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八大名楼

 老刘tdrhg 2016-03-11

1:郁孤台 郁孤台位于赣州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海拔131米,是城区的制高点,赣州宋代古城墙自台下逶迤而过,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2月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点。因坐落于山顶,以山势高阜、郁然孤峙得名。沧海桑田,在历史上,郁孤台屡经废兴,1983年6月在原址大致按清代格局重建,次年9月建成,三层,高17米,仿木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300平方米。著名书法家、原全国书法协会主席舒同为台题额。  在题咏郁孤台的众多诗词中,尤以南宋爱国大词人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最为著名,传诵千古。辛弃疾于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在赣州就任江西提点刑狱。同年写下这首“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慨”的词: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八百多年来,对辛弃疾这首“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词,人们唱和不绝。毛泽东主席和江泽民总书记均曾手书此词,认为其“语言蕴藉,意味深长”。1996年,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赣南,也曾登临郁孤台。

江西八大名楼

2:宜春台  宜春台是东汉宜春侯所筑五台之一,也是宜春城历史最悠久的建筑,距今2130多年历史。历史记载武帝之光六年{前129}刘成封宜春候时,“始于城中立五台,其最胜者为宜春台。”【见明正德〈〈袁州府志。祠庙〉】元代著名诗人虞集在其〈〈宜春台晚眺〉〉一诗中,有“长沙王子旧层台”之句,写的就是此事。宜春台古迹位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中山中路春台公园内,保存完好。宜春台的正面是由城砖砌成的高台,站在高台上,便可以看见这座气势不凡的三层楼阁了。楼阁是庑殿式,重檐,四道阿顶,筒瓦覆盖。底层是砖砌的护栏,二、三楼则是木质花栏,镂空雕花的刀窗,飞檐画栋,古雅精巧。楼阁的前侧还有厢房,与正厅成品字形。一间厢房内还锁着一块巨大的碑石,为慈禧御笔“宜春”二字碑。


江西八大名楼

3:浔阳楼  浔阳楼,因九江古称浔阳而得名。楼始建年代虽不可考,但据唐代诗人、德宗贞元年间江州刺史韦应物的《登郡寄京师诸季淮南子弟》一诗中说的“始罢永阳守,复卧浔阳楼”;唐代诗人、宪宗元和年间江州司马白居易,清代诗人、唐熙年间兵部侍郎佟法海等所咏的浔阳楼诗,可以看出,浔阳楼自唐代至清代沿存,且颇具规模。浔阳楼位于江西九江市区九华门外的长江之滨。浔阳楼之名最早见之于唐代江州刺史韦应物的诗中。随后,白居易在《题浔阳楼》诗中又描写了它周围的景色,而真正使浔阳楼出名的是古典名著《水浒传》。小说中的宋江题反诗、李逵劫法场等故事使浔阳楼名噪天下。
江西八大名楼

4:滕王阁 南昌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它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为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因初唐才子王勃作《滕王阁序》让其在三楼中最早天下扬名,故又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洪州都督时所创建。李元婴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明陈文烛《重修滕王阁记》)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于山东省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又筑豪阁仍冠名“滕王阁”,此阁便是后来人所熟知的滕王阁。
江西八大名楼

5:聚远楼  聚远楼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是德兴历史文化瑰宝之一,它始建于宋熙宁二年(1069),由德兴人余仕隆集资兴建,坐落在城北学官后的枕山之巅,当时德兴县令单锡与苏东坡是同科进士,才华横溢。余仕隆尊单锡才华,请为楼定名,单锡登楼远眺,全城尽收眼底,故取楼名为聚远楼。元丰七年(1084)苏东坡送长子苏迈到德兴任县尉时登上聚远楼写下了“云山烟水苦难亲,野草幽花各自春。赖有 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的诗句。建炎年(1127)宋高宗高度赞赏苏东坡诗,特赐聚远楼金匾,有了皇帝的御墨,一些名士:黄庭坚马廷鸾赵孟頫等来德兴登楼赋诗,由此,聚远楼闻名遐迩,被世人誉为江南名楼。江西八大名楼

