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惕治病变“催命” 7大输液的危害盘点

 白龙书屋 2014-11-18

近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近日披露了一个惊人数据,去年一年中国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个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过渡输液,输液泛滥个人的身体健康都存在极大的危害,下面我们看看输液的危害:

l、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注射给药过敏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口服给药,毒性反应也远比口服为高,如氨茶碱口服时很少发生中毒,而注射有时可有生命危险;如将空气注入血管,可造成空气栓塞,也有生命危险;输液有时会发生输液反应,病人也较痛苦。

2、容易引起感染

打针要求严格消毒针具、注射部他的皮肤,稍有疏乎,消毒不严就可能发生针眼处感染或深部感染,甚至造成败血症。

3、药物有刺激性

许多药物有刺激性,注射后局部会疼痛,如青霉素G盐、氨茶碱、维生素B12等。 注射给药有一些缺点,滥用针剂会给病人带来一定危害,因此要注意掌握注射给药的适应症。通常认为,病情严重、需急救处理的病人;因恶心、呕吐、消化道梗阻、口服药物有困难的病人;使用必须注射才能生效的药物,如链霉素、胰岛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才采用注射给药的方法。

4.静脉输液本身存在风险

在给病人实施静脉输液治疗时,就应该告知输液不良反应的风险,比如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等。

5.静脉穿刺破坏血管

国内有学者研究后认为,静脉输液穿刺的“安全次数”为不超过100次;“临界次数”约500次;“极限次数”约1000次。换句话说,就是在某一部位的血管上,输液次数低于100次,对再次输液无影响;500次以下,相对安全;超过1000次,会对再输液造成困难,血管完全闭塞。

6.静脉输液带来的微粒污染无可避免

微粒指的是药液中肉眼观察不到的小颗粒杂质。微粒进入人体后,不能被机体吸收,将伴随人的一生,在医学上称为“微粒污染”。较大的微粒可以直接栓塞血管,还可引起静脉炎、肺部肉芽肿、血栓形成,甚至危及生命。药品制备、安瓿割锯、配药、针头穿刺胶塞、空气污染等均可引起微粒污染。输液总量大、时间长,输液过程中的微粒污染将大大增加。

7.静脉输液带来抗生素滥用

滥用输液与过度用药密切相关,其直接后果就是抗生素滥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