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窍峡

 啸海楼 2016-03-12
位于甘肃成县境内,是一条横亘东西约5公里的狭长溪谷,位于抛沙镇和小川镇之间,这里夹岸两山宛如屏障,森然壁立,悬崖峻丽,瀑布飞悬,林木畅茂,谷中有一条溪水,俗称响水河,秦代置武都郡下辨道,即以此水命名。溪谷中水流潺湲,怪石嶙峋,竹树茂密,飞瀑流泉,低吟畅响,构成了绮丽、幽深、繁华的生气勃勃的自然风光。
中文名
鱼窍峡
位    置
甘肃成县境内
横亘东西
5公里
峡谷深处
黄龙潭

概述

编辑
鱼窍峡牞又名天井峡,峭壁直立,林木森列,犹如天井。响水河从上峡淙淙流来,在这里铺展成最精美的一幕。河床皆为岩壁磨砺而成,河水从如玉的河床上流过。不过现在水流量已经非常小,没了古时候的倾泻跌宕、珠帘欢唱。
  峡谷深处名为黄龙潭的地方,就是蜚声中外闪烁千古的摩崖颂碑《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俗称《黄龙碑》,别称《惠安西表》。《西狭颂》摩崖有碑亭保护,为1982年所建,依山傍水,凌空高悬。

自然特征

编辑
鱼窍峡,峭壁折叠对峙,石涯如墨泼青染。崖上绿树重纬,如屏似嶂。峡谷一泓清流终年奔涌,回转飞扬,迭宕多姿。水势随乱石变幻无穷,为瀑、为湍、为池、为潭。崖碑西侧有圆形石潭,传为李翕政绩所感动,久潜黄龙潭从潭内飞出,俗称“黄龙潭”。
潭水碧澄幽深,天光云影,青树苍岫,尽映其内。当皓月凌空,月光水色,交相辉映。著名景观“龙潭映月”由此而来。清邑令泳诗赞道:“光怪陆离气欲春,波平浪静一轮存。镜连五色龙成影,瑞映千鳞月映痕。”

西峡颂景区

编辑
西峡颂位于成县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麓,鱼窍峡中,镌于东汉建宁四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全名为《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车翁西峡颂》,俗称黄龙碑.碑文和书法均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和临摹鉴赏价值。 碑刻四周有北宋到民国年间一些文人官宦题刻30余处。《西峡颂》右下方10米处另有一方汉隶摩崖石刻,俗称“桃花碑”。《西峡颂》东约1公里崖壁上有东汉熹平三年(174)《汉武都太守耿勋碑》,隶书阴刻22行,456字,记述耿勋政绩。

人文景观

编辑
《西峡颂》位于城西十三公里处的天井山麓,鱼窍峡中。北倚苍崖峭壁,俯临激流碧潭。摩崖碑高220厘米,宽340厘米。碑额为“惠安西表”四字篆刻;正文阴刻十二行,古百八十五字。除记述李翕生平及屡任地方行政长官之卓著政绩外,主要记述其率民修通西峡古道,为民造福之德政。碑刻字为正宗汉隶,每字九至十厘米见方,结构方正,笔划舒展平稳,笔锋遒劲有力,高古雄奇,独具风格。碑文和书法均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和临摹鉴赏价值。在国内及日本等国掀起了《西峡颂》研究热,影响很大。
阳刻小字题名十二行,一百四十二字,与正文书法同样风格。皆系当时成县人仇靖所撰刻。正文右侧刻有黄龙、嘉禾、白鹿、林连理和承露人之图像,称为“黾池五瑞图”。线条流畅飞舞,形象古朴生动,象征李翕主正期间政通人和,五谷丰稔,民乐其居。是对碑文的形象补充。刻石四周,还有宋代元符、乾道、淳熙和清代光绪民国年间一些名人仿古题刻。当代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题字“西峡颂”出摹勒刻石于崖碑右侧。
  《西峡颂》东约一公里峭壁上有“耿勋摩崖碑”。刻于东汉熹平二年(公元一七三年)。刻石高230厘米,宽206厘米,阴刻十二行,四百五十六字。书法风格与《耿勋碑》均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修建了弘丽壮观之《西峡颂》碑亭和《耿勋碑》遮檐等保护设施。近年又修通了《西峡颂》栈道,建造了石桥、凉亭,打通了连接江武省道之峡区公路,为游人提供了交通便利。并计划修建“西峡度假村”,进一步完善景区服务设施。

摩崖石刻的来历

编辑
李翕牗生卒不详牍牞字伯都牞出身于官宦家庭,少年时在皇宫中值宿警卫,20岁时执掌“典城”牞他“天资明敏,敦诗悦礼。”后来,到渑池担任县令,主持修建了当时有名的险路崤山之道,为渑池通往关中打通了道路。
  东汉建宁三年牗公元170年牍,李翕出任武都郡太守,到任以后,他了解到本郡西峡道是通往梁州、益州牗今四川牍的重要通道。但这里地势险绝,行走十分不便。为了打通这条险道,给当地人民造福牞李翕与府丞功曹李昊等人商议定策,修筑这条道路。命令属官仇审修治东坂牞李瑾修治西坂。道路修成后牞人们作颂刻石牞颂其德政牞镌刻了摩崖石碑《西狭颂》。
  第二年牞李翕又主持修建了在今陕西略阳县的“析里桥?阁”,人们又作了《?阁颂》牞赞誉此举。李翕勤政爱民,每到一个地方,政绩卓著,为万民所称颂,无论是修建崤山险道,还是建西峡阁和?阁道路牞既是施工难度极大的工程牞又是利益民众的好事,因此赢得了百姓赞叹。明朝人胡缵宗说:“伯都历三郡,考之渑邑、成郡之碑。乃汉之良吏也。”

