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人译制英文脱口秀的难度主要在哪?

 pgl147258 2016-03-14
在这问题上谷大已经说了好多,我也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一、兵器齐全,样样都得会
视频剪辑转换软件、时间轴软件、字幕设置软件、压制工具必须样样都会。做双字幕的话还要对ass字幕的一些代码熟悉一些才会做出比较标准的作品。而一般做美剧的字幕组分工明确,翻译者几乎不用掌握任何制作技巧,只需译好分配到手的CC就可以了。
二、白手起译,没捷径可走
目前国内字幕组所谓的双语字幕的英字以Closed caption和剧本script为主,也并不精确。大部分美剧组的目前都是“笔译”,当然决不能一竿子打死,另外既然有现成的,何必自己听译呢!本来就是奉献,也不必吹毛求疵,只是说,译美剧双字其实和大家想象中的难度比要低很多。脱口秀节目就不同了,因为受众狭小的问题,国外鲜有人帮忙做CC录制或上传字幕的,所以目前谷大和我都是靠听译。不是说听译了不起,如果有现成的我也懒得自己敲,毕竟麻烦不是。
三、文化差异,笑点需移植
翻译美国脱口秀,就像把郭德纲的段子译成英语,如果字句对应,实在很难让外国人明白笑点在哪里。所以如果翻译郭德纲的话,把“阿娇”翻译成Kardashian?估计老外就知道为啥可笑了。同理,“《壹周蓉泥秀》”的方式借鉴了周立波的“梦话”版块,这样大家更能理解扣叔是在用反讽的方式去演绎。另外在《另类美国史》中把Betty Crocker翻译成”张君雅小妹妹“,把Mrs Butterworth翻译成”老干妈“,把Chef Boyardee翻译成”康师傅“也是同样的考量。 再比方说,把Bill Maher的这句 The Mittbot 3000 has been programmed to take both sides of every issue everywhere.如果处理成“米特3000型号机器人内部程序会指令他在每件事上都立场不坚定”,罗嗦不说,平淡的语言已经使得“玩味”的意味完全没有了,而且修辞感大减,所以我译为“米3000型号机器人内置墙头草系统” 字幕短炼了不少,中国网友也能会心一笑。还有时需要适当的夸张,the least interesting man in the world译成“世界上最无聊的男人”似乎正确,其实彪叔偏说怪怪的the least interesting而不说the most boring,就是要体现出这么一种反差,用谷大的话说“没有这么夸人的”,所以我译成“只闷不骚界的一朵奇葩”,视觉效果依然很短炼,但那种讥讽味道在汉语里得到了充分的放大。另外有的地方英语比较长,汉语简短能说清楚的,要适当修剪,否则观众的视觉压力太大,就跟不上了。另外有些双关语译出来实在无法两全,就只能做个注释了。
四、背景繁多,需多见多识
因为脱口秀节目大多针砭时弊,说的都是当下最新的事,要听译不说“见多识广”吧,起码要多见多识,如果你连美国的“左”和“右”都分不清,就更别提翻译了,资讯和背景知识要跟得上才行 。我虽然在国内,但每天要么用podcast下NBC和CNN的视频节目,要么用tuneIn radio(最近被”墙“,但可以手动添加自定义流媒体让它复活)收听CNN、BBC或FOX NEWS TALK的广播,一般出门或在车上时耳朵不会闲着。各种脱口秀节目也要看。平均每天至少要有两个小时是看或听各种节目的。每周通过ipad购买正版的economist和TIME,虽不能保证每篇都看,起码要读一半文章。我想,每个人都得看点新闻听点节目,反正也得听,为啥不听第一手的呢。这不但使在国内的我能一直保持最佳状态,也让我的资讯一直保持updated。我想很多试图翻译脱口秀未果的,很大一部分首先就被一大串他们不知道是谁的人名给吓着了。话说你听中国某段相声讥讽陆俊、南勇,你都不知道他们是足球圈的你哪知道乐趣在哪呢,更别提翻译了。
五、曲高和寡,受众群体小
其实做这种网络“义工”,成就感也是动力之一。自己的作品能得到散播和分享,实乃一件美事。然而与美剧的流行程度不同,美国脱口秀节目在中国的辨识度和受众都相对有限,做一集《吸血鬼日记》可能会有百万人在线苦等,做一段脱口秀节目可能会得到“真有意思啊,但这哥们是谁?”的回复。当然这是“市场的选择”,各自的产品总会有各自的受众,抱怨无益,女为悦己者容,我为愿意笑眼看世界的人,愿意“兼听则明”的人,提供一点点方便。哎呀,受传统教育多年,这还抬上特么高度了,严重鄙视一下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