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是《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 1.关于“藏象”的含义。 2.五脏系统概念与解剖学五脏的区别。 二、经络学说: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以及经筋、经别、皮部的总称。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灵枢-海论》),具有沟通表里,贯通上下,运行气血,传达感应等功能;属于人体的组织结构及功能系统。 本属藏象,但又因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故单列。 经络学说与“藏象学说”一样,也是《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1.经络概念的形成。 2.《内经》有关三阴三阳名称的论述。 三、病因病机学说: 病因学说是研究致病因素及其性质、致病特点与临床表现的理论学说;而病机学说则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内在机理与外在表现的学说。因此,这二者密切相关,均是临床诊治疾病的基础。 1.病因分类。 2.病因病机学说的理论基础。 3.邪正相搏的发病特点。 4.审症求因。 5.病因与病变互为因果。 四、病症学说: 病症,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人体功能失常后所出现的具有一定表现形式的病理过程。 《内经》中有关病症的内容论述是非常丰富的:除了对某些病症专篇论述外,大多数病症散见于各篇之中;据粗略统计,不下一百余种。 1.关于病症的概念。 2.病症的理论基础。 3.脏腑分证法。 五、诊法: 诊法,就是诊断疾病的方法。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来收集疾病的各种信息与材料,然后通过归纳分析,了解致病的病因、病位、性质,从而为确定治疗原则及采取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所以,诊法是辨证的依据、是论治的前提。 1.诊法的理论基础。 2.诊法的理论原则。 六、论治: 《内经》中有关论治方面的内容非常丰富,大体上包括了治则、治法及制方。 所谓治则,即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所采用的治疗疾病之法则,也就是针对不同症候所制订的治疗法则。 所谓治法,则是在治则的原则下,根据不同病情所采取的具体治疗方法。所以它是由治则所规定的,并从属于一定治疗法则的治疗措施。 至于制方,则是方剂组成的法则。 总之,《内经》中的论治,有着其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与特点。 1.强调人与外在环境的统一。 2.重视人体的整体性。 七、养生学说: 养生学说是研究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尽终其天年的理论与方法之学说。 中医养生学说起源很早,据《路史》记载,早在唐尧时代,人们就知道用舞蹈来预防关节疾病。《老子》、《庄子》、《吕氏春秋》等著作中亦有不少有关养生理论和方法的论述。但形成系统的养生理论则始自《内经》!后世医家及养生家们虽有许多发展及养生专著问世,但其学术思想与理论系统均源自于《内经》。 1.养生学说的理论基础。 2.重视内因为主的养生思想。 3.强调精神意识的调摄。 4.顺应自然界阴阳气的消长运动规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