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佳作欣赏|“伯奇杯”入围作者· 翁顺程

 浪木听涛 2016-03-11

佳作欣赏|"伯奇杯"入围作者 · 翁顺程

2016-02-25 翁顺程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翁顺程

2013年毕业于华光职业学院,2012年就业福州大扬视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具有全面的摄影知识和高超的数码后期制作水平,指导影友们制作的图片在国际国内各类摄影赛事中获奖数百项。曾在全国各地为影友开展摄影培训讲座,普及摄影知识,传播摄影技艺。


2015年《数码摄影》杂志十佳摄影师,2014年现代摄影网十佳摄影师;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员;国家高级摄影师;资深后期调图师;大扬影像高级讲师。

作者自述:

创新产生活力

我始终觉得,是创新赋予摄影创作永恒的活力和魅力,无论是内容的新颖还是视角的变换。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除了名山大川、繁花美女之外,破裂斑驳的门扇的美,无序中的别致之处,奇特角度和意味深长的细节的力量,一切都可以构成摄影的诗意。我不否认摄影单纯的记录功能,但仅仅满足于直白的叙述和常规的视角,那会错过很多美妙的瞬间和摄影的乐趣。我欣赏法国的让-鲍德里亚说的一句话:摄影是从平庸的物品中制造属于例外的客体。当然这里说的制造不是无中生有(PS拼贴),也不是极度夸张(改变食物的尺寸等物理属性),而是透过镜头,用诗意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所有面向,从看似平常的景物身上发现一些独特的美学意义上的造型,或是捕捉那些耐人寻味的、富有意义的细节,用最合适的技法将之定格,并用一定的后期处理效果去强化主观的感觉。


“随着时代的变化这样的场景即将消失!”


当再次回到家乡的时候,却发现不仅身份回不去,现在就连精神也不能找到一个落脚点,消失的不仅是儿时故土的面貌,还有我及具有我这样身份人日渐退却的记忆。那么这份独一无二的记忆应该如何保存呢?还是让后人少背些包袱而完全抹去这份记忆而让它们死在我这一代人的脑海里呢?走到以前的家,听不到孩子的哭声,没有人的影子,看不到燕子在空中舞蹈,看不到鸡啊猫啊狗什么的,因为这是一个消失的家园,有的只是一片废墟和瓦砾,没有路,没有青砖黑瓦黄土地,水变成混浊而又带点可怕的绿色,以前是家的地面现在都长满了可怕的树木,地基上的石头有的还在整齐地摆着,有的散落在周围,门前很远的地方有一片正在生长的菜籽地,这里显示出在这片即将遗弃的地方还有人的活动,也说明了曾经的以前,这里是多少的热闹与和谐。 


我生活在一个被人为划分的二元社会,有着不同的阶层,但人性永远只能是一种属性,像我的父母就是善良与宽容的,让我与我的兄弟至少也在十几年的身教中学到了这些美好属性的大部分内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古话,但放到我小时生长的时代,也并不是这么容易的。在那个年代,我家或者说我村的大部分人,因为周期性的洪灾,都是在一种极为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这是我在那时所不能体会的,反而因为生存的艰难,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及团结互助的乡村精神。记得自己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捕鱼,这是我那里所谓水乡孩子的主业,最喜欢玩的游戏是晚上的枪战,而最喜欢的活动却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或者是某个人家里办些喜事,因为只有在这时,才能吃好很多好吃的肉菜。我家的房子应该是土墙,门前是土场,家后是竹林,门前的两户人家前面就是养着几代人的水源—一座较大的人造水湖,那么,当然有更穷的,也有比较富的,那最有意思的就是盛夏的正午,有南方来的微风,越过湖面肯定是阴凉的,有很多儿时的玩伴在最有诗意的竹林里尽情地玩耍,在那个时代,大人是没有休息的时间却也不能完全让一家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时代的发展改变了许多东西!也带走了我们儿时的记忆!《消逝的记忆》等作品便由此而来。


《carslan卡姿兰》





《都市森林》


 







《土楼幽梦》











 《消失的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