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风光(795)桥溪村古民居建筑群
桥溪村位于山中。
与侨乡村不同,桥溪村的民居相对集中,是或依山就势或筑台傍水,错落有致、高高低低、各呈胜场。根据网上的资料,全村127户、548人。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茶叶、和林业,有山地面积1678亩,耕地面积1014亩。距镇政府8公里。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外出打工和务农,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750元,还是相当低的。
明万历年间,源自客家中转站—福建宁化石壁村的朱、陈两姓人家,迁移到此,开始世代联姻。如今村里保存有朱氏后人留洋后回来兴建的继善楼、世德楼、宝善楼、世安居、宝庆居、祖德居等建筑,陈氏人家建的仕德堂,是一反围龙结构的大屋。




古民居上都有老标语。最经常的是“忠”“公”二字。
“肃清匪特人人有责”。
燕诒楼。
桥溪村最为著名的继善楼位于村的中心,是朱氏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历时12年才竣工的。继善楼是一座典型的二层夯筑的杠式围楼,不但规模比较大,有七杠之多,而且内部装饰甚为精致。“七杠”即从宏观上看到屋子的七个屋脊。前后三进,中部为四合院式,通过回廊连接,屋子往两厢扩张。

又有一些西洋式细节。
他们现在也经营餐饮。
房屋很空旷,有一次散发出怪异的味道,听说是蝙蝠的粪便。我本来还想在那里用餐,立即闻风落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