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年轻基层干部的手记:基层让我惊惶不安

 七月撒丫子 2016-03-11

  2011年7月,大学毕业,我带着复杂的感情回到了家乡,那个偏僻、狭小、落后的县城。县城不足5平方公里,甚至比大学校园大不了多少,走在街上时常感觉凄清无比,我的职场之路就这样开始了,有激情与梦想,有彷徨与迷茫。




  时间一晃4年多过去了,这4年里,我相信我比很多同龄人所经历的、所付出的、所获得的都要多得多。我从工作开始之初从事征地拆迁工作,到县直部门办公室负责人,到县级组工干部,再到市级政府办公室干部,这些岗位和机会的获得,既有领导的肯定,也有组织的肯定,还有自己努力争取的结果。


  多个岗位的锻炼和成长更加让我坚信:只要脚踏实地,只要对工作肯尽心尽力,只要自己不消沉,保持一颗学习上进的心,你就会获得发光发热的机会,就会获得更大的舞台。特别是如今,干部选拔任用旗帜鲜明地提出注重基层导向,加之各级公务员遴选及上升通道的日趋成熟,基层年轻干部的成长台阶将更加顺畅,舞台将更加辽阔。


  我相信,很多身处基层的年轻干部和我有过一样的经历和感受:对于在繁华都市生活了很久的年轻人来说,回到基层,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勇气;面对恶劣环境时的不适;面对基层鸡毛蒜皮小事内心不屑但又无能为力;与大学同学相比心里强烈的落差,这些因素都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工作状态,需要及早调整。


  只有正确地认识基层,正确地看待作为基层干部的得与失,才能在平凡中抒写不平凡的青春。基层,一个平凡的舞台,一个默默无闻的舞台,一个即使耕耘了也未必就有收获的舞台,这是对一个年轻干部韧性的历练。如果急功近利,或许可以赢得一些机会,但很容易被这个需要沉静的舞台所过滤和淘汰。


  对于年轻基层干部,面临最大考验是我们正身处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变”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相对于外部世界的急剧变化,基层的“不变”足以让我们惊惶不安,安静不下来了。很多人无法相信有的基层道路依旧不通畅,没有wifi,手机信号有时需要翻山越岭才可以寻找到,没有同龄人可以交流,爱情面临着距离的考验,一家三口分处三地……




  无论外部环境怎么变化,但基层干部工作和生活的变化来得很缓慢:工作上一辈子科员,长期带“副科病”;生活上,夫妻聚少离多,为工作兢兢业业,可子女的教育却照顾不了,家中年迈久病的父母无法照料。在这样的现状面前,有些基层干部消沉了,得过且过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忘记了责任担当,甚至走向蜕变和堕落之路。


  对于基层干部来说,必须坦然面对基层环境的“不变”或缓慢变化,并将改变这种“不变”作为一种神圣的使命和不懈追求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或许我们选择了基层,意味着我们会失去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充裕的物质享受,会失去很多和家人团聚的时光,大千世界会被框定在那一方贫瘠的山水之间。然而,基层是一本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书,只要全身心的融入,即使失去了很多精彩,我们也可以收获另一种人生的精彩。


  信念就像一粒饱满的种子,若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将会成为我们内心强大、不断前行的精神食粮。年轻人既然选择了基层,就应该对基层事业怀抱一份坚定的信念,不迷失、不盲从、不懈怠、不焦躁,朝着自己的志向勤勉奋斗,相信终有一天会收获“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超然。


  (本文原标题为《年轻基层干部的舍与得》,原载于《决策》2016年第2·3合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