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萧立功 白内障手术及其风险

 阳光老人 2007-03-15

白内障手术及其风险


萧立功


  白内障是常见的多发性致盲眼病,目前还没有一种特效的药物能够使混浊的晶状体恢复透明,手术治疗是白内障患者的惟一选择。
    据统计,在65-74岁的老年人中,50%患有不同程度的的白内障,而75岁以上者达到70%。全世界的盲人中主要是白内障患者。我国的白内障病人至少在800万以上。
    人的眼睛就像一部照相机,晶状体就是照相机的镜头,它将外面的光线汇聚在底片视网膜上成像。正常的晶状体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景象。如果晶状体浑浊,光线就无法正常透过,以致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的影像。白内障手术可比做把照相机被磨毛的旧镜头换上一个崭新的镜头。
    白内障起初并没有什么明显症状,只是感到视物摸糊,眼前出现固定不动的黑点,逐渐加深、扩大,视力开始下降。随着晶体混浊的发展,瞳孔内呈现出灰白色,即为白内障。有的老年人逐渐发现摘掉老花镜也能读书看报、穿针引线,还以为是“返老还童”了呢!。您切不可盲目乐观。那是由于晶状体核的硬化和纤维膨胀变厚的结果,就像在眼内又增加了一个凸透镜似的,是一种病理状态,应及时找医生做检查。
    引起白内障的原因迄今仍不十分清楚。目前,一般认为老年性白内障与衰老、氨基酸代谢紊乱、紫外线辐射、晶状体过氧化物损伤及营养不良有关。其它眼病、某些全身性疾患如糖尿病、外伤、长期服用皮质类激素及遗传等因素也可以导致不同类型白内障的发生。
    传统的白内障手术有囊内摘出和囊外摘出两种:囊内摘出是将混浊的晶状体连同囊袋整个从眼内摘除,此种手术要等到白内障完全成熟或接近成熟时才可进行,目前已很少做了;囊外摘除是先将晶状体前囊划破,取出内部混浊的晶状体皮质与核,保留囊袋,再植入人工晶体。这犹如葡萄,把皮弄破,取出肉和核,再将人造的肉与核放入葡萄皮内一样。摘除眼内晶状体就等于照相机缺少了镜头,病人在术后需要戴上相当于此镜头屈光度的眼镜,才能像正常人一样看东西。人造晶体的问世,为白内障病人带来了福音。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现代囊外摘出手术中的一种类型。它应用超声高频振荡原理,先将晶体核粉碎呈乳糜状,然后利用超声乳化仪的灌注系统,将乳化物吸出。其优点是:切口小(仅3.5毫米),操作时间短,反应轻,愈合快,疤痕小,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感染和并发症少等。缺点是:仪器设备昂贵,操作技术难度大,手术费用高。目前,在显微镜下面,用电脑控制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已成为白内障手术的首选方法。这种手术安全可靠,患者也不必挨到视力严重障碍后再去做手术。只要您的视力下降到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又没有禁忌证,都可以接受这种手术治疗。现在国内大中型医院正在普及推广这项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另据报导,国外又出现了激光乳化,只需1毫米切口即能在囊袋内完成的涡流技术,尚处在临床试验阶段。
    眼科专家们指出,从传统囊外白内障摘除技术逐步向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技术转换时期,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引起医生们的高度重视。超声乳化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有:角膜内皮及虹膜损伤、晶状体核坠入玻璃体腔、后囊破裂、人工晶体脱位及眼内炎等。出现这些并发症并非是由于这项技术不成熟,而是与某些医院不顾自身条件盲目引进过时的设备、手术操作不熟练以及消毒不严等有关系。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成功率还是很高的。这种手术痛苦小,在门诊就可进行,一般只要半个小时左右。但是,如果白内障伴随其它眼病,也包括高龄、没有得到控制的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咳嗽及出血倾向性疾病等全身性危险因素,手术风险就会增加,术后视力恢复的程度也将受到影响。选择具备条件的医院和有经验的医师,乃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高质量恢复视功能的关键。
 
 
 
  文章出处:本文刊于北京<健康指南>杂志2002年第6期
  文章作者:萧立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