现周边有人,必须减速、备刹,切勿高速冲过。


尤其是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旁边还有行人,一旦车速过快,行人突然过马路,根本来不及反应。

所以,开车经过斑马线,不要人云亦云,别人高速通过,你也高速通过,此时,必须提高警惕,仔细观察周边非经动车和行人的动向,模糊不清时,鸣笛示警。

        其三:经过盲区路段、或者出现移动盲区时

 当开车行驶在路上在超公交时,要谨防公交车头突然窜出的行人,在路口禁止超车,因为超车必然存在盲区,若是快了遇到突发情况,根本反应不过来。

  公交车前的盲区就是典型的例子,如果你不提前想到会有人跑着到马路对面,提前处理,就是靠运气去躲避,不是每次都能躲过行人。


 超车时或者过路口时,要警惕盲区内的非机动车或者行人

     其四:倒车时

  如果车辆开出来时,需要倒车,要仔细观察车辆四周的情况,同时心中规划出合理的倒车路线,尤其要注意盲区。

   倒车时必须打开双闪,在停车场人多的地方,唯一的原则就是慢,慢了行人会自然躲开,也可以鸣笛,引起行人的注意。


   注意倒车轨迹中的行人,有人指挥时,更加需要注意。

   有一点要格外提醒:倒车时,脚一定要放在刹车上,即便是倒车上坡或者倒车时遇到减速带时,也不能大脚加油门,要轻轻踩油门,感觉车动了,马上就要放到刹车上。

     

     其五:特定的时间段行车时

 

      如:晚上行车时、孩子放学时、正对阳光刺眼行车时、

    当晚上开车时,一定要适当降低车速,尤其是路况变化和经过路口、斑马线等特殊路段,同时晚上开车要经常交替使用远近光。


    夜间行车要适时的交替远光灯,尤其是路口或者斑马线区域,这样可以尽早发现非机动车或者行人。提前避让或者刹车。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当孩子放学的时间段,警惕学校路口的孩子。

   因为孩子的好动性,学校路口显然是一个极易发生突发情况的地方,开车经过这样的路段时,要格外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其实,在多数学校附近都会有警示牌,提示前方有学校,看到警示牌后驾驶员必须要减速慢行,提高注意力,因为时不时的会有学生横穿马路,追跑打闹,而骑车的学生更是特别需要注意,尽量不要鸣笛催促他们。

 


突发情况,第一必须急刹,孩子幸免

   学生对于交通法规、安全意识并不是非常了解,因此他们并不知道危险的所在,而作为驾驶员来说,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也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

    另外一个特殊的时间段就是正对着阳光开车的时候,此时极易出现短暂性的失明,尤其是过地道桥时,


   地道桥路段是特殊路段,路面车辆忽多忽少、车速普遍都不慢,可是现实中,也有人穿梭其中,处处危险重重,稍有不慎,就容易发生追尾和撞人的事件。

尤其注意地道口或者天桥阴影下,在阳光强烈时,眼睛容易被强光晃,看不清路面的状况,此时一定仔细观察且降低车速 。

作为驾驶员,你必须要知道路上潜在危险点的存在,慢慢的积累潜在危险点知识和经验。

 

重点是积累。

 

只有慢慢的日积月累才能出现加速度的成长。

 

生活其实也是一样,有好多人都掉入了“日复一日”的惯性中,而忽视了日积月累的重要性和作用。

 

就拿我来说,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也深谙此道。

 

如今,很多家长都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平时我并没有强迫孩子去上这个兴趣班,那个兴趣班,愿意上哪个,就去短期试一下看能否坚持,不愿意也绝不强迫。

 

但是有两点我是严格抓住的。

 

一是坚持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每天读名著和课外书;二是读英语和听英语。

 

现在已经渐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无数的事实说明,谁都不能突然爆发,都是靠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最近这两天,我抽时间看了《叶问.3》,也深有体会。

 

其中有两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是叶问的妻子知道自己得了绝症,时间所剩无几时,最想看的、最想听的是什么?

 

就是想看看叶问每天不知疲倦的打木人桩,想听听不停敲打木人桩的声音。

 

看着叶问沉浸在自己的“咏春”世界里,叶太太心满意足,可见叶问的太太很懂他。

 

而当时的叶问心情可想多悲伤,但在她心中,此时的叶问一定是最“美”的。

 

当然叶问在影片中也充分展示了“柔情铁汉”。

 

另一个情节是在说服肥波要正义时,说了一句话:“我们所做的一切,不是为眼前,而是为了将来”。

 

导演在选台词时,这句话是不是也寓意深刻呢?

 

正是由于叶问有这样的心境,才能成为一代宗师,才能成为虽不在江湖,但是江湖里依然流传着他的传说.......

 

反观,我们呢?

 

“人在江湖漂,真没少挨刀”

 

但是,江湖里有你的传说吗?

 

也许有人会说:你不懂,那是另一种意境:“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我只能说:“好吧”。

 

明天见!

 

每天一则事故分析,使自己在复盘中,提高安全行车技巧,增强安全行车意识,轻松驾驶,安全出行。

文章有偿阅读,自愿付费(点击“赞赏”)!

 

今日事故分析

 

看看上面这个事故视频,各位车友,析一下,怎么回事?如何避免呢?

可以点击文章底部“写评论”分享你的答案和心得,分析车祸中提高安全行车技术和安全意识。

大君会在明天的原创文章中继续和车友一起分析上面这个事故,看看到底是什么回事?如何避免?

文:大君(QQ╱微信号:778234605)

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一键关注

大君——公众号(safedriving2015)运营人,6年行驶28万公里,每天与您分享:安全驾驶秘籍、开车技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