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酱园业的祖师文化

 369蓝田书院 2017-06-24


湖南自古乃天下粮仓,古语云“湖广熟,天下足”,湖南农业发达,农耕文化源远流长,灿若繁星,酱园文化便是一个独具魅力的分支。酱园业的产品(包括酱油、醋和其他酱料)均以粮食发酵制作而成,是人们餐桌必备,因而酱园文化与农耕文化、饮食文化如影相随,精彩纷呈。




湖南古时又称湘楚大地,楚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巫教、道教、神祇信仰甚为流行,因而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神和祭祀场所(祖师殿)。行业祖师崇拜是一个民间文化现象,过去各行各业都很重视,视其为本行业的保护神。民间有“三百六十行,无祖不立”的说法。祖师爷都是些很有名望的人,直接或间接开创或扶持过本行业,确定行业祖师爷并非随意可为,而是要具备这样那样的条件,或是某种技艺的发明创造者,或是对某一行业的形成有过重大贡献重大影响的人,或是某位历史名人曾经从事过某种行业,或是某位神灵与某个行业有关,如此等等。



关于行业祖师崇拜,不同地方不同时代可能稍有出入,比如祭祀时间祭祀形式可能不同,但是大体一致。祖师爷是设立,有的是几个行业共用一个祖师爷,有的是一个行业有几个祖师爷,比如杜康,大家一般认为他是酿酒业的祖师爷,其实他也是酿醋业的祖师爷,因为酒醋同源,发酵工艺基本差不多,做醋首先要把粮食发酵成酒,然后在进一步发酵酸化成醋。除了杜康,与酱园业业务相关的祖师爷还有很多,如雷祖(茶、米、面粉、油货),弥勒佛(粉坊、制酱、豆豉)、颜鲁公(酱卤)、刘邦(酱卤)、淮南王刘安(盐业、豆腐作坊),五谷大神(碓房)、詹王(厨房、餐饮业)等。信仰和供奉祖师爷,不是迷信,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民俗文化内涵在里面。




对于行业从业者来说,供奉祖师,首先说明自己的手艺是有传承的,传承在旧时很重要,没有从过师,就是野学、瞟学,无源无流无派,有些秘诀和关键技术掌握不到,做出来的东西可能也还像,但总是要差那么一点,不地道。其二,祖师爷一般都立有规矩,叫行规业规,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甚至还有行业禁忌,供奉祖师爷,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也是一种敬畏。第三,祖师爷在很多行业有保护神的作用,比如建造业的鲁班先师,其鲁班尺就是法器,可以看风水辟邪祛煞。关于酿醋业的祖师爷杜康,历史上有着很多故事和传说,今录其与儿子黑塔做醋的一段以飨读者。



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说文解字载杜康始作秫酒。据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记载,杜康又名少康,夏朝人,是夏朝的第五位国君,夏后氏相的儿子,另说黄帝时期人、东周人 、汉代人,但以夏朝之说较为权威,普遍接受。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制醋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

传说酒圣杜康发明酿酒术那年,举家迁到了镇江,在城外开了个前店后厂的小作坊,酿酒卖酒。儿子黑塔帮助父亲酿酒,干些提水、搬缸打下手的粗活。一天,黑塔给缸内酒糟加了几桶水,兴致勃勃地搬起酒坛子一口气喝了好几斤,没多久,黑塔就醉醺醺地睡着了。突然,耳边响起了一声震雷,黑塔迷迷糊糊睁开眼睛,看见房内站着一位白发老翁,正笑眯眯地指着大缸对他说:“伙计,你酿的琼浆已经二十一天了,今日酉时就可以品尝了。”黑塔正欲再问,老翁已飘然而去。他大声喊:“仙翁,仙翁!”自己便被惊醒,原来是做了个梦。黑塔回想刚才梦中发生的事情,觉得十分奇怪,这大缸中装的不过是喂马用的酒糟再加了几桶水,怎么会是调味的琼浆?黑塔将信将疑,就喝了一碗,谁知一喝,只觉得满嘴香喷喷、酸溜溜、甜滋滋,顿觉神清气爽。黑塔急忙去将刚才梦中所见、口中所尝一五一十地禀告父亲杜康。杜康听了也觉得神奇,便跟黑塔一起来到水缸旁看个究竟,只见大缸里的水与往日不同,黝黑、透明,用手指蘸了蘸,送进口中尝了尝,果然香酸微甜。杜康想起老翁讲的“二十一天”、“酉时”,他突然拽住黑塔在地上用手指写了起来:“二十一日酉时,这加起来就是个‘醋’字呀,兴许这琼浆就是‘醋’吧!”杜康父子按照老翁指点的方法无意之中酿出了香醋,这醋在镇江城内卖开了,又传出镇江城,名扬四方。



