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悟清太极拳论(全)

 井井有条啊 2016-03-13


郑悟清(1895-1984),字凤臣,男,汉族,曾用名:郑梧卿,河南温县赵堡镇人,陈式太极赵堡架第十代宗师。1938年―1947年间,任西安警备司令部、黄埔军校七分校(授少校军衔)、国民党军政部西安办事处、西北补给处司令部、陕西省政府等处任国术教官;并任西安国术馆委员。1949年后,任西安市体委委员。

《太极拳诀》

太极亦称心意拳    将计就计妙无边

拳法行圆螺旋劲    阴阳无偏气贯穿

总之要求四明懂    四明不懂艺难成

上节不明无依宗    中节不明身自空

下节不明易栽跌    采手不明多遭凶

精通太极非易事    师传揣练自修成

上节含胸自拔背    通脊挺胸神内明

下节进退顾盼定    随机应变生克清

拳架推手散打用    二气发梢威无穷

面前有手不见手    胸前有肘不见肘

倘若触手彼难走    这样方显是高手

十三势法代代传    三丰拳技内家源



      郑悟清,字凤臣(1895-1984),曾任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武术教官。本世纪40年代因战乱由赵堡迁居西安,承师和庆喜所授和式太极拳,后统一改称武当赵堡太极拳。郑先生在西安授拳近半个世纪,桃李遍天下,各界均有其弟子,各得其艺,广为传之。先生武德至上乃得道高人,待人谦逊有礼,和蔼可亲,尊重各界。武林各门派未尝有非言者,均翘指称赞,堪称一代宗师。    传闻逸事    郑悟清50年代有尚姓者曾为开封某镖局镖师,武功高强,走访全国各地,未遇劲敌。闻西安郑悟清之威名,随往访之,以较其技。郑先生有高足三人闻之,乃告与师,师欢迎光临。但三位弟子皆为师捏汗一把,并备担架一副,应用药物所备齐全,以防不测。在一弟子后院相见,见面时,一弟子人高马大为使尚某换座上位,即连人带椅将尚某挪于上位。尚某待挪稳后,浑身一抖擞,一把太师椅皆为碎片,同时邀请三人齐上,三人瞬间倒地一对半。三弟子皆瞠目结舌,乃劝师不可再比,以防一辈英名毁于一旦。此时尚某邀郑先生下场,三个回合,未见郑先生出手,一而再,再而三,俱将尚弹发于丈外。尚始先不服,三个回合后,乃跪地叩头,曰:'真乃神人矣!'自此,三弟子在人前皆不敢言己谓练拳者也。     论道玄机    《太极拳序》     拳术所以锻炼身心振奋精神也。然第溯我国拳术源流,则不外武当与少林两家。是武当主柔,劲蓄於内。少林主刚,劲显於外。太极拳者,内家拳术中最平易,而最能发达体育者也。故,余嗜之特甚,无间寒暑,日必习之,习之既久,愈觉其奥妙无穷,其功用之伟,优点之多,诚非其他拳术所可企及。凡学太极拳者,兹应修为姿势、动作、用意、发劲、灵巧、养生数种。   


《太极拳之练法说明》     夫初练者,宜端正方向,以立根基。最忌粗心浮气,精神不属,眼不顾手,手不顾脚,此谓之盲练也。尤忌身形不活,手脚不随,即用猛力,处处夺力,而仅能显力者,此痴练耳。倘能平心静气,注目凝神,轻摇之以松其肩,柔随之活其身,徐行之以稳其步,待至肩松身活步稳,然后镇头领气,以卫其力,力顺则气自通,气通则力自重。所学之法如是,练而习之,以期纯熟,则手眼步一致,心神气相同,自能臻自然而然之妙境矣。   


《太极初学要诀》 

  初学而内要静空,周身而外要轻松。

 内空静气行於外,外松而内有神精。

 功夫不可须臾断,临用之时有奇能。 


  《 郑悟清宗师论太极拳手稿   ----太 极 拳 序》        

    拳术所以锻炼身心振奋精神也。然我国拳书源流甚古,因其姿势功用之不同,而派别名称亦异。有以险奇为贵者,有以平易为贵者,则不尽然,皆能发达体育。而入主为奴,又呶无己。第溯其源流,则不外两家。即:武当与少林。是武当主柔,蓄於内。少林主刚,劲显於外。晚近还以少林之姿势甚盛,流传愈广,门类派别亦众,相率标新立异,趋尚险奇,渐有失却体育本旨之势,初学者习之辄事倍而功半,体弱者习之尤害多而利少。故,余殊所不取。太极拳者,内家拳术中最平易,而最能发达体育者也。故,余嗜之特甚,无间寒暑,日必习之,习之既久,愈觉其奥妙无穷,其功用之伟,优点之多,诚非其他拳术所可企及。兹分为姿势、动作、发劲、灵巧、养生数种述之如下: 

