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行业神崇拜

 板桥胡同37号 2016-03-11
中国行业神崇拜

  李乔

  行业神崇拜是我国历史上曾经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宗教信仰。行业神又简称行神,是各行各业的人们供奉的用来保佑自己和本行业吉利、兴旺的神灵。这些神灵中有许多被认为对某种行业有开创发明之功,所以这部分行神又称作行业祖师或祖师爷。

  ●形形色色的行业神

  行业神的种类和数量相当多,情况也很复杂。清人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说:“百工技艺,各祠一神为祖。”旧时民间也流传有“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自己的祖师”的说法。

  较为著名和流行的行业神有以下10类。

  1.工商业行神。金属制品业祀老君、陈辛、胡锭角、金炉娘娘,笔业祀蒙恬,烟火祀火神、吕洞宾,酒业祀杜康、二郎神,茶业祀陆羽、卢仝,靴鞋业祀黄帝、孙膑,糕点业、制糖业祀雷祖,纺织业及裁缝业祀黄帝、嫘祖、机神伯余、云机娘、黄婆,刺绣业祀黄姥、顾儒,寿衣业祀子樵先生,盐业祀葛洪,煤业祀窑神,粮店祀火祖、仓神(萧何等),玉器业祀白衣观音、邱处机,颜料店、染坊祀葛洪、梅福,香业祀关帝、葛洪,纸业祀蔡伦,针业祀刘海,豆腐业祀乐毅,金钱业祀葛洪,木梳业祀赫廉和皇甫,酸梅汤小贩祀朱元璋。

  2.农渔蚕业行神。农业祀三皇、山神、土地神、龙王、马王、财神、太阳、月亮、药王、花神、仓神、蝗神(刘猛将军等)、青苗神、雹神(李左车)、稻花娘娘,渔业祀天妃、阳泗将军、鄱官神,蚕业祀马头娘。

  3.建筑及木器业行神。泥水匠、木匠、石匠、棚匠、皮箱匠祀鲁班,油漆彩画匠祀吴道子。

  4.运输业行神。陆路祀马神,水路祀天妃、真武、金龙四大王。

  5.金融业行神。银号、钱庄、票号祀财神。

  6.服务业行神。医药业祀药皇神农、药王(孙思邈、邳彤、张彬、扁鹊、韦古道等),理发业祀罗祖、吕洞宾,屠宰业祀樊哙、张飞,厨师祀灶神,消防业祀火神,水夫祀井泉龙王,长随祀钟三郎。

  7.文化教育业行神。士人、书店、文具店、印刷、刻字(包括碑帖刻石)业祀文昌帝君,其中刻字业又祀仓颉、李斯、程邈、蔡邕、萧子云、许慎、王羲之、王献之,书院、家塾祀仓颉、孔子、朱熹,制砚业祀子路。

  8.艺术业行神。戏曲艺人祀老狼神、喜神、观音大士,其中武行演员还祀筋斗祖师白猿,武场面祀音乐祖师李龟年,衣箱祀青衣童子,鼓乐界还祀师旷、耿光、华光,蹴鞠家祀清源妙道真君。

  9.官衙行神。狱吏及囚徒祀狱神(皋陶、萧何、杨继盛等),武衙门祀蚩尤、关公,书吏祀科神(萧何、曹参),吏部、翰林院、礼部、国子监诸文职衙门祀韩愈。

  10.自由职业行神。盗贼祀盗跖、时迁,娼妓祀管仲、白眉神。

  ●行业神的特点

  手工业行神和商业行神有时很难截然分开。例如杜康,既是酒坊的行神,又是酒店的行神,这表明有些神本身就是跨工商业的。又如经营糕点、豆腐、酒之类商品的行业,往往是“前店后厂”,既做又卖,工商合一,所以很难将其所祀之神硬归入手工业行神或商业行神。

  一业多神与几业一神。某一行业的行神,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都是根据需要或所祀对象的特点造出来的。如农业的行神最多最杂,反映出农业靠天吃饭、祸福难卜,农民祈望多、迷信深的状态。一般说,诸神各司其业,界限分明,反映出“隔行如隔山”,行业之间存在着隔离状态和门户之见。但也有不少行神是若干个行业共祀的,如黄帝、萧何、火神、葛洪、文昌等。这种现象,一是因为这些行神中有的本身涵盖面很宽,如黄帝历来传说为无所不能的发明家,萧何也有多方面的事迹。二是因为共祀一神的几个行业往往存在共同点,如许多行业最忌火灾,故都祀火神(火祖);许多行业都与化学或炼丹有关,故都祀化学家、炼丹家葛洪;祀文昌的各业也都与文章有关。

  私家祖师与公用神。从明清北京和江浙等地的工商会馆碑刻中可以看到,相当一批行业除奉祀与本行有特定联系的私家祖师以外,都供奉关羽,说明关羽是公用神。此外,财神和灶神也都是公用神。但是,关羽、财神和灶神身兼二职,他们又分别是武衙门、金融业和厨师的私家祖师。

