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心感悟太极拳(五)

 世伦 2016-03-13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渔舟唱晚 项斯华 - 古筝领奏 渔舟唱晚

用心感悟太极拳(五)

---- 为什么学习太极拳拳架定型难,定型以后改更难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熬过了一个痛苦的冬天之后,我迫不及待地往公园跑,去享受一下春天。忽然发现北京人晨练最火热的公园之一的紫竹院公园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象一个舞蹈大集市,几乎所有的场地都被练舞者占据了,传统的健身项目太极拳已经被排挤到了角落里。仔细想一想,我到觉得这是一个好现象。显然,2008年 “北京奥运” 的那种大规模人造大众健身运动之后,北京的健身人群已经由人为导向逐渐地走向了自然选择的健身时代。那些曾经随波逐流地热衷于太极拳的人们找到了更适合于自身的健身方式。留下来的才是真心热爱太极拳的人。就是说练太极拳的人更加专业化了。


我要说的话也许会让一些人的精神很受伤。我认为无论是传统太极拳还是简化太极拳,都不适合于大众健身。太极拳是一项非常专业的运动。


就以人人都会练的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为例,起式以后的野马分鬃身体就转了一个九十度的方向,右脚不动,左腿抬起朝左迈步,还要慢慢抬慢慢落,完全拧着右腿的膝关节。我想大多数的初学者恐怕都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够适应这种扭曲。


我这样说不是要否定太极拳的健身和养生作用。而是讲无论是传授还是学练太极拳都应该用更加专业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北京有一个人总是把他的名片悄悄地插在书店的书架上某位太极拳师傅的著作里,说自己是大师的学生,专门传授大师所传授的太极拳。有一位自学者慕名前往,一看那位“传人”所练的样子扭头就走了。这还是位明眼人,一眼能鉴别出真假来。据说那位“传人”的追随者还不少呢。

也是在紫竹院公园里的一个很少有人打扰的地方,我看见一个年轻人整个下午都在专心地练陈式太极拳,低架子很吃功夫。我一连观察了几天,他都在旁若无人地练着。我估算他一天至少练十几遍。年轻人有舍弃房子、车子换来太极拳真功夫之雄心,让我深感震动;但是为了追求低架式却忽略了太极拳的基本要求;太极拳论讲“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最终虽然苦练却因为略有偏差而没有得到太极拳真功夫的话,乞不可叹呢。


再说我自己教过的一个学习者,他是某公司的一位年轻的领导,我花了一年时间教完他一路拳。由于他智商比较高也很刻苦用工,我感觉很满意,教完套路就去忙自己的事情了。隔了二三个月我去看他练,发现他练得不是有所提高而是有所走样了;隔了半年多我再去看他练,已经完全不是我当初教的样子了。这让我极其困惑。然而他比我更显得困惑,说我完全是按照你教的样子练的,一点也没有改啊。连旁观者都看出来不一样了,他本人却浑然不知。


网络时代,信息爆炸,这既有利也有弊。信息巨大而且混乱。不是说你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就一定可以学好太极拳。有人发表言论说现在是太极拳的样板时代;让我说样板没样,一片乱象。从小在陈家沟那个环境里出来的人练陈式太极拳都深深地打上了陈沟的烙印。从小到大没有离开那个环境。专业知识就是从小学开始打基础,经过大学到研究生,这样一步步积累出来的。在一个陌生的领域里过分地相信自己的能力,就可能犯低级错误。


陈家沟的孩子们大部分时间都是用在练基本功上,那些去陈家沟镀过金的人就根本无法与其相比。这两年从陈家沟出来到大都市教陈式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教出来的也要走样。因为他们也不是象在陈家沟那样按部就班地教。都市人陪不起那么多的时间。是环境的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用速成的方法教。更何况也不是说能打好一套拳就一定能当一个好教练。


就是说太极拳看似简单好看,却有其很深奥的内在规律。追求只言片语只能误入歧途。最好的入门就是先把基本功练扎实。并不是说从了哪个名师或者苦练就一定能够学成的。一套拳能够自古流传至今,必定有其精髓所在。就如同少数民族的说唱史诗一样,是一个用形体语言表达前人思想的载体。传承首先必须准确无误。不研究细节难得其精髓。