除了杜康,与酱园业相关的祖师爷如雷祖(茶、米、酱、面粉、油货),弥勒佛(粉坊、制酱、豆豉)、颜鲁公(酱卤)、刘邦(酱卤)、淮南王刘安(盐业、豆腐作坊),五谷大神(碓房)、詹王(厨房、餐饮业)等,据说都是有来历的。 如酱园、面食、茶、米、糖业同业行会供奉的雷祖(又称雷龙),相传为商纣王的叔叔殷闻仲,此人从事小吃行业,后与姜子牙相遇,封为雷祖,遂为该行业祖师,每年农历六月廿四公祭雷祖,也有地方是六月二十六。清代苏州会馆就建有雷祖殿,还设有雷祖会的行业组织。



酱油豆豉行业祖师爷弥勒佛,传说也是玉皇大帝派来人间掌管饮食起居诸事,处理各种矛盾纠纷的。这些矛盾也就是一些油盐酱醋鸡毛蒜皮的之事,说小很小,说大可大,最难处理,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弥勒佛下凡后,挺着一副大肚子,满脸堆笑,最会做工作,只要他一出场,什么矛盾都化解了。他的秘诀就是容得下、看不见,看见等于没看见,眼不见心不烦。有些俗语,如“酱油墨墨黑神仙不认得”,“恰多达豆豉不看见”,据说就是从祖师爷弥勒佛这儿悟出来的,只是随着时代变迁有的意思出现了变化。



酱卤业的祖师爷颜鲁公就是唐朝的名臣、大书法家颜真卿,世称颜鲁公。传说此人爱吃卤味,爱做卤味,又活了七十多岁,在古代算是大寿星了,民间就把他尊为祖师爷,亦有酱卤通盐卤(颜鲁)之意。刘邦被尊为酱卤业祖师爷,据说是因为此人是个帅才,将将之意(谐音酱酱)。豆腐行业祖师爷刘安,也是一个传奇人物。刘安是汉高祖刘邦之孙,袭父为淮南王。



在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有一个角色在剧中戏份很重。此人学富五车、颇具文采,平素好读书鼓琴、广置宾客;而在政治上,此人又老谋深算、野心勃勃,绞尽脑汁要把汉武帝刘彻拉下皇帝的宝座,自己取而代之。剧中的这个人物,就是一代枭雄———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64年,刘安袭父封为淮南王,建都寿春(今天的安徽寿县)。关于淮南王做豆腐的传说很多。一说刘安好道,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招方士数千人,有名者为苏非等八人,号称“八公”。他们常聚在楚山即今八公山谈仙论道,著书炼丹。在炼丹中以黄豆汁培育丹苗,豆汁偶与石膏相遇,形成了鲜嫩绵滑的豆腐。刘安炼丹未成却发明豆腐,之后,豆腐技法传入民间。一说,淮南王刘安非常孝顺父母,其母喜吃黄豆,汉高祖十一年时,淮南王的母亲生了病,刘安主人把她平时爱吃的黄豆磨成粉,用水冲着喝,并为了调味放入了一些盐,结果就是出现了蛋白质凝集的现象,刘安的母亲吃了很高兴,病也是很快好了,于是盐卤点豆腐的技术便流传下来。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长沙的豆腐行业还是是安徽淮南人为主力军,可见刘安作为祖师爷的影响力。



