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引领文化消费? 安徽日报

 恶魔传说 2016-03-11

Spotlight:国庆小长假,人们大多关注出门旅行的“艰难”,是否也留意了家门口文化消费的“便捷”?不看人山人海,不想大吃大喝,文化消费是个不错的假日选择。看电影、进剧场,逛庙会,享民俗,如今格外丰富的文化消费项目其实可以给假日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比如我省正在举办的首届文化消费惠民季,项目多、有特色;比如第二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超过286万人次直接消费,线上成交额达27.80亿元,线下成交额达16.09亿元,总计43.9亿元。数据表明,一项成熟的文化消费惠民季活动,可以唤醒和培育大众的文化消费意识。

  唐豆:据有关媒体报道,韩剧进入中国的翻译工作,韩国政府免费提供支持,由此可见通过政策来引导文化企业,十分重要。我们国家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将其转化为产品与服务,让百姓积极参与?这个问题值得思考。从一些数据来看,市民是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关键是你有没有好的产品供给出来,有没有好的平台能够让老百姓很方便地去享受文化消费。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进来,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参与进来,是众多文化消费惠民季主办者的目标。

  风雨河岸柳:不久前举办的合肥文博会,是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创新实践。坚持市场化运作模式的同时,能够培养文化消费理念、引领文化消费意愿、激励文化消费行为、丰富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看来,网络文化消费在全国整体文化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并不高,但有巨大的潜力。比如一些地方的文化消费季不仅开通了在线拍卖,还采用了时下正流行的O2O模式,一方面着力布局线下活动,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平台提升百姓线上、线下文化消费的热情。

  周惠明:文化消费是指居民在教育学习、享受艺术、休闲娱乐等活动中为获得知识、艺术熏陶、精神享受而实施的消费行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居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和投入增长显著。在喜人的发展势头之下,文化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同样需要重视。文化产品供给不足、文化消费能力偏低、公共文化消费设施欠缺依旧存在。同时,文化消费活动受市场经济价值规律作用,文化消费总量和结构受大众的收入水平及其收入分配制约,居民对一些文化产品的心理价位与居民的收入水平不符也是现实。因而,文化消费主打“惠民”牌,是吸引老百姓参与的一个突破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