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间扶桑 王福庵 2

 青木森森 2022-09-17 发布于北京

创办西泠印社时王福庵只有24岁,是四人中最年轻的一位。早岁以其精擅之算术及测绘技术服务於铁路参与铁路建设。后因一技之长,应邀赴北京任印铸局技正,时全国官印,悉由印铸局篆铸。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监定委员1930年南归,定居上海,於四明村置屋一所,开始鬻艺自给,时年50岁。

王福庵(1880~1960),原名禔、寿祺,字维季,号福庵,以号行,别号印奴、印佣,别署屈瓠、罗刹江民,七十岁后称持默老人,斋名麋研斋。

图片

王福庵善治多字朱文印,这一技艺一骑绝尘,到现在还是鲜有人匹及。四十六岁时,因手拨电风扇开关触电伤脑,愈后每伏案稍久,即感头晕目眩。此后,刻印必仰卧於藤榻之上,右手执刀,左手握石以外,小指上悬以小镜,两手擎空刻印以视印面效果,作边款亦复如此。可见,王先生与篆法、章法,熟悉到何等程度,下刀便是“乌丝栏”;由于是仰躺着,下刀刻章不宜发力,先生腕力之强,足以令人佩服。

王福庵的书法,数体皆工,王先生善治印,一定谙熟小学,所以尤擅金文、小篆。篆书是标准的“玉筯篆”,线条圆润,结体匀称,点画一丝不苟

图片

现在有人认为,其书少金石味而以文气胜,在点画安排上过分的平,因而被讥为算子书。这种看法貌似有理,其实是不合理,也不现实,更没必要。金石味与书卷味,是美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不能以“金石气”去衡量“书卷气”的美感,反之亦然。顾及了一种那当然就弱化了另一种,这样才能体现美,岂能面面俱到,所有的美都集一体。若所有的美都集一体,那一定是不美的。

他的隶书早期受何绍基、金农、黄易、陈鸿寿等影响,中后期浸淫汉碑,由于他精研《说文解字》,深谙“非究于篆无由得隶”的道理,在隶书作品中常常融入篆法。易篆字的圆转体势为方折,隶书的波磔采取含而不发的姿态,有的直接用篆书的体势略以隶变,使作品饶有古趣。

图片

在隶书字法上,合理地掺以篆书的偏旁或某种写法,使得作品中与同时期人的作品拉开距离,又有古意。

王福庵在隶书作品中还擅长用圆点。使得用方圆线条筑成的,横竖阵列里活泼的不少。

图片

总而言之,王福庵是一位文人,是一位篆刻家,也是一位篆隶书法大家。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纯、净。干干净净的线条、纯粹的文人儒雅气。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