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东:当别人嘲笑孔子为什么不去做官的时候

 崔竣豪 2016-03-12

朱东:当别人嘲笑孔子为什么不去做官的时候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

子曰:

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当别人嘲笑孔子为什么不去做官的时候。

孔子理直气壮的回答,好好的孝敬父母,友爱自己的兄弟,并将这种情感推广到政务上。这不就是做官行政吗?否则什么叫做官行政呢?

但是,这种治国的手段之所以能够有效,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在《大学》中的——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帅之以仁,他也从之;帅之以暴,他也从之。很显然,这就是从谓的从众行为。而所谓从众心理/行为,究其根本,不过是从于权威,不过是不能自“明明德”者,因为既不能前瞻利害的变化趋势,又不舍于当下的利益而不能后顾利害的变易,而做出的必然选择。

追随于权威之后,就或者可以借权威之庇佑而规避当下的害,或者可以谋些许余利,或者至少可以不失利于权威。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一定要明白一个基本的道理,那就是民之追随于权威,追随于君上其根本目的,其实就像海鸟追随于巨轮之后以求鱼一样,不过是追随于利益和安全感而已,而绝非君上之政令。

在利益与安全感之间,又以安全感来的更加主要。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因为人们不能通过领导者的行为,来验证所谓的安全感,所以即便是对他有利的,也不会服从的。

所以,要实现治国的目的,要民众,要中下层员工遵循你的政令,就必须要所令与所好合一,所以说“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人民就会追随你,就能对国形成有效的管理,即使是赴汤蹈火,也可能在所不辞;如果做不到,无论你说的是真理,还是谬论,也不论你指出的方向,是通向天堂还是地狱,他们都不会遵循。

所谓“恕” 就是孔老夫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所以“不恕”就是否定之否定变成了肯定,就是己所不欲的意思。所以“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就是说如果一件事,你自己都不愿意去做,却要说服别人去,那是做不到的。其实就是“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的另一种说法。

但是,“恕”在儒家中有特殊的内涵,“恕”是仁的底线,所以“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就是,如果不能有信于最起码的仁的话,就不能“喻诸人”,也就是不能治其国。

推荐热读《原易》,《周易》解读力作,读易必备工具书

推荐朱东老师国学微课堂《三字经精读深解100讲》

朱东:当别人嘲笑孔子为什么不去做官的时候

朱东:当别人嘲笑孔子为什么不去做官的时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