初学者在学会太极拳套路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往往会朝两个错误的方向偏离;一是圈越画越小,渐渐地没有了起承转合,就剩下两只手画圈了。另一种是动作越练越夸张,并且自己给添加了很多小动作,表现得散、晃、硬,如马云太极拳。自娱自乐无可厚非,却爱在人前炫耀,成了哗众取宠。他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表演得有多二。


太极拳的动作不能毫无根据地放大或缩小。更不能毫无根据地添枝加叶。太极拳里每一个细小的动作和要点都有其内在的用意,决不能任意地删节或添加,既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添加了琐碎动作就会散而失去了周身劲聚向一点的开合能力,能开而不能合;圈过小则失去了起承转合,开合变换不灵,劲发不出来,久之则化劲有余而棚劲不足。周身的劲能够合在一点上为整劲,多一点就散,少一点就丢。


有一位师傅讲,教拳就如同给琴弦调音准,必须细致到外形丝毫不差。要避免拳架越练越油滑。学完拳架需反复调整至少三年以上,方能有一个比较定型的拳架。师傅才可以放心地出去遊走四方。


我想要保证练陈式太极拳基本上不走样也不难,首先拳架定型阶段几个基本要点要严格把握不能丢,既时刻保持立身中正,控制好上下身外三合,腿上弓步马步要分清楚,准确把握每一动的双脚方位(扣脚摆脚要清楚)。这些只是我个人的归纳总结。仅供参考吧。


拳架子准确定了型之后,再往下练就顺理成章了。没有定型必定要走偏,甚至越走越远。有一位刚刚从国外回来的学生讲,在国外教其他传统武术的武馆每天都是按部就班地从热身运动开始,基本功训练,然后才进入正题,课程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有序;并且学习者长达数年甚至十数年不断有进取和提升。而太极拳呢,不仅教出来的样子五花八门,没有系统的训练程序,象公园里一样,练完了一套拳大部分时间师傅跟学员聚在一起聊天。学完一套拳就走人,要不再教一套剑再教一套什么,就是变换套路收费。太极拳这块金字招牌早晚会被一些混混给砸了。


盲目自大是练太极拳人的天敌。陈家沟人要争究竟谁是正宗老架。我想老架不老架,要看你教出来的什么样。从一个师傅的教拳方法里就可以读懂他对太极拳的理解。


有人说,为什么同一位陈式太极拳前辈所教一套拳(所谓新架),教出来的二位当代师傅却有明显不同的练法。我想在手、眼、身、步整体结构都没有大毛病的前提下,应该有个人的发挥和变化。正如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打出自己的个性,是练陈式太极拳的一个更高阶段。但是前提是继承。纵观整个太极拳的发展过程就是在不断地优化,吸收精华,浓缩提炼的过程;万变不离其宗。太极拳从来没有一成不变过,但是你不能毫无根据地变。把老架不老架当作大是大非问题,纯属小题大做。如同一个文物贩子拿着一个青花瓷说:我的东西是老的,无论花色、样式、落款都是老的。你能说它不是老的吗?谁来鉴定它是不是老的呢。你还可以说那是我家传的。如果那青花瓷是从你祖辈就放在家里了,没有人动过,可以说那是一个家传的东西,无疑是古董。那太极拳呢?就算是你家祖先发明的太极拳,到你这了就一定还是老的吗?

太极拳也不是能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盲目地练习就如同自古以来道士的炼丹术。由于太极拳热使得太极拳文化总是被人悄然地移花接木,硬生生地往佛道上嫁接,将其神秘化。道家的东西也并非自古以来就那么有道,炼丹术就是道家的坑爹术,几千年来把我们的皇帝老儿都坑了。我想说的是,如果你觉得太极拳并不那么适合于你,就不要犹豫,赶快去选择一种更适合于你的运动。中国式的公园舞蹈也许可能成为自太极拳之后对世界人民健身事业的又一重大贡献。

(文/驿站马夫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