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虒亭镇不大,只不过是个乡村小镇,但它的历史却很悠久,虒亭之名还是战国时晋国大夫羊舌赤起的呢! 战国时,这个地方有一座城邑,名叫铁梁城。城的四周山高林密,野兽众多,常有虎患,城中百姓真是“谈虎色变”,苦不堪言。当时,晋文公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个叫崔丑,一个叫魏征,二人决心为民除害,杀死老虎。在征得晋文公的同意后,魏、崔二人带领士兵上山去了,经过十多天的围猎,将老虎全部围在甄平山的一个山岭里。于是,二人带领士兵在岭上将虎全部捉住。在铁梁城外建了一个很大的笼子,将虎关在里边,困了起来。在笼边分别建了两个高亭,其目的是为看守老虎之用。人们称大笼子为“虎笼”,称亭子为上虎亭和下虎亭。过了一段时间,老虎被困而死,虎患已绝,人们便在虎亭四周盖起房屋,定居下来,逐渐形成了村落,并定名为“虎亭村”。 又过了好久,晋文公分封时,将虎亭这块地方封给了大夫羊舌赤。羊舌赤一到领地,便犯嘀咕,十分不快。他想,虎是吃羊的,羊是怕虎的。自己叫羊舌赤,这个地方叫虎亭,极为不祥。羊舌赤毕竟是个大夫,不是个吃白饭的。瞑目沉思一阵子,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把地名中的“虎”字加上两刀就变成了虒,既保留了原来的“虎”字,音又变了。虒者,死也。“死虎”当然不可怕了,别说是“羊”,连小虫子也不怕它!就这样,“虎亭村”就被“虒亭村”取而代之了。这一“代”就是几千年。恐怕以后也不会有人再把它改过来,它将长此存在下去。 襄垣老乡点下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