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襄垣传说——赵襄子故事四则

 大海810 2016-03-12

无论您在哪里、无论您走多远、飞多高,只要您的根在襄垣,“襄垣老乡俱乐部”再点击即可成功加入襄垣老乡俱乐部。让我们一起为宣传襄垣文化而努力!


赵襄子故事四则


襄子继位



赵襄子即赵毋恤,晋卿赵简子(赵鞅)的幼子,因其母是从妾,又是翟人之女,所以,他在简子的诸子中名分最低,处于庶子的地位。在他小时候,甚至连简子也看不上他。但是,毋恤从小就敏而好学,胆识过人,不似诸兄纨绔,久而久之,引起赵氏家臣子卿的注意。子卿素以善相取信于简子。一天,简子召诸子前来,请子卿看相,子卿乘机举荐了毋恤。



简子注重对儿子们的教育和培养。他曾将训诫之词书于若干竹板上,分授诸子,要求他们认真习读,领悟其要旨。并告诉他们三年之后要逐一考查。然而,在他考查时,他的儿子们,甚至连伯鲁也背诵不出,以至连竹板也不知遗失何处。只有毋恤对竹板上的训诫背诵如流,而且始终将竹板携藏于身,经常检点自己。于是,简子始信子卿所荐,认为毋恤为贤。及至诸子长大成人,简子又对他们进行更深的考查。一天,他召见儿子们说:“我将一宝符藏于常山之上,你们去寻找吧,先得者有赏。”于是,诸子乘骑前往,寻宝符于常山。然而,他们谁也没有找到宝符,只得空手而归。只有毋恤说:“我得到了宝符。”简子听后便让他将情况道来。毋恤说:“凭常山之险攻代,代国即可归赵所有。”简子听罢高兴异常,顿觉只有毋恤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是赵氏大业难得的继承人。遂废掉伯鲁,破例立毋恤为继承人。



晋出公十七年(前458 年),简子卒(《古本竹书纪年》载,简子卒于定公三十七年),毋恤承袭简子晋卿之职,史称赵襄子。襄子继承卿位后,埋葬了简子,并借丧服未满之机,设计宴请他的姐丈代王,将其杀于酒宴之上,唾手吞并代国。



晋阳之战



简子死后,晋国正卿由智伯取而代之。智伯为晋国正卿后,竭力发展自己,很快成为智、韩、魏、赵中权力最大、实力最强的晋卿。权力的膨胀,助长了智伯削弱韩、魏、赵三家势力、独吞晋国之心。他假借晋侯之命,以恢复晋国霸业为由,向韩、魏、赵三卿各家索取领地一百里。韩康子、魏桓子明知这是智伯意在强大自己,削弱别家,但不敢与之争锋,曲意如数交出。而年轻气盛的赵襄子却不愿俯首帖耳任智氏摆布。加之他与智伯往日有隙,便非常坚决地回绝智伯的使者:“土地是先人的产业,哪能随意送与他人?”智伯见韩、魏两家拱手献地,而赵氏竟敢抗命,勃然大怒,遂挟韩、魏出兵攻赵,自己亲做主帅。



襄子与智伯早有夙怨。出公十一年(前464 年)智伯伐郑国时,简子有病不能前往,便派襄子率军参战。在伐郑获胜的庆功宴上,智伯曾佯醉当众戏弄襄子,并用酒杯击伤襄子额面。此后不久,他又劝简子废掉襄子的继承人之位。所以,襄子恨透了智伯。眼下智伯又因挟地无成而战,欲灭赵氏,襄子只有拼力抗击别无他途。但是,襄子也清醒地知道,以赵氏之力与三家对抗,众寡悬殊,孤木难持,遂按父亲临终之嘱,退守晋阳,以地利之险,克敌疲之短,相机再战。



智伯率三族之军兵困晋阳后,襄子凭地险与人和的优势,与敌周旋一年有余。这年夏季,智伯借山洪来临,掘晋水汾河之坝,水灌晋阳,城中军民“悬釜而炊,易子而食”,群臣遂有动摇之心,但晋阳“民无叛意”。在这关键的时刻,襄子估计到晋阳城越是危在旦夕,而韩、魏两家也越无战心。因为赵氏的存亡虽在睫下,但韩、魏亦知赵氏的灭亡对他们意味着什么。遂命家臣张孟谈乘夜黑风高潜入韩、魏两营,晓之以“唇亡齿寒”的利害,说服他们与赵氏结盟,乘智伯胜骄不备之机,内外夹攻消灭智氏,共分其地。于是,智伯功亏一篑。在襄子的精心策划下,同盟反戈,腹背受敌,遭到了身败名裂、祸及九族的惨败。连自己的颅骨都沦为别人的酒器。由此,晋国四卿之争,变为三卿鼎足之势,赵氏则在襄子时期,壮大起来,奠定了三分晋室的基础。




襄子学御



赵襄子是春秋末期晋国的大夫。有一回,他向当时晋国有名的御手王良学习驾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渐渐掌握了驾车技术,便迫不及待地要与王良进行比赛。



他俩连续进行了三场比赛。赵襄子一心要赢王良,每次比赛都更换马匹,可是每次还是都落在了王良的后面。比赛结束后,赵襄子带着沮丧和不满的情绪埋怨王良说:“我向你学驾车技术,可从比赛情况来看,你并没有把驾驭技术全部传授给我呀!”王良连忙说:“哪里是这样呢!我的技术确实是毫无保留地全部都传授给了您,是您不能恰当地运用它。驾车,最重要的是使马的身体安稳地套在车内,御手用心地去指挥和调整马的方向和速度,这样才能跑得快、走得远。可是当您落在后面的时候,一心要超过我;跑在前面的时候,又唯恐被我撵上。哪能做到‘人马合一’呢?驾车比赛,总是有前有后的。您却把先后看得过于重了,您把全部心思都集中在同我比个先后上面,哪里还能去指挥和调整自己的马匹呢?这就是您落后的根本原因啊!”赵襄子听后也觉得有道理,不由心悦诚服地点点头。这也是成语“争先恐后”的来历。



襄子平叛



赵襄子是晋国的大夫,他的臣子中牟叛乱,于是赵襄子率领军队前去讨伐。



到了中牟的领地一看,他的城墙坍塌了十几处,赵襄子的士兵一看大喜,这下子省事了,可以减少不少兵员损失。而赵襄子却出人意料地命令士兵鸣金收兵,军士们大惑不解,对赵襄子说:“我们大老远来讨伐中牟,中牟的城墙却自己坍塌了十几处,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啊,您为什么要下令撤兵呢?”襄子说:“我听于叔尚说过,君子不能在别人危险的时候逼迫人家,让他们修好城后再攻打他们。”中牟听说后,很为赵襄子的大义所感动,于是率众投降。赵襄子最终没有伤害一兵一卒,用道义平息了叛乱。


襄垣老乡点下面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