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城市化发展考察报告(二)

 风不二 2016-03-13
2014年11月18日 10:48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 作者: 字号

  5.智慧城市的出发点在于能源节约和能源安全。智慧城市是日本近年来城市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也是此次日本之行的一个重要考察内容。日本智慧城市发展具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在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障能源安全。“3·11”地震后,日本政府关停了核电站,减少能源消耗成为了日本智慧城市建设和研究的重点,在智慧城市建设和研究中除强调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手段加强能源管理、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能源供应峰值外,还突出强调了单栋建筑的能源安全,以应付突发情况下能源应急保障供给。二是从社区层面开始推进。日本并未在城市层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而是以智慧社区为抓手选择了4个城市,按照不同的模式进行试验,试验的重点在于社区能源集约节约利用。三是以企业为主体,强化多企业参与合作理念。无论是在政府认定的混合型环保示范城市丰田市,还是在柏叶智慧城市,企业都是主体。丰田市以丰田为主导,相关技术和产品涉及大金等多个企业产品,而柏叶智慧城市则吸引了三井不动产、日建设计等诸多企业的参与。在建设过程中政府仅仅是对先进技术应用进行补贴,并未直接参与其中。从调研来看,日本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小规模试验阶段,并未大规模推开。

  启示和建议

  1.我国特大城市人口仍然处于增长期。日本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采取了一些控制东京人口的政策措施,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东京都市圈人口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尽管东京中心区人口曾得到一定控制,但近年中心区人口又重新恢复增长。我国城镇化还不足54%,还有大量农村人口需要进入城市,大都市圈人口增长符合城市发展规律。我国提出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政策措施,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我国特大城市是行政辖区,而不仅指城市中心区。我国绝大多数特大城市类似于日本的都市圈,比如东京都市圈包括东京都和周边三个县,面积为1.4万平方公里,人口为3400万,而我国北京行政辖区面积达1.68万平方公里。控制特大城市人口重点是控制中心城区人口过快增长,是要控制人口增长的增速,未来特大城市人口还将继续增长。

  2.加强国家层面对国土综合开发的统筹力度。当前我国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已过半,对国土的开发也不能停留在过去的农业土地管理模式上。借鉴日本经验,我国需要加强中央政府在统筹规划交通、能源等重要基础设施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打破部门分割的管理模式,强调对国土空间的综合开发,强化城市土地开发,实现土地多功能的复合化利用。当前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国土空间综合开发法律体系,在主体功能区规划基础上,制定和完善国家层面的国土综合开发规划,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规划管理调控。

  3.发挥轨道交通对国土空间和城市空间布局的引导作用。一是加快全国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在设计轨道交通站点时,尽量要将站点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发挥站点多元复合功能,要尽量促进人流在城市集中以提升商业发展价值。二是加快都市圈内城际间轨道交通建设力度,引导都市圈人口空间合理分布。都市圈内的城际间轨道交通重点是30—50公里范围内,以通勤为主要目的的城际快轨的建设,发展方向为城际间公共交通,引导都市圈中心城区人口向外转移,优化人口空间布局,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4.推动民间资本参与城市管理运营。日本国铁改革,不但缓解了政府债务,还极大地提高了国铁的运营效率,促进资源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提升了城市经济发展效率。相对于日本,当前我国政府所有资产更为庞大。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取消外资、民间资本投资和经营城镇市政公用事业的限制,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合作、受让股权、资产购买等方式参与市政公用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二是盘活城镇政府存量资产。开展城镇政府资产确权登记、评估工作,允许抵押担保(必要的公益设施除外,如学校、医院、文保设施等)。整合城镇资产管理和运营主体,推进企业化运作模式。

  5.探索城市土地小规模开发建设模式。从日本城市发展来看,城市土地小规模开发,让更多主体参与城市发展。为了获取土地的最大化收益,不同的开发主体对土地会有不同的利用方式,实现了土地的多元化功能,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也降低了服务业发展的成本,推动了服务业发展。土地小规模开发,有利于建立城市道路微循环系统,避免各类大型房地产小区对城市交通的割裂。建议在我国探索城市土地小规模开发的模式,一是可以降低招拍挂规模,减小土地出让规模,让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城市建设发展;二是允许原有土地使用权人,在政府引导下自行开发。

   

    (作者: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赴日城镇化调研组 执笔人:范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