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体重要七穴,精气神守护者!

 秦岭之尖 2016-03-11

一、神阙穴

神阙(shén què),经穴名。出《外台秘要》。别称脐中、气舍、气合。属任脉。在脐中部,脐中央。穴下为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浅层主要有第十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脐周静脉网。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变化莫测为神,阙指要处,穴当脐孔,是处胎生之时,连系脐带以供胎儿之营养,故又命蒂。名之神阙,是因胎儿赖此宫阙,输送营养,灌注全身,遂使胎体逐渐发育,变化莫测,因名神阙。

穴当元神之门户,故有回阳救逆、开窍苏厥之功效。加之穴位于腹之中部,下焦之枢纽,又邻近胃与大小肠,所以该穴还能健脾胃、理肠止泻。本穴除治中风脱症,厥逆之痰外,还可用治腹泻、绞痛、脱肛等症。

作用: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配伍配足三里,调理肠胃,治肠鸣腹痛;

配长强、气海,升阳举陷,治脱肛;

配气海、阴陵泉,益脾气、利寒湿,治疗泄利不止;

配重灸关元,益阴敛阳、回阳固脱,治疗中风脱症;

神阙拔罐配刺天枢、足三里,益气健脾和胃,治疗泄泻、呕吐;二、大椎穴

大椎,经穴名。出《素问·气府论》。别名百劳、上杼。属督脉。三阳、督脉之会。在后背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及第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颈横动脉分支。主治发热,疟疾,中暑,感冒,癫狂,癫痫,骨蒸潮热,盗汗,咳喘,脊背强急,项强;及肺结核,支气管炎等。

大有高起、开始之意。穴在第1椎凹陷处,是处脊椎较其他脊骨稍大高起,因名大椎。

作用:清热解表、截虐止痫配伍配肺俞、曲池,可宣肺解表,清热止咳,主治外感咳嗽;

配间使、后溪,可通阳截疟,主治疟疾;

配人中、合谷、太冲,可开窍醒神、熄风解痉,主治热极生风;

配绝骨、后溪,可镇惊安神、调和阴阳,主治癫癎;三、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穴居颠顶,联系脑部:可见,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者重要的作用。主治: 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脱肛等。

作用:治心悸、失眠、健忘、脱肛、泄泻等证配伍现代常与风池、内关、神门、三阴交等穴相伍,治疗神经衰弱、心律失常等疾病;

长强等穴相伍治脱肛;

与气海、关元等穴相伍治阴挺;

与脾俞、肾俞等穴相伍治久泻;

与印堂、三阴交等穴相伍治遗尿;四、涌泉穴

涌泉,经穴名。在足底。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足跖屈卷足时,在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中。《灵枢经?本输》:“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并能治疗多种疾病,如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失眠、便秘、昏撅、头痛、休克、中暑、偏瘫、耳鸣、肾炎、阳痿、遗精、各类妇科病和生殖类病。

作用:散热生气配伍配水沟、内关主治昏厥;配前顶、印堂、神门主治小儿惊风;

配太虚、照海、鱼际主治咽喉肿痛;五、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作用:生发胃气、燥化脾湿配伍配冲阳、仆参、飞扬、复溜、完骨,有补益肝肾、濡润宗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配天枢、三阴交、肾俞、行间,有调理肝脾,补益气血的作用,主治月经过多,心悸;

配曲池、丰隆、三阴交,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头晕目眩;

配梁丘、期门、内关、肩井,有清泻血热,疏肝理气,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乳痈;

配上巨虚、三阴交、切口两旁俞穴,有良好的镇痛作用,用于胃次全切除术;

配阳陵泉、行间,有理脾胃,化湿浊、疏肝胆,清湿热的作用,主治急性中毒性肝炎;

配中脘、内关,有和胃降逆,宽中利气的作用,主治胃脘痛;

配脾俞、气海、肾俞,有温阳散寒,调理脾胃的作用,主治脾虚慢性腹泻。六、三阴交穴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之一,为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出自于《针灸甲乙经》。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常拔此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对治疗内分泌失调,防治现代文明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效果显著。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

作用:将足三阴经气血从组后再行分流配伍 配足三里穴治肠鸣泄泻;

配中极穴治月经不调;

配子宫穴治疗阴挺;

配大敦穴治疝气;

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失眠;七、命门穴

命门,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别称属累。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胎屡坠,汗不出等。

作用:培元固本、强健腰膝配伍配肾俞、委中,可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主治寒湿性腰痛、腿痛;

配肾俞、环跳、足三里,可通经散寒、行气止痛,主治下肢痿痹;

配肾俞、关元,可补肾壮阳,主治遗精阳痿;配合谷、三阴交,可益气和血、调经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诸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