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必会】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处理 —血栓栓塞

 风行云上2016 2016-05-15

(与20多万医者一起,每天成长一点点)


发生原因

1. 长期静脉输液造成血管壁损伤及静脉炎,致使血小板黏附于管壁,激活一系列凝血因子而发生凝血致血栓形成。

2. 静脉输液中的液体被不溶性微粒污染,可引起血栓栓塞。


临床表现

根据不溶性微粒的大小、形状、化学性质以及堵塞人体血管的部位、血运阻断的程度和人体对微粒的反应而表现不同。

不溶性微粒过多过大,可直接堵塞血管,引起局部血管阻塞,引起局部红、肿、热、痛、压痛、静脉条索状改变。不溶性微粒进入血管后,红细胞聚焦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塞。如阻塞严重致局部血液供应不足,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预防与处理

1. 避免长期大量输液。

2. 为病人行静脉穿刺后,应用随车消毒液洗手,方能为第二者穿刺,以减少细菌微粒的污染。配药室采用净化工作台,它可过滤清除空气中尘粒,以达到净化空气目的,从而减少微粒污染。

3. 正确切割安瓿,切忌用镊子等物品敲开安瓿。在开启安瓿前,以70%乙醇后擦拭颈段可有效减少微粒污染。

4. 正确抽取药液,抽药操作时不能横握注射器,即“一手抓”,应采用正确的抽吸方法。

5. 正确选择加药针头,加药针头型号选择9-12号侧孔针,并尽量减少针头反复穿刺橡胶瓶塞,可明显减少橡胶微粒的产生。

6. 输液终端滤器可截留任何途径污染的输液微粒,是解决微粒危害的理想措施。

发生血栓栓塞时,应抬高患肢,制动,并停止在患肢输液。局部热敷,做超短波理疗或TDP灯照射,每日2次,每次15-20min。严重者手术切除栓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