6:拟岘台 位于江西省临川(抚州)市抚河畔,历来为江南名胜,古与河北幽州台、山西鹳雀楼、赣州郁孤台等齐名;有诗云“占断江西景,临川拟岘台”;拟岘台始建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现台为第七次重新修复,主体高度为39.9米,为宋代风格建筑。由当时抚州知州裴材主持兴筑。故址在抚州城东高丘盐埠岭,下临汝水。为何以“拟岘”名台?曾巩在应裴材之请所作《拟岘台记》中是这样说的,“尚书司门员外郎晋国裴君,治抚之二年,因城之东隅,作台以游而命之曰拟岘台。谓其山溪之形拟乎岘山也”。因此地山水形胜酷似岘山。据史载:岘山,在湖北襄阳城南九里,风光秀美。拟岘台历来为抚州郡城第一胜景,曾与河北幽州台、山西鹳雀楼、赣州郁孤台等齐名,文化积淀很深。兴建当年,曾子固曾作《拟岘台记》,此为台记之权舆也。王荆公亦应邀为此台赋诗;陆游多次登台吟唱,留下名句多多……历代文人墨客为拟岘台所作题记诗赋,难以悉数。


江西八大名楼




7:宜春鼓楼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地方天文台鼓楼,又名袁州谯楼。据《袁州府志》,鼓楼系南唐保大二年,由刺史刘仁瞻建造,有“立厅堂、斋阁、谯楼…总六百间”的记载。后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袁州知州腾强恕“稍新谯楼”并制铀壶、漏箭、影表、水海、定南针、更筹、铁板等器具,设阴阳生轮值、候筹报时,将其建成了集测时、守时、授时于一体的天文台。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袁州知府郑淳典对天文台进行了修缮,不仅恢复了宋代滕强恕时代的旧貌,还将古代天文学家袁天罡(唐朝)神像供在里面,据说袁天罡死后葬于宜春府衙西侧30步的地方。
江西八大名楼

8:快阁 快阁雄踞在泰和县城东侧的泰和中学校园内。这座阁楼始建于唐代乾符元年(874),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它初为奉祀西方慈氏(俗称观音大士)之所,名“慈氏阁”。宋初太常博士沈遵任泰和县令期间,因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常登阁远眺,心旷神怡,遂易名“快阁”。史称:“阁曰快,自得之谓也”。快阁名闻天下,始于宋代大诗人黄庭坚,在其任泰和知县时,也常登阁游憩,并于元丰五年(1082)赋诗一首: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这就是脍炙人口的《登快阁》诗。此后,“阁名遂大著”。史载:“迨黄太史庭坚继至,赋诗其上,而名闻天下”。   快阁因有黄庭坚的题诗,吸引了许多达官名流和饱学之士前来游览题咏,历经宋、元、明、清诸代不绝。著名的有南宋陆游文天祥、杨万里,元代的刘鹗,明朝的王直罗钦顺,清代的高咏等。历代题咏的诗篇数以百计,其中文天祥的《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为黄庭坚《登快阁》诗之后最负盛名的诗篇。1278年10月,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广东,被元人所执,囚于船中,解往大都。船过泰和,文天祥望见快阁,如遇庐陵父老乡亲,作《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以志伤怀:“书生曾拥碧油幢,耻与群儿共竖降。汉节几回登快阁。楚囚今度过澄江。丹心不改君臣义,清泪难忘父母邦。惟恐乡人知我瘦,下帷绝粒坐蓬窗。”其凛然气节和赤子之情跃然纸上,至今读来令人感慨不已。江西八大名楼

按:所谓八大名楼,只是精选江西现存的或恢复建筑的部分名楼代表,并没有排名先后,这些楼有些被人们熟知,有些却很生疏,但都是江西文化的代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