  

(壹) 姿势        太极拳之姿势甚多,总合之有五行八卦之分,是谓十三势。何为五行?进退顾盼停是也。何为八卦?棚、捋、挤、按、采、捩、肘、靠是也。以上十三势之姿势,为学太极拳者所必经之途经。倘使吾人逐日演习,不稍间断,则若干手后,历练既深,拳术之中精奥,自能阐发无遗,而获益非浅。  

  

(贰)动作         太极拳之动作,须慢而匀。盖外家之拳术虽见速效,而流弊滋甚。若太极拳则以活动筋骨为主,故一切运动以柔活为上。惟其慢,始能柔。惟其匀,始能活。且各种动作俱成圜形,而一圜之中,虚实变化生焉。其无穷之奥妙,即在此虚实变化之中。初学者或未能知,习之既久,则得心应手,趣味无穷,即足以舒展筋骨,又能调和气血,可谓身心兼修,最合於发达体育之道者也。   


 (叁)用意        太极拳练习时纯任自然,不尚用力用气,而尚用意。用

力则笨,用气则滞,是故沉气松力为要。气沉则呼吸调和,力松则发展先天之力。盖先天之力乃固有之力,后天之力为勉强之力。前者其势顺,后者其势逆。太极拳主逆来顺受,以顺制逆者,故不须用过分之力。惟外家之拳术,其用力用气,每属於勉强,强人以难能,故为之硬工。习之不当流弊滋多,且习硬工者,其力已尽量用出,毫无含蓄,虽习之多年,表面上似有增进,实则其内部之力,并未加长,若太极拳虽不用过分之力与气,而练习时全在意志,惟其能用意也,所以能使其力蓄於内不流露於外,气沉於丹田不停滞於胸。惟其不用过分之力与气,故练习之日既久,积蓄之气力愈大,至必要时,仍能运用自如,毫无困难与勉强。譬犹劳动者终日作工,非不用气力 也,然其所有之气力皆已尽量用出,并无积蓄,故劳动若干年后, 其气力依然如故,外家之硬工亦若是耳。  

  

(四)发劲   劲有刚柔之别。何为刚劲?无论劲之大小,含有抵抗性而一往无前者,谓之刚劲。何为柔劲?随敌劲以为伸缩,而不加抵抗者,谓之柔劲。太极拳之妙处,在於与人交手时,不先取攻势,而能接受敌人之劲。初不加以抵抗,以其黏柔之力,化去敌人顽强之劲,待敌人一击不中,欲图谋再举之时,然后蹈瑕抵隙顺其势,而反守为攻,则敌人力竭之馀,重心移动,鲜有不失败者。盖太极拳之动作,本为无数圜形,而圜形之中,则为重心所在,处处立定脚根,虽敌人发劲极强,而以逆来须受之法,引之入壳,待敌人之劲既出,重心

既失,然后从而制之,所谓避实就虚以柔胜刚之法也。     


(五)灵巧         语云:“熟能生巧”太极拳即本此意以从事而深得个中三昧者,故太极拳之精粗,以功夫浅深为断,盖功夫深,则於其中之虚实变化皆已了然,既了然於虚实变化中,则能於虚实变化中求出巧妙之途径。故其所用之力,轻灵圆活。以视外工之用力用气,专主於一隅成为死笨之气力者,迥乎不同。且因其不用过分之力与气,故能持久而不敝,因其动作俱为圜形,故能处处稳定重心,重心稳定则基础巩固,无虑外力之来侵矣。     (六)养生        拳术本属体育一种,自以养生为主要,然此非所论外家之硬工,惟太极拳始真能养生,无论强弱老幼均可练习,吾人身体之发达,贵能平均,在生理上均有一定之程序,剧烈之运动,因不合於此种程序,结果多得其反,太极拳之动作则轻软异常,而一动全身皆动,於全身任何部分均无偏颇之弊,且因其动作柔和劲灵,故能调和气血,陶养性情,为最合於生理上之程序,能使身体平均发达者。且练习之时,无须用过分之力气,虽老弱病夫,亦不难为之,所谓却病延年洵非虚语。                           

《太 极 拳 之 练 法 说 明  》

  夫初练者,宜端正方向,以立根基。最忌粗心浮气,精神不属,眼不顾手,手不顾脚,此谓之盲练也。尤忌身形不活,手脚不随,即用猛力,处处夺力,而仅能显力者,此痴练耳。倘能平心静气,注目凝神,轻摇之以松其肩,柔随

之活其身,徐行之以稳其步,待至肩松身活步稳,然后镇头领气,以卫其力,力顺则气自通,气通则力自重。所学之法如是,练而习之,以期纯熟,则手眼步一致,心神气相同,自能臻自然而然之妙境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