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特·格拉斯与世纪末诺贝尔文学奖(4)

 老刘tdrhg 2016-03-13


  1999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授奖仪式演讲(上)

  君特-格拉斯于1999年12月份在诺贝尔奖授奖仪式上的演说向我们显示了一个富于责任感的作家那博大的胸襟。他回顾了自己初涉文艺的年代及战争在这方面对他造成的影响,告诉我们,历史是一时一刻都不能忘却的,尤其是耻辱的历史。他既广且深地注视着我们当今的时代,既关注着科技领域的动态,又观察着大众娱乐的趋向;他更是为世界不同地区间贫富差距的加大、为饥饿和贫穷的加剧而忧心忡忡。当然他的目光也从过去和现在又投向人类的未来。与这些密切相关,他随时思索着作家的使命、作家写作的内容和方法,因为作家是生活在时代里的,应该融入时代,立场明确;应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重现历史,逆着时间的流逝写作,做生动的讲述……

  尊敬的瑞典科学院院士们、女士们、先生们:   

  以这一告示,19世纪的虚构作品就是这样拉扯拖延下去的。当时的报刊杂志给它们辟出专栏。连载小说如日中天;当一章接着一章以很快的顺序白纸黑字地付印时,而作品的中间部分仅刚刚脱稿,故事的结尾还没有想好。但是吸引读者的也不只是平庸的惊险故事或赚人眼泪的爱情故事。狄更斯的一些小说就是这样,一小段一小段地发表的;托尔斯泰的《安娜 -卡列尼娜》也是一部连载小说;而巴尔扎克生活的时代不知疲倦地向大众提供着大批的连载作品,大概正是这样一个时代在制造悬念及在作品结尾处构筑高潮的技巧方面给这位尚名不见经传时的作者以启发。冯塔纳的小说几乎全都先以连载的形式出现在报纸和杂志上,比如《迷惘,混乱》曾令《福斯报》的出版者怒气冲冲地大叫:“这个淫荡的故事到底还有没有个完!”   

  但在我以这种方式继续编织我这次演讲的线索或是枝蔓到别的线索以前,先应该提一下,从纯文学的角度讲,这个大厅和邀请我来的瑞典科学院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在我那部发表快14年的小说《母老鼠》中--也许某些读者还会记得在那陡峭的叙述层面上的灾难性的进程--老鼠,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实验鼠,在斯德哥尔摩,在与此类似的各方人士面前接受了一篇颂词。 
 
 
      
  
   它获得了诺贝尔奖--终于,人们得这么说。因为它被列在候选名单上已经很久了。它当时夺标的呼声很高。作为从豚鼠到恒河猴等数以百万计实验动物的代表,现在这只白毛红眼的实验鼠终于得到了它所应得的。是它,尤其是它--在我的小说中叙述者这样声称--使医学领域中所有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和发明以及诺贝尔奖得主华生和克里克在基因控制方面的发现成为可能。从那以后,克隆就或多或少地成为合法的事--玉米啦、蔬菜啦,而且还包括各种动物。因此,在所说的这部小说的末尾,也就是在后人类时代,日益甚嚣尘上地出现的“鼠人”被命名为“华生克里克”。在它们身上结合了两个类属的最大优点。鼠的特性寄居在人身上,相反亦如是。世界似乎要借助这一综合体来恢复自己的健康。在大爆炸之后,只有老鼠、蟑螂、丽蝇和一部分鱼和蛙的卵存活下来;秩序要重新取代混乱,而且正是要靠灾难过后神奇地劫后余生的鼠人“华生克里克”的帮助。   

  但由于这一叙述线索的结尾是开放的“待续”,而一篇赞颂实验鼠的诺贝尔奖演说辞并不能给这部小说以一个欢快的结局,所以现在我就原则上转而讲作为生存形式和艺术形式的叙述。   
  从一开始就在叙述。远在人类学会写字和渐渐有了文化之前,每个人都在给其他人叙述,每个人都在听其他人的叙述。不久之后,在写字还不是很在行的人中间,有些比其他人讲的故事更多、更好,或者说,撒起谎来更能让人相信。而他们中又有些人能够巧妙地堵住他们平静流淌的叙述之流,让受阻的材料漫过堤岸,形成分支继续奔流;这分支永远不会枯竭,而会令人惊异地一下子找到一条宽阔的河床。当然,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漂浮物,其结果就是节外生枝的情节。而且这些最早的叙述者并不倚赖日光和灯光,在黑暗中也能很好地窃窃私语--是的,他们善于利用黑暗或黄昏来增加故事的吸引力。他们不怕干涸的地段,也不怕发出雷鸣般轰响的瀑布。但当大家都睡眼惺松时,便以“待续”的许诺中断情节的发展;所以许多听众还会来的,他们虽然也会叙述,但却不擅于这样不知疲倦地讲述。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