碓坊业以五谷大神为祖师爷,五谷神原系少数民族敬奉的护佑五谷的农神,因为碓坊是专门从事稻谷去壳的地方,所以也就把五谷大神作为祖师爷供奉。五谷这一名词在当初创造的时候,究竟指的是什么,没有留下记载来。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最早的解释,是汉朝人写的。汉人和汉以后人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说法是稻、黍、稷、麦、菽(即大豆);另一种说法是麻(指大麻)、黍、稷、麦、菽。这两种说法的差别,只是一种有稻而没有麻,另一种有麻而没有稻。麻子虽然可以供食用,但是主要是用它的纤维来织布。谷指的是粮食,前一种说法没有把麻包括在五谷里面,比较合理。五谷神的敬祭日期和仪式,因地域而异,有的地区为十月秋收之后,用鸡蛋、猪头到田坎上祭祀,将五谷神请进屋,安位于仓壁板上,待来年正月初三,又送回田地边,保佑五谷丰登,可惜这一祭俗在相信人定胜天的年代已经消失。五谷神没有龛位,不受香火,但在客家人心中是最近的,客家人很敬重五谷神,表现极为虔诚,不象对别的大神三叩九拜的形式,更重要表现在日常对粮食的珍惜。老一辈吃饭时,桌上是决不能有饭粒的,那些剩饭剩菜甚至洗碗水也决不能与普通垃圾混在一起的,要是有人把饭粒或剩菜倒如厕所,那要遭到严厉的责骂,据说这样会遭到天打雷劈。五谷文化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没有五谷杂粮,人类就无法生存,所以怎么样敬重五谷,把它作为神祇供奉,都不为过,即使在食品十分丰富的今天,珍惜粮食仍然是一种必要的美德。平时不会觉得,一旦遇到大的自然灾害,就会知道,粮食、空气和水,是多么重要。



厨房及餐饮业祖师爷为詹王,詹王又名詹鼠,湖北广水市(原名应山县)人,出生于战乱纷飞的南北朝时代,从小机智聪明;长大后拥有精湛的厨艺和仁爱的情怀,并在不断的烹饪实践中,将野山鸡煮熟后磨制成鸡粉,制成调味料,是鸡粉调味料的先驱。相传隋文帝在开国初期,食遍山珍海味以至腻烦,由于食之无味,大量御厨招杀身之祸,厨师纷纷改行,隋文帝广贴黄榜征御厨。詹鼠愤而揭榜,叩见隋文帝,告知最好吃的菜肴就是'饿'。隋文帝急于找'饿',带着大臣跑遍大街小巷,饥肠辘辘。这时詹鼠奉上做好的菜肴“金鸡报晓”,隋文帝吃后龙颜大悦,并悟出治国安邦之道。从此,隋文帝体恤民情,励精图治,使隋朝走向兴盛。为感念詹鼠,隋文帝封詹鼠为詹王,民间尊詹王为厨师福星,餐饮业敬詹王为祖师爷。在湖北、湖南、四川等地,詹王与伊尹、彭祖、易牙并尊奉为四大厨神。古城长沙于清代嘉庆年间在都正街的四条巷建有詹王宫,清朝至民国间,詹王宫香火旺盛,长沙城内的很多厨师每天都去敬香、论道、交流厨艺。民国时期,詹王宫作为湖南省城酒席业同业公会所在地,每年办会两次,一次财神会,一次詹王瑞诞会。1938年文夕大火,与陷入火海的古长沙城一道,詹王宫被彻底烧毁、化为灰烬。都正街在清代也是酱园业发达,美食云集的地方,很多饮食界名人居住于此。


(作者:行者慧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