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丧不归杀妻求将、他因不孝不义一生背负骂名,可有人为他喊冤?

 尤里蒙提 2016-03-14

他被称为“西河战神”,是战国时期的著名统帅与军事家、政治改革家,是继孙武之后既有实战能力又有卓越的军事理论才能的将领。著有《吴子兵法》,这本军事著作反映了他先进的军事思想。后辈谈论兵法,必然会提到孙、吴二人。可是,这样一个人才却备受后人非议,这是为什么呢?人们说他文武双全却道德扫地,是真的吗?

诛邻止谤,母丧不归

吴起生活在群雄争霸的战国时期,他出身于一个富商家庭,家境还算殷实。他自幼聪敏勤学,喜好用兵,志在拜将立业,成就功名。他求官心切,家人为他自出求人送礼,结果家财散尽却未获得一官半职。求官不成反倒败了家,难免会遭到相邻的耻笑,于是他一气之下杀了三十多个讥讽他的乡亲,然后逃出卫国。出逃的吴起在外四处求学,就连母亲去世也没有回来,因此背上了“不孝残暴”的骂名。

鲁国请缨,杀妻求将

逃至鲁国的吴起曾拜师于儒学大师曾参门下,后得知他母丧不归被逐出师门。离开曾门后他仍旧怀着拜将扬名的梦想奔波于乱世,他潜心攻读兵法,伺机而待。不久,机会来了,在公元前412年,齐国进攻鲁国时,他谒见鲁君献策请缨。但鲁国君臣考虑到他曾被齐国大夫田居看中,遂将女儿嫁与他。就因为妻子是齐国人而招致鲁君怀疑,吴起实在心有不甘,权衡之下,他毅然选择了牺牲妻子以成就功名。于是,他杀了妻子以示忠诚。在他的带领下,弱小的鲁军变的强大,最终一战击败强大的齐国。作为统帅的吴起由此名扬天下,渐渐获得鲁君器重。但好景不长,一战成名的吴起终招朝中小心妒忌,将他在家乡的事迹和被曾参逐出师门的事和盘托出,说他残忍无情。鲁国本是文化礼伙之邦,听了他不孝无情的事迹,鲁君对他有了看法,后来就辞退了他 。

西河郡守,政绩出众

不仅在战场上有率兵之才,在治郡安邦方面他也很有能力。听闻魏文侯是贤明之君,吴起在鲁国失意后便去了魏国。被魏文侯任命为将后,他并没有辜负魏文侯的信任。迅速将魏军训练成一只骁勇无比的精锐之师,并亲自率军攻打秦国,用战绩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他用兵如神,宽带下属,以身作则,颇得兵将信任,后被任命为西河郡守。吴起任西河郡守时期,战功赫赫,在西河的政绩也十分突出,在他的治理下,西河政治清明,百姓安居。魏文侯的信任为他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然而不久魏文侯去世后,魏武侯继位。后被武侯起疑,最终离开魏国。

楚国任相,变法革新

后来,吴起到楚国谋求生路,被楚悼王任命为相。在楚国,吴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变法。在吴起的大力改革下,楚国很快成为了军事强国,声威大振。他的变法虽然使楚国变得强大,但他实施的精简政策得罪了原来的楚国贵族。公元前381年,楚悼王驾崩,贵族大臣们掀起了意在杀死吴起的叛乱,将吴起杀死。

吴起的一生流离辗转,三易国主,可以说都与他道德上的不义有很大的关系。大多数人认为,纵然有才有志,但若牺牲人情道义来换取功名,那便是自私偏执的表现,从长远来看还是滋生和毒化社会的风气,败坏军人的武德,这样的人很难受到别人的尊重。吴起只讲权谋并抛弃了道义,为争功名不择手段,虽功利于一时,却终招败杀,为后世所诟病。

在众人非议吴起的时候,也有人从其他角度提出异议,深为吴起叫冤。他们认为在乱世中吴起的行为是“谋大事者不拘小节”的表现,也是牺牲小利以顾全大局的需要。此外,也有人对司马迁的记录提出质疑,认为他并非那种道德沦丧至极的人,他的杀妻诛邻之事很可能是民间误传,或是小人诽谤。不管怎样,在纷乱之世,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所受到的欺辱是很难想象的,所以有的人为了出人头地,会不择手段,这是时代的悲剧。对吴起评价的争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用人标准,但无论在哪个时代,一个人的德行好坏始终是重要的考量标准,只有德才兼备之人才能获得历史的肯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