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落在各地的古戏台:千年戏曲的历史剪影

 昵称13390081 2016-03-11

散落在各地的古戏台:千年戏曲的历史剪影






戏曲文物是戏曲文化形态的物化表现,它们的产生与发展,始终渗透在社会、人文、历史的长河中。而古戏台正是研究戏曲的起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线索,它伴随着戏曲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图为安阳县老爷山戏台,1986年。(图/文:姜健)



作为戏曲演出场所的古戏台在古代的称谓有很多,如戏楼、午楼、乐楼、歌台、乐亭等,我们现在把它统称为古戏台。随着我国戏曲史、志、论的研究工作深入与普及,人们对古戏台的考察研究也越加关注。图为汝州钟楼戏楼,1986年。



走近古戏台,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民族民间文化的万花筒。研究一个古戏台的历史,要涉及到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艺术史学、金石学、古建筑学、文献学、美术学等学科,而从更加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去开掘,它会联系到历史、文化、商业、经济、宗教、民俗、建筑、美术、音乐、书法、自然地理,甚至政治、军事等领域。图为郑州城隍庙戏楼,1986年。



安阳县雪花洞戏台,1986年。





戏台上的戏曲壁画、彩绘、木雕、石刻等,具体形象地描绘出剧目、人物、脸谱、服装、道具、舞台调度场面诸方面的状况。图为安阳县磊口乡目明村官房戏楼内景,1986年。



台柱上的戏曲楹联,显示了人们对戏曲艺术各方面的审美意识、道德伦理、艺术情趣及社会功能的认识和理解。图为安阳县磊口乡目明村官房戏楼题壁。



戏台上的艺人题壁,留下了班社(名称及组织机构)、剧种、剧目、演员、脸谱、服饰、乐器、道具、纪年(演出时间)、戏诗等墨迹,提供了艺人演出生活和心理活动的情况。图为安阳县磊口乡目明村官房戏楼题壁。



由于工作的关系,摄影师姜健和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的一位戏曲文物专家合作,于1985年开始用了整整十年时间对河南境内所有现存的一百多座古戏台进行了详实深入的记录与普查。这是一次具有田野调查性质的有关戏曲文物的系统研究工作。图为社旗山陕会馆悬鉴楼,1987年。



二十年前做这项工作,条件是十分艰苦的。那时他们大部分时间是身背几十斤重的器材走村串乡的步行调查,最长的一次是在安阳以北的山区整整走了45天,走访了十几个乡镇,找到几十座戏楼和有关戏楼的碑刻。图为周口关帝庙戏楼,1988年。



当时材料费用也很短缺,姜健的反转片只有在拍摄重要的戏楼和非用彩色不可时才会慎用,因此现存的图像资料大部分是黑白的图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图为安阳县金墓戏台和戏俑,1990年。



获嘉县西刘固堤村王家祖祠戏楼,1992年。



开封山陕甘会馆戏楼。



二十年过去了,姜健在河南境内拍摄过的上百座古戏台除后来被定为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以外,大部分散落在乡间村镇的古戏台都已不复存在,或面目全非。因此,这些影像就是我们后人研究河南古戏台的唯一见证,它们的价值会随着岁月的斗转星移而越显珍贵。图为卢氏县城隍庙戏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