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代呼唤职业精神 职业教育责无旁贷

 Sophia胥 2016-03-14



编者按:职业院校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这是其职责所在。但技能为表,精神为根,学生能否发挥职业技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职业教育在培育学生职业精神方面应有所担当。为此,鲁中职业学院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了完善的教学体系,有效促成了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


今年央视播出的《大国工匠》节目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人们赞叹他们的精湛技艺,更敬重他们的敬业精神。他们的事迹生动地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有着严谨认真的职业精神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才能拓展人生价值,才能筑就人生梦想,实现伟大中国梦。职业院校肩负着向社会输送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劳动者和建设者的任务,理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精神的历史使命。

德育教学,感知职业精神

德育是最能触动学生心灵的学科,是学生职业精神养成的最佳切入口。德育内容广泛,主要包括职业生涯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哲学与人生、人格教育、养成教育等。这些学科都从不同侧面,向学生注入正面积极的精神力量,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职业精神。例如,职业生涯教育与职业精神有着直接的联系,规划职业生涯首先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及能力水平,使学生学会“量体裁衣”,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设定自己的职业目标;然后制定阶段性发展目标,同时制定评估考核措施,对每阶段的发展进行评估、反馈和调整。这是学生职业精神养成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理解兴趣、专业与未来职业的关系,并能在理论意义上将“谋生”与“兴趣”联系在一起。另外职业道德也是职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教会学生知礼仪、有道德、守规矩、诚信公道、乐于奉献,这是一门陶冶道德情操、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培养高尚人格的课程,对于职业精神的提升具有着直接的作用。


实训教学,养成职业精神

鲁中职业学院在实践中形成了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实训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职生实际,将“项目引领”与“任务驱动”有机结合,以“项目”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一个个“任务”展开教学,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随着对一系列任务的实施最终完成整个项目。此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创新教学模式,我校还以严格的规范约束学生的一言一行。例如我校按照企业要求,在实训实习过程中实行8小时工作制,统一着工装进入实训室,对迟到、早退、矿工、消极怠慢的学生进行严肃批评。实训结束后,要求学生打扫实训车间,整理仪器设备,填写实训记录表等。考勤结果、工作态度等都作将作为考核学生的重要指标。在严格规范的约束下,学生会逐渐养成爱岗敬业、踏实勤奋的职业精神,细心认真的工作态度,并对自己将来的社会角色产生使命感与责任感。


顶岗实习,提升职业精神

实训车间是模拟工作场景,要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还需要真实工作环境的熏陶。为此我校常年与信誉度高、文化氛围浓、效益好的企业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学期,进行顶岗实习的教育。通过顶岗实习,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引导学生感受其氛围,适应其环境,以此消弭学生在从“学校人”到“社会人”转换过程中的疏离感与不适感,缩短入职后的适应期。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在校期间养成的良好职业精神得到进一步强化,对于恪尽职守、敬业乐群、守时守法、吃苦耐劳、团结一心、携手共进等职业精神,学生会有自己更深刻的感悟与体会。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向学生展示职业前景,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工作的意义;通过对学生的嘉许与赞扬,增强学生的信心;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引导学生感受劳动之美,技能之美;在浓厚的工作氛围中,祛除学生眼高手低的浮躁之气,培养踏实勤勉的实干精神,让学生亲身感受诚实劳动的重要性,逐步摒弃传统观念,树立起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信念。


创业教育,丰富职业精神

创业教育是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以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为目标的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它应时代需求而生,并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在熙熙攘攘的毕业生大军中,面对众多研究生、博士生等高学历人才,职校生更应另辟蹊径,具备创业意识,开拓自主创业之路。当然,创业教育的终极目的并不是让所有学生都去创业,通过创业教育,激发学生信心,挖掘学生潜能,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具备企业家精神,提升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耐挫力,尤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意识与创业热情,这些都是新时代的职业精神。有了这样的职业精神,即使学生不去创业而选择就业,在其一生的职业生涯中,都会受益终身。


良好职业精神的形成贵在自觉性与习惯性,而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这是一项长期的筑魂工程,需要学校、企业与社会长期的关注,共同的努力才能促成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而且职业精神已经养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极强的流动性与开放性,在不同情境中会发生细微的变化。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的意义就在于未雨绸缪,即在学生步入社会之前,为学生注入正能量,为学生的内在精神打底,使学生在职业生涯中以良好职业精神为底色,创造自己的美丽人生。


(作者李忠山为齐鲁名校长,山东省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鲁中职业学院校长、鲁中中等专业学校校长、鲁中高级技工学校校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