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二代人代沟的委屈方为何总是父母

 金玉满堂156 2016-03-14

   在新西兰,有幸成为很多年轻人交流的朋友,那些年轻人的父母都很诚恳地将儿女托付,希望他们不在身边的情况下,能够得到一些帮助。那些年轻人也确实因为自己的经验不足和生活需要,会一起沟通他们的诉求。

   在奥克兰的留学生,毕业后找工作,找房子成为他们的重要生存内容,尤其在已经可以基本安居的年轻人,他们一般父母都希望帮助他们在新西兰买套房子。或者父母给支付首付,有年轻人自己通过工作来还贷款;或者很多方面直接就将自己的钱给儿女全额购买住房。用很多父母的话说,就算给他们结婚的礼物了。如果靠年轻人自己从零开始,到那个买上像样的房子,那队医一般工作的人简直就是十几年都无法完善的难题。

   在国外有过经历的年轻人,虽然他们很多都不会按照当地社会的习俗去要求自己独立,可毕竟大部分人还是存有良知,也知道父母的钱来之不易。

   这是比较开明的父母,孩子因为结婚后的家庭关系,开始与父母分开生活,当然他工作不错,也有独立担当的行为。可那位曾经受到过感情伤害较大的父母,虽然在奥克兰的北岸有自己满意的居所,最近在规划老年生活的时候,选择了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去奥克兰东区朋友圈再购买一套适合自己老年生活的居所。当被问到是否会卖了北岸的房子,那位老人说,看孩子的情况而定吧,如果孩子有需要,那无论如何,做父母的都会给孩子留足父母能力范围的最大保障。

   看到那段上海电视台的情感节目,一位母亲经济条件不错的,她自己省吃俭用,却无微不至地照顾闺女,而她的努力,花费的精力和金钱,不仅没有得到闺女的感动,得到的是闺女因为与妈妈认识和行为差异导致的不满和责备。比如妈妈烧一碗红烧肉,要吃半个月,用妈妈的话说,不到坏了每天就吃一两块。闺女对妈妈这样的节约不理解,认为母亲拎不清。要妈妈帮助带第三代,可就是不满妈妈的带孩子的方式。妈妈在电视荧屏上留着老泪,仍然心平气和地说自己出于好心,很想能够得到闺女的满意,可那闺女一直在评论她对妈妈的不满情绪。

   中国社会的二代人代沟,自从有了独生子女一代,并在他们成人后变得更为尖锐,一方面,独生子女都十分依赖父母们,可那些子女有都为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私欲,自己的行为方式对自己父母的思想方式,行为方式不满。而问题在为人父母的,都变得那么贱,他们将几乎所有儿女的需求,不管合理与否,也不管自己能力,总在那里一味地付出。用电视嘉宾的话说,父母都希望儿女过得开心,享受最好的生活,哪怕有些属于土豪式的欲望,父母也会宁可苦了自己,也要让儿女满意。事实上,因为这样不对等的思维角度,就是那种一味满足的不平衡,导致中国的父母,尤其是独生子女的父母,永远是委屈的一方,而且是自愿委屈的一方。

   父母流着泪的情形,我们可以想象他们的心里低着血。可他们还是不离不弃地接受儿女在折磨,还是忍气吞声地付出很多儿女都讨厌的物质和情感。这大概就是中国目前二代人之间的一种悲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