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护士药液配制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结香结梦 2016-03-13



临床工作中,加药配液是一项极其简单的操作,但其中却隐藏较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相对薄弱,如何保证加药配液这一环节质量,在日常操作中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粉尘微粒污染

粉尘微粒污染多来源于以下环节:配液加药时锯过的安瓿没有消毒;折断安瓿颈时需用纱布包裹,但因纱布纤维易存积粉尘微粒,随着安瓿掰开的次数增多,积聚的粉尘微粒随着力的震动可落入安瓿之中,造成药液污染。同时割锯划痕越长,粉尘就越多,主要是来自砂轮磨擦造成。

玻璃碎屑污染

常见于1020 ml大针剂,由于砂轮锯的痕迹太浅,折断安瓿颈时边缘凹凸不平,玻璃碎屑脱落,导致药液污染。

胶塞颗粒污染

加药时由于反复穿刺,同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大多数护士喜欢采用大号针头加药,当针头穿过瓶塞时,胶塞碎屑堵在针孔内,随着推注药液,胶塞碎屑即进入液体内造成污染。

消毒液污染

有些瓶塞质量较差,打开铝盖时,瓶塞中间形成一凹陷,当消毒时消毒液残留于凹陷内未干,加上瓶内负压大,当针头穿刺瓶塞时极易吸入消毒液造成污染。

操作不规范,无菌观念差

配制药液时没有严格执行正规操作,吸药时药液接触到手或针梗,或加药时不戴口罩、聊天、打喷嚏等,都是造成药液污染的原因。

安全意识差

有的护理人员存有侥幸心理,自认为一点污染无所谓,反正病人也用抗生素。

超负荷工作

输液量大,护理人员少,护士匆忙加药,特别是粉针剂药品未充分溶解即进入血管,没有专人负责,难以保证药液质量。

监管不力

实习生配制药液时,有的带教老师认为加药是一项简单的操作,缺乏对实习生的监管。

加药环境差

治疗室仅属于相对洁净,配置液体的环境受污染严重。治疗室内物体表面、地面或人体表面带有的含菌尘土可随通风、走动散布到空气中,在此环境下配药操作,必然会影响液体的质量,甚至导致液体污染。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NICU护理圈”

欢迎关注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