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道理讲多了人会变傻的

 Yabini的小世界 2022-10-22 发布于广东
坚持日更的第80

嗨,欢迎来到Yabini的小世界,一个缓解焦虑的驿站!

不管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总会发现一些让人无比疑惑的问题和情境出现。而就是因为这种模糊不清的感觉总是会导致做事没有方向,做事的效率自然就会低下、没有结果,这就是缺乏具象表达的思维意识

比如我们总会听到身边有人会说这段文字要写的有大格局一点,那究竟什么才是“大格局”?对方要表达什么却无从得知,只会让人一脸懵逼然后抓耳挠腮地自己在那里想半天都没有结果。

再比如有人说做人要真诚,那什么才是真诚?怎么真诚?我真诚了别人不真诚怎么办?

还有面对“我要怎么做才能像你一样那么自律?”的大问题时,通常回答者就只能谈一些大道理比如“要努力,坚持啊”。

所以具象表达要学会不用大词——那些你一直在用却又无法真正说出内容的词比如格局、伟大。其次是不谈大道理,只谈普遍原则,不谈操作和冲突。例如做人要真诚,别人不真诚要如何操作?最后是不要谈大问题,因为面对大问题,回答者就只能谈大道理,这场对话妥妥地就是在浪费时间。

所以具体化问题的前提是:

  • 不用大词——一直在用却又无法真正说出内容的词
  • 不谈大道理——只谈普遍原则,不谈操作和冲突
  • 不问大问题——面对大问题,回答者就只能谈大道理

《秘密》一书中所强调的吸引力法则的核心其实就是把内心想要的具体化,因为事实是只有具体了才能执行。比如我们说要找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那什么才是有责任心呢?
你会发现我们要让事情具体化的时候,往往需要具体化问题
  • 你所谓的(有责任心)指的是什么?
  • 不用(有责任心)这个词,你会怎么描述这件事?
  • 你怎么看出来一个人(有责任心)的呢?

——对方的回答可能是有稳定的支出分配给到家庭、对人友善、有自己一直在坚持的(事业、经常回家看看等等)。
这些具体的细节会让人找到一种方向感,从而找到具象化表达的价值。所以要学会用行为与场景来代替形容与评论

比如老师的课很无聊(评论)  VS  老师的课,让我容易慌神 (评论) VS  上课时,不知为何,想起过世的外婆(行为与场景)

慈祥的奶奶(形容)  VS 看到你就跑过来抱你的奶奶(行为与场景)

前段时间《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大火视频中就充斥着大量的行为与场景,可以见得人们恰恰喜欢这样的描述,这也是言之有物的体现。过多的修辞让人觉得空泛,仅仅只是讲出事实会让人觉得无聊,只有捕捉填满事实的更多细节会让人有想看的欲望。
比如丧偶式育儿描述的例子:

我自己带着孩子半夜去医院看病(行为与场景)  VS  可是我想问,为什么我见过那么多次儿童医院门口升起的太阳,而孩子的爸爸却一次都没有见过(大量行为与场景带动信息接收者的联想)

可见具象化表达的前提是具象化问题,当我们一直习惯讲一些大道理,用很多空泛的修辞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好像怎么这么久都没有什么成长。这就是因为没有具象表达的思维,只有把问题具体化才能找到不断更正迭代的方向。
2022年10月日更的第15/#21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