  行神有地域性。行神中有些神具有“举国通祀”的性质,如鲁班,全国建筑业都奉祀鲁班。但大多数行神都有地域上的特点和局限,这种地域性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同一行业在各地所祀的行神不同。如酒业在多数地区都祀杜康,但在杭州却多祀二郎神。二是某一种行业只在某一地区有,所以那个行业的行神也就只流行在某地。如盐神流行在产盐区,窑神流行在产煤区。三是某一种行神只是在特定地区或范围内流行。 如蝗神主要在闹蝗灾的地区流行,金炉娘娘只是明代京师铸钟厂的祀神。

  行神有时代性。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某行业历代所祀行神不一,如狱吏所祀狱神,汉宋时为皋陶,明清又增亚、杨继盛等;二是某一行业及行神只产生在某一时代,如钟表匠祀利玛窦,只产生在耶稣士利玛窦于明代来华及西式钟表传入中国以后。

  行神崇拜是一种地道的多神教。这种多神教不但表现为总体上神的种类和数量多,以及一业多神,还表现为某一种神有好几种说法。如老郎君是何人,《中国戏曲曲艺辞典》记有唐玄宗、后唐庄宗、翼宿星君、清源妙道真君四说。药王、蝗神、狱神和仓神也都有若干种说法。造成这种多神和一神几说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民间宗教信仰与官方祭祀和正规宗教有明显不同,不规范而随意,不统一而零散;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地域或时代不同。

  ●起源和发展的原因

  行神的起源和发展,主要有以下原因:

  社会分工没有分工就不会有行神,社会分工越细密,行神也就越发展,行神数目和种类也就越多。造纸术和豆腐没有发明以前,蔡伦和乐毅是不会成为行神的。从文献记载看,明清以来行神的名目越来越多,固然与明清文献保留得多有关系,但主要还是由于明清时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密。例如,纺织业行神明清以来在南京、苏州、上海、四川等地广为流行,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纺织业空前发展。

  行业团体的建立行业团体为了加强本行业自身的团结,需要以行神为旗帜来号召同业,统一精神,维护行规,这就促使行神的地位越发崇高起来。明清以来的工商业会馆、公所就都把祭祀神作为一项重大的活动来进行。

  祈福禳灾的心理这是供奉行业神的最重要的心理基础。唐人赵《因话录》卷三记唐代民间茶贩奉祀陆羽的心理:“陆羽……性嗜茶,始创煎茶法,至今鬻茶之家,陶为其像,置于炀器之间,云宜茶足利。”这是典型的祈福心理。而农民因忌蝗灾、雹灾而祀蝗神、雹神,粮商、书商因忌火灾而祀火神,都表现出禳灾心理。祈福禳灾心理的产生,既源于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又源于人们对外界异己力量的恐惧和迷信, 但归根到底还是旧时代生产力不发达、科学不昌明、社会动荡不安的产物。

  慎终追远的宗法意识具体又表现为崇古、敬祖、重传统等意识。这些意识源远流长,表现在行业内部就是行神崇拜。如《皮箱行祖师庙碑》云:“士农工商,追本求源。”

  感激神佑,追念祖师创造发明之功的报恩心理在旧时代,各行业人们谋生不易,行业技艺被视为谋生之本,这就使他们非常感激保佑了自己生存和赐给了自己生存手段的本行行神。如湖笔的原产地湖州善琏村,“皆以笔为世业,笔工不忘所始,故有祠宇以祀蒙公(恬),香火颇盛”,“蒙公本秦将,乃以有功翰墨,千秋庙食”。

  多神的环境我国历史上是个多神教的国家,没有一个统一的、限制人们自由信神的宗教,统治者虽然也禁过所谓“淫祀”,但在多数情况下是不管的,因而信神比较自由。在这一环境下,各类行业神也就纷呈于世了。

  关于行神起源的确切时间,已难以考定。目前所见关于行神的最早记载,是唐德宗时人段成式所著《酉阳杂俎》卷九记北齐天保年间盗贼祀盗跖,同时人赵

  《因话录》卷三记茶贩祀陆羽,以及唐宪宗时任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记酒库祀杜康、茶库祀陆羽、菹(酸菜)库祀蔡伯喈。

  ●行业神崇拜的影响

  行业神崇拜曾对旧时代的社会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行业神崇拜一能发挥团结行业组织的组织号召作用;二能在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产生追求吉利幸福和克服灾祸的力量;三能鼓励各行业人们继承和发扬祖师遗产,促进本行技艺的发展。不少敬拜行业神的活动成了一年中的岁时风俗,神诞日的活动往往规模很大,社会瞩目。如旧京白纸坊有纸坊工人祭蔡伦的祖师庙,每年旧历三月十七蔡伦诞日为工人休息日,人们携带家眷前来庆祝蔡祖师诞日,并可在这里观戏访友等。

  行神崇拜主要是下层老百姓的精神文化,从积极方面说,崇拜行神实际表达了各行业人们对历史上的发明家和对社会有贡献的杰出人物的崇敬。发明家在封建社会不受统治者重视,在史书中也只入《畴人传》之类,其技艺还常被视为“奇技淫巧”,但在民间各行业中却获得了应有的崇高地位。从消极方面说,行神崇拜毕竟是宗教意识形态,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
FROM 211.99.222.5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