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冲为什么要向东走?

 红瓦屋图书馆 2016-03-11



施耐庵怎么写林冲?

毕飞宇


    在经历了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等一系列的欺压之后,林冲的人生已彻底崩溃,但他还是希望做一个好囚犯,积极改造,重新回到主流社会。


    可林冲怎么就“走”上梁山了呢?两样东西出现了——


一个是风,

一个是雪。



先来说雪:


从逻辑上说,雪的作用有两个:

第一,正因为有雪,林冲才会烤火、生火,离开房间之前才会仔细地处理火。施耐庵细致的描写证明了两件事:

A,林冲早就接受了他的噩运,他在积极地配合地改造他自己;

B,草料场的大火和林冲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有人想陷害林冲。


第二,正因为有雪,雪把房子压塌了,林冲才无处藏身,才能离开草料场。


某种意义上说,雪在刁难林冲,雪也在挽救林冲,没有雪,林冲的故事将戛然而止。




再来谈风:


风的作用要更大一些:


第一,如果没有风,草料场的大火也许就有救,林冲也许就还有生路。


但是,关键的是第二,如果没有风,林冲在山神庙里关门的动作就不一样了。对林冲来说,如何关门才是重中之重。我们先来看小说里头是如何描写林冲关门的:

入得庙门,(林冲)再把门掩上,旁边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一块大石头突然将小说引向了高潮。现在,这块大石头不再是石头,它是麦克风,它向林冲现场直播了陆虞候和富安的惊天阴谋。这块大石头不只是将庙外的世界和庙内的世界阻挡开来了,同时,这块大石头也将庙外的世界和庙内的世界联系起来了。它让林冲真正了解了自己的处境,他其实是死无葬身之地的。


我们来看一看这里头的逻辑关系:

林冲杀人

——为什么杀人?林冲知道了真相,暴怒

——为什么暴怒?陆虞候、富安肆无忌惮地实话实说

——为什么实话实说?陆虞候、富安没能与林冲见面

——为什么不能见面?门打不开

——为什么打不开?门后有块大石头

——为什么需要大石头?风太大。

这里的逻辑无限地缜密,密不透风。



    况且,就连雪和风都不是自然的,更不是偶然的。证明这个观点的不是我,是小说里的一个人物,他叫李小二,他给林冲报信,林冲特地到街上去买了一把尖刀,街前街后找了三五日。问题出在第六日,林冲突然被调到了草料场。作者施耐庵几乎是急不可耐地交代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气象,作者写道: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下了一天大雪来。”



  作者在这个地方为什么要来一段环境描写?对,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联系到上下文,我们知道了一件事,在过去的六天里头,被李小二发现的那两个“尴尬人”其实一直都藏在暗处,他们在做一件大事,那就是等待风和雪。他们不傻,大风不来,他们是不会放火的,没有大风,草料场就不会被烧光,他们就不能将林冲置于死地。你说说,两个心怀鬼胎、周密策划、等了六天才等来的大风雪是自然的么?是偶然的么?当然不是。风来了,雪来了,林冲的工作被调动了,一切都是按计划走的,一切都是必然。



  草料场被烧了,除了自我了断,林冲其实只剩下上梁山这一条道可以走了。如果是我来写,我会在林冲酣畅淋漓地杀人之后,立马安排林冲去寻找革命队伍。这样写小说会更紧凑,气韵也会更加生动。但是,施耐庵没这么写——


(林冲)将尖刀插了,将三个人的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胳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东头去。


   林冲为什么要向东走?道理很简单,草料场在城东。如果向西走,等于自投罗网。这句话反过来告诉我们一件事,林冲这个人太“可怕”了,他的内心一点都没有乱:先用仇人的脑袋做了祭司,再换衣服,再把酒葫芦扔了,在他扔掉酒葫芦之前,他甚至还没有遗忘那点儿残余的冷酒。“可怕”吧?一个如此变态、如此冷静的人会怎么“走”呢?必然是向东“走”。


    小说到了这样的地步,即使是施耐庵也改变不了林冲向东走的行为。小说写到作者都无法改变的地步,作者会很舒服的。


责编:宇文

来源:《钟山》

涉及其他版权问题,

敬请与我们联系!

投稿邮箱:19264816@QQ.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