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在绵竹市一年一度的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该市新制定出台的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十条措施”让广大民营企业经营者备受鼓舞。打造“绵竹牌”人才队伍、领导对口联系企业等一系列有力之举,表明了当地党委政府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决心。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就是“绵竹功臣” “十条措施”中,第一条就明确提出营造重商亲商爱商的良好氛围,要求该市各部门和全体干部要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为自己工作的头等大事,主动作为,为民营企业服好务。绵竹市财政每年安排了不低于3000万元的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一产资金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的发展;二产资金重点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节水节能;三产资金重点支持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服务业以及旅游业发展。 为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业,绵竹出台相关配套优惠政策,在土地价格、税收减免、行政规费减免、创业贷款贴息、创业补贴优惠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率先在开发区创建创业孵化园,免费提供给创业者使用;整合现有闲置国有资产,以优惠的条件出让、出租、支持创业。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金融机构的效益离不开企业的贡献。绵竹市政府在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牵线搭桥”,帮助建立银企对接平台,每季度召开一次银企对接会,促进银企合作。同时,制定考核办法,把银行的贷款投向、新增贷款、存贷比例作为考核指标,并根据各家银行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将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对民营企业支持更大的金融机构;对金融机构严格执行“七不准”,提高服务质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打造“绵竹牌”人才队伍 “兴绵之要,唯在得人”,推动绵竹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打造一支“绵竹牌”的人才队伍,为此,绵竹整合财政资金,有计划选送优秀年轻企业家参加高级管理人员培训教育,鼓励企业引进专家级人才,并对民营企业引进的专家级人才在入户、家属随迁、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面对企业“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充分利用职业院校,通过委培、代培、定向培养等方式帮助企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一次告知、一窗进出”提高服务效率 为加快新上项目落地、建设,绵竹要求各部门严格实行“一次告知、一窗进出”: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审批的项目,一律由政务服务中心牵头组织并联审批,实行一窗受理、分送相关、限时办结;推行集中综合验收,让企业把更多的心思用在抓发展上;各部门对照国家、省、市调整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再次梳理,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办事成本。 此外,该市加强涉企收费管理,编制《绵竹市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清单》,并由政务中心对外公布,清单内收费一律按标准下限收取,清单外收费企业均可拒绝缴纳。坚决杜绝行政机关委托中介机构变相实施行政审批和行政收费。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严格监督检查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同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开通企业投诉举报的电话和网站,全方位受理对部门和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及“吃拿卡要”的投诉举报,严肃执纪问责。 领导对口联系帮扶企业 绵竹市级领导与各行各业的160多家企业建立点对点帮扶,要求市级领导每季度到企业调研指导一次以上,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市委、市政府每季度还要听取市级领导对联系企业的情况汇报,共同研究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此外,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严厉打击损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各企业所在乡镇要建立“定点帮扶”制度,落实专人帮助企业与周边建立和谐的企地关系。 据称,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十条措施”是广泛征求企业意见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的,接下来绵竹还会进一步细化措施,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推动民营企业加快发展。(陈晓霞) |
|
来自: 绵竹就业网 > 《其他网站的同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