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天菜导邀请了一位香港的理财规划师为大家讲讲“全职妈妈”这一角色的理财规划问题,对菜友们来说,哪怕你不是一个“全职妈妈”,读完这篇文章也能学习到一些关于理财规划的思路。 这两年,“全职妈妈”们突然雨后春笋一样多了起来。大陆开放二胎,以后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全职妈妈”。从有钱人家的少奶奶到普通白领家的持家妇,“全职妈妈”的范围跨越了各个经济、社会阶层...... 无论是内陆还是港台,家庭的财务状况,确实是女性是否选择做全职妈妈的首要因素。美国有种说法叫年薪十万的家庭主妇,一个标配的美国家庭(2~3个小孩,有一幢小屋),妻子如果出去挣回来的钱少于一年十万刀,还是在家里当主妇划算。而根据维基百科,美国全国家庭收入的中位数也不到六万刀,所以美国遍地全职妈妈很正常。
好了,在中国状况稍有不同,毕竟请个打扫卫生的阿姨不是太奢侈的一件事,但问题来了,如果你对生活质量有比较高的要求,那么除了处理工作上的繁杂事务,回家要照顾老公小孩的生活日常,无论是日常的开销、过时过节给家里长辈准备的礼物,小孩的未来的升学开销、自己和老公退休金的储备,都需要从长计议。
当然,作为一名无法享受全额社会福利的全职妈妈来说,长远考虑是必须的。 『我们俩的医疗和退休金,女儿将来去海外上学的费用,都需要计划进来,我们的目标是,钱足够让我们按现在的生活方式花到80岁』——叶太,常住广州,30岁,女儿2岁。 ——叶生和叶太,叶生35岁,从事IT行业,叶太从事媒体行业,四年前随叶生工作调动来到广州,目前一家人常住广州,两年前女儿出生,家庭财务状况许可,叶太便选择了做全职妈妈,以便更好地照顾家人。为了家人的长远保障,叶太开始考虑用保险产品作为全家人的“后勤保障”。
保险公司的选择 买保险最重要的环节,可以说是赔付,为了安心,选择一家信誉好的保险公司,可以说是购买保险的第一步。叶太首先当然是向朋友打听看看大家都买的哪家保险公司的产品,结果当然不乏大家常了解到的中国太平洋、康泰人寿等等,但让叶太惊讶的,是有一半的朋友都选择了境外保险公司。
在叶太的了解下,才知道原来很多境外保险公司,提供的都是全球受保服务,而且经营历史悠长,有的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了。由于发展成熟,相关法律保障完善,提供的保障选择多,保费也相对便宜,赔付程序简便,是很多全职妈妈的选择。 保费支出比例 家庭保险的适当支出比例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以內,比率过高会影响生活质量,过低的话,保额可能会太低,就很难保证风险发生时,所得到的赔偿金能抵偿损失。 叶太因此将家庭保险的支出控制在每年45,000以内。
保障类型的保险,主要分为人寿、重疾、意外和医疗四类。而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保险产品,也咨询过一些在保险行业的朋友,叶太优先考虑的是重疾保险,因为叶太最担心的是万一家人患上重疾,面对庞大的医疗费用,对这个家庭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同时也希望家人能获得最好的治疗。其次考虑的是意外和医疗,因为随着医疗费用的增加,就算是意外的跌伤、骨折,其治疗费用也不菲。 境外保险的优势 之前叶太听过朋友关于境外保险公司的介绍之后,自己也做了一些资料搜集,发现原来境外保险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近几年是越来越流行了。 境外保险的优点是以下几方面: 1、理赔宽松。买重疾的目的是,万一发生重疾了,能有一笔钱治病救人,而不是人都快要game over了,保险才赔付一笔钱。这才是叶太最关注的。 2、保障范围广。境外一般包含五十多种重大疾病,三十多种早期疾病,而内陆一般只保障三十多种重疾。 3、保费便宜。保费比内陆便宜20~30% 经过漫长的资料收集,以及和丈夫的讨论之后,最终叶太选用了以下分配方案(美元): 全家人的重疾保障选用的都是终身保障(有现金价值的滚存),同时附加意外保障和意外医疗保障,则可以用重疾保单内滚存的现金价值去缴付附加保障的费用。 从保费也可以看到,女儿的保费几乎是父亲的1/3,说明年纪越小,保费越低,及早为孩子准备终生的保障,至关重要。 这就是叶太为家人选择“后勤保障”的过程分享,从开始构思,到资料收集,再到分析每一份产品,到最后决定方案,都需要大量的心思,毕竟保障是一辈子的事情,相信每一位妈妈都想给家人选择最好的。
除此之外,叶太也希望为女儿准备教育基金,以及自己和丈夫的退休储备金,这应该也是大部分全职妈妈最关注的,其过程一点也不比决定家庭的保障方案简单,甚至更复杂,因為現在投資儲蓄的方式越來越多,不同類型的計畫都各有春秋,下一次,我们可以再看看叶太到底如何精打细算地为家人選擇储备方案。
结束语:接下来菜导会邀请更多的小伙伴给大家普及理财规划的知识,如果对理财规划、保险有兴趣的,可以加菜导个人微信讨论:caidao8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