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心千秋惟我在---王福庵篆书

 聽雨軒sjh 2016-03-11
    素心千秋惟我在

               --王福庵篆书
 《篆书联》
 

   王福庵·篆书十言联


释文:“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始知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王福庵(1880-1960),原名寿祺,字维奇,后更名禔,字福厂(音“安”,同盦字),晚号持默老人,浙江仁和人。近代篆书大家,精篆刻,为西冷印社创始人之一。沈禹钟《印人杂咏》有诗赞云:“法度精严老福庵,古文奇字最能谙。并时吴赵能相下,鼎足会分天下三。”著有《说文部首检异》、《麋砚斋作篆通假》、《福庵藏印》,自刻印集有《麋砚斋印存》、《罗刹江民印稿》。

 王福庵篆书取势平正,以“玉筯篆”为根基,结体匀称而参差错落,线条圆润而筋骨内含。如果说,吴昌硕篆书以富于“金石气”的酣畅淋漓瞩目,那么,王福庵篆书则以平和简静的“书卷气”著名。前者可谓奔放而谐合,后者则清虚而淡远,一正一奇,而同为善学出新的一代楷模。 

 今人多取法吴昌硕而有鼓弩为力、虚张声势的窘态,悦目而偶俗;对王福庵一路风格则关注不多,或谓其书点画安排而有平铺直叙之嫌,实则昧于篆书传统的雅正基调,不解其中太羹玄酒、雅而不艳之神味,仅为皮相之言。张宗祥《书学源流》云:

    (小篆)其起也既无端倪之可寻,其转也更无顿挫之可言,字体大小相类而有贯注之神,笔笔排比而有生动之气。外不露甚,内不促气,斯为全材。

    所言虽本于玉箸,却颇可借以描述王福庵篆书艺术的精髓所在。

时下,学篆者多径取三代金石文字遗迹以为出新之途,却常常轻忽工艺性制作工艺对金石文字的改造成分,以致简率潦草、随意改作,其甚者则极力追求所谓“视觉冲击力”,极尽浮笔涨墨、变形夸张之能事。孙过庭《书谱》有“形图丹青,工亏翰墨”之语,我辈不可不慎!若矫此弊病,王福庵一路雅正者或可多多资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