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潮人物,吴金黛:动听自然记录者

 许愿真 2016-03-13
风潮人物,吴金黛:动听自然记录者
风潮人物,吴金黛:动听自然记录者
制作人:虾米独家版权

    在山巅,在荒野,在水畔,在汪洋大海上……一个身形纤瘦的女子,挂着耳机、拿着毛茸茸的大麦克风,默默记录着大自然的声息。她就是吴金黛,十年多来,走遍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寻找最动听声音。
    1992年,年仅22岁的吴金黛留美归来,有感于台湾现状重拾做音乐之心,开始四处收集小动物的声音,清晨录鸟声,夜半录蛙声,一晃二十多年

    耗时五年,深入山林
    听见台湾自然的声音
    1999年,吴金黛、徐仁修、范宗沛等人深入台湾山林实地录音,耗时5年,收集台湾鸟类、蛙类、溪流等近百种自然声音,将其与音乐融合。《水径》中溪水声与大提琴弦音水乳交融、《日安,亚热带》中钢琴和水声谱成宁静······制成台湾第一张自然专辑《森林狂想曲》,新颖且充满创意!

    《最近的天堂: 音乐丛林》
    吴金黛与廖东坤历时七年,耗资百万,深入有“台湾亚马逊”之称的哈盆溪流域,打造《最近的天堂》系列专辑,野地收音录制近百种珍贵物种的自然声音,力邀林海、杨锦聪、范宗沛等音乐家创作8首天籁演奏曲,原生态展现100%福山自然风貌。

    听,属于人的海歌
    台湾,是被海包裹的岛屿
    入是海,出也是海
    听海、看海、逐浪······
    这些都是岛民共同的经历和记忆
    逐浪者吴金黛,沿着海岸一路收音,将台湾海洋声音与轻音乐精彩结合,流水、雀鸟之声搭配数种乐器,让人随着海浪声重返自然,走进休戚相关的大海。

    制作《海洋嬉游记》则多了几分偶然,当时受黑潮廖鸿基之邀,来到花莲度假。那次海上旅程,让金黛目睹了数百只飞旋海豚在海中玩耍,传来此起彼伏的哨音…….基于这样机缘下,吴金黛联手徐清原耗时两年潜入海洋实地录音,收录各类海豚珍贵鸣唱,别开生面的记录海洋生命气息。

    台湾湿地的美丽与哀愁
    从家乡台南启程,走过嘉义东石鳌鼓湿地、台中清水高美湿地、新竹香山湿地、宜兰无尾港湿地……这趟湿地之旅,让吴金黛灵感丛生!邀来范宗沛、董运昌、聂琳等助阵《绿色方舟》,以湿地为家的招潮蟹、弹涂鱼等小生命,秋来春去的水鸟群,西海岸美丽的落日,都化身为灵动的音符,盈满我们的耳际,关联起人与自然的情感。

    热爱自然的真切感受
    守护土地的10个美丽故事
    《天空的眼睛》记录着吴金黛最真实的感受,她数次走访全台各个县市乡镇,拜访云林莿桐麦田施明煌、彰化海岸守护者蔡嘉阳、守护阿塱壹古道村民……将他们的故事串联其中,用音乐说出10个守护台湾土地的美丽故事。专辑封面也别出心裁,以飞翔的角度俯视土地的美丽与哀愁,用影像提醒土地的美好。

    鸟儿的欢歌
    天空是广阔的,鸟儿是自由欢脱的。《鸟》记录着清晨林子里最动听的歌声,43只鸟隆重登场,九首歌九只主唱鸟,演绎自然交响乐。吴金黛与“鸟人”孙清松合作,收录中低海拔的鸟儿们纯朴鸣叫,黄莺出谷歌声、八色鸟珍贵鸣唱。都市中的你,来倾听大自然千姿百态的鸟儿歌唱吧!
    环岛一周,不同季节、不同海拔总能收录不同的声音,继《鸟》之后,吴金黛带您亲聆台湾中高海拔山林间野羽的呼唤,再度携手孙清松,制成《鸟2:天籁所在的地方》。合欢山、大雪山、翠峰…….聆听鸟儿真正的天籁之音,清脆干净,涤荡心灵。
    戴上耳机,跟随吴金黛的脚步,静心倾听,体会大地的呼吸、浪花的缱绻、飞鸟的歌唱,那是大自然最丰沛的生命力呈现!

01 森林狂想曲 -- 吴金黛
02 最近的天堂 -- 吴金黛;廖东坤 
03 蜿蜒 -- 吴金黛;廖东坤
04 我的海洋 -- 吴金黛 
05 鲸豚嬉游记 -- 徐清原 
06 湿地小精灵 -- 吴金黛
07 麦田狂想 -- 以莉·高露;杨佩珍 
08 天籁森林 -- 吴金黛 
09 天籁所在的地方 -- 吴金黛
10 晨歌 -- 吴金黛
11 霞光 -- 吴金黛 
12 和平岛 -- 吴金黛 
13 月光漫游 -- 徐清原 
14 雨舞 -- 吴金黛;廖东坤 
15 相遇 (桃花源记) -- 吴金黛;廖东坤 
16 天空的眼睛 -- 范宗沛 
17 宁静阿塱壹 -- 杨锦聪 
18 潮间之舞 -- 黄建为
19 画眉,微光 -- 吴金黛
20 恋恋温泉乡 -- 钟成虎
21 春水 -- 林海 
22 梦 -- 吴金黛 
23 夜的精灵 -- 吴金黛 
24 飞鱼乐园 -- 吴金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