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子弑母案,不要空谈大道理

 聚贤小屋 2016-03-11
 
 

学子弑母案,不要空谈大道理

2016-03-10

 

最近几日,学子弑母案——犯罪嫌疑人、北京某高校经济学院在校学生吴谢宇又一次成为新闻热点。媒体挖出他的人生轨迹,再加上他涉嫌在去年7月通过极其冷血的手段谋杀其母并包装尸体,还通过摄像头随时窥尸的案情,来渲染他行为的血腥和暴力,并且诱导公众去猜测案件发生的原因。

比如有一家媒体报道的标题是:“某大学生弑母从小是母亲骄傲曾是高考状元”——这个标题存在很大问题,一方面是未审先定罪,正如这所大学的校长在接受采访时所称:现在有些情况还不清楚,警方提出来说我们的学生是嫌疑人。这个学生到底是不是罪犯,在没有弄清楚前,我希望媒体等各方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存在错误的因果暗示,标题强调其“高考状元身份,诱导着人们将“弑母与“高考状元的身份联系在一起。果然,这条新闻下面很多人在讨论“高智商犯罪问题。

越是奇案、怪案和极端案件,越容易激起公众的评论欲。某大学生、名校身份、极其冷血手段、情人节发现尸体、儿子杀母亲等等,这些充满新闻点、满足着人们猎奇心态的标签,强烈刺激着人们的想象力,也诱惑着人们去想象案件背后的原因。评论者从各方面分析案情,有的将原因归于心理变态,称这是一起极度阴暗心理下的弑母案,根据媒体报道的一些碎片事实分析性心理学和反社会人格的问题。有的跟当年轰动社会的马加爵事件去类比,探讨其背后的社会原因,把矛头指向了中国的教育体系,指向了大学,并剖析娇生惯养带来的问题。

很多评论都把这个案件当成了反思教育的机会,比如这篇评论称:我们的教育只看重知识教育,看重分数,看重升学率,却往往忽视了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成长需要生理、心理、技能、知识等全方面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已经有把孩子异化成了考试机器的倾向——这个批判对吗?当然对,正确的废话放哪里都对,都挑不出毛病,放之四海而皆准,对任何事情都适用,可是,跟这个案件有多大关系呢?案件还在调查中,你怎么知道这事儿问题就出在教育体制上?全是缺乏针对性的、没有营养的屁话。

换句话说,只要大学生出了问题,似乎都可以笼统、抽象地套用这个“我们的教育只看重知识教育,看重分数,看重升学率,却往往忽视了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可这种偏离案件本身而空谈教育理念的大道理有什么用呢。这种大道理,强奸案可以用,杀人案可以用,考试抄袭可以用……

事实不清之下,不仅像这种“反思教育体制和大学精神的空谈是扯淡,还有分析反社会人格、变态心理学之类的评论也是脱离事实而过度阐释的掉书袋。有些事件可以靠想象去推理,但像这种案件,每一步归因和推理都要建立在确凿的事实基础上,不能根据一鳞半爪的碎片去拼凑出一个自以为是的完整图景,再把自己的分析建立在这种想象上。

所以,对此案一片众声喧哗的讨论中,我特别尊重那些保持沉默、忍着不评论的人。抵制猎奇的诱惑和迫切归因的暗示,需要排除干扰的强大内心和独立判断力。一位著名记者说过一句话: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知道得越少,就越容易形成判断,而且是越容易形成强烈的单纯判断。事实不清时沉住气不参与评论,不去向混乱的舆论场输送混乱的判断,是评论员的一种责任。(来源/深圳新闻网,文/曹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