《西狭颂》的贡献

编辑
《西狭颂》不仅以其卓绝的隶书书法闪烁着中国书法艺术的光辉牞同时牞其完美的绘画雕刻艺术也令世人称绝。《五瑞图》即黄龙、白鹿、嘉禾、木连理、甘露降牞有一人承露于乔木之下。《五瑞图》是对李翕德政的形象表述和对西狭碑文的生动补充。在吏民们看来,为官者惠政于民,政通人和,必然会感应天地牞有黄龙跃出,白鹿显象,嘉禾兹生,甘露降临,木连理出现。《五瑞图》的艺术价值很高。图文布势,疏密有致:形象勾勒,古朴生动牷线条流畅飞舞,一气呵成。刀法运转娴熟,气行神至,画尽意生。《五瑞图》是了解和研究汉代绘画雕刻艺术的宝贵遗迹,专家认为应与《西狭颂》碑文一视同仁。
  站在碑石前面,让人浮想联翩。正因如此牞在《西狭颂》碑文四周有诸多历代文人的镌刻,已成摩崖颂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辨认者有14方,若群星捧月。以宋代为多,有7方牞明代1方,清代4方,民国2方。均赞颂陇南山水之胜牞记西狭摩崖之奇。
文隽所著《书法精论》,极力推崇汉碑隶书。他说《西狭颂》:“结构严整,气象嵯峨,此汉碑中之高浑者也:结构曼妙,笔有余妍,汉碑中之秀丽者也:风回浪卷,英威别具,此汉碑中之雄强者也。”康有为说它“疏宕”,“浑厚中极其飘逸”。梁启超在《碑帖跋》中称它是“雄迈而静穆牞汉隶正则也”。上海古籍出版社在《西狭颂》简介中说:“此碑书法方劲瑰丽牞气势雄伟牞为汉隶上品。”文物出版社《历代碑帖书法选》中说它“是我国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西狭颂》书法所呈现的博大而跌宕的气势,浑厚而方劲的笔力,潇洒而俊逸的风韵,静穆而瑰丽的内秀,被书法大师们昭示无遗。唐宋以降,西狭隶书为历代书法家所效法和临摹,朱墨拓片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一些学者名流和士大夫书斋的珍藏。而日本学者则每年来西狭以亲睹颂碑为快,著书立说,广为推崇,并列入书法教科书。

李翕其人

编辑
《西狭颂》所颂扬的人物———东汉武都郡太守李翕,人们历来传说为今清水县人。但是现在甘肃省文化厅挂职的原成县副县长、《西狭颂》研究专家高天佑却有自己的看法。
  高天佑认为,清代乾隆年版《清水县志》对李翕的介绍,脱胎于曾巩题跋和《惠安西表》。他说乾隆六年编修的《成县新志·官师志》关于李翕的介绍牞亦脱胎于《惠安西表》。对阿阳是否是今清水县,李翕是否是今清水人,并未言明。
  北宋曾巩撰文称:“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字伯都……然一西狭、邮阁之道,有益于人,而史不传,则颂之作,其可备史之阙欤牵”其中关于李翕生平事迹的概括,即脱胎于《惠安西表》。由曾文可知,北宋以前,李翕其人及《西狭颂》在史书中并未载录。因此,见之于各家文字和各县志的有关李翕的介绍,均源于《惠安西表》碑文牞并未确指阿阳具体为今日何地。
在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汉阳郡隶属于凉州刺史部,阿阳县隶属于汉阳郡,按图所示,其县应在今静宁县西南。在1932年出版的由臧励和等编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亦说:“阿阳县,汉置,晋省,后魏复置,隋又省。故城在今甘肃静宁县南。”由上述诸家学说即可证明牞东汉阿阳县的确在今静宁县境内,而非今清水县境。故此,东汉汉阳阿阳李翕当为今静宁县人,而非清水县人。书丹者为成县人
  《西狭颂》有如此巨本的艺术魅力,应首先归于书文者仇靖。《西狭颂》的撰文、书丹、刻字、绘雕如出一辙牞皆为仇靖所为。可以想象,仇靖在纵情挥洒这幅人间瑰宝时,怀着多么大的艺术灵感和创作激情,付出了多少心血和代价。
  据高天佑的考证,仇靖字汉德,东汉武都郡下辨道牗今甘肃成县牍人。东汉晚期杰出的书法家,同时也是文学家和画家。东汉灵帝刘宏建宁、熹平年间为武都郡属吏牞官职从史位。
  现存仇靖文四篇牶《惠安西表》、《析里桥?阁颂》、《天井山记》、《汉武都太守耿勋表》。书迹两处:《西狭颂》摩崖、《耿勋表》摩崖。绘画一组六幅:即黄龙图、白鹿图、嘉禾图、木连理图、甘露降图、承露人图牞合称